每天早上5:40,35歲的快遞小哥胡慶生準時起床,稍微洗漱后,約十分鐘路程就可以到達其工作的圓通速遞北京大興區(qū)高米店網點(下稱“高米店圓通”)。
胡慶生蹲在地上,分揀、掃描、裝車,一氣呵成。如果不是把快遞裝到筐里時,左手臂空蕩的快遞服袖筒隨著他的動作晃動,很難看出他是一位失去左上肢的殘疾人。
胡慶生是河南南陽人,9歲時遭受意外,受制于當時的醫(yī)療條件,不得已做了截肢,具體情況現(xiàn)在他已不愿多言。初中畢業(yè)之后,去廣東開過店,也回老家養(yǎng)過幾年羊,還輾轉去過安徽打過工。“但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多少錢。之后我父親找到了老胡,也就是現(xiàn)在的網點負責人胡延峰,跟著他去北京做快遞。”胡慶生說。這一干,就是7年。
“剛進網點是后勤,工資不高,但我有兩個小孩要養(yǎng),同事說送快遞收入還行。我跟胡延峰說我也想送件,師傅帶了3天,我就自己送了。”胡慶生說。
單手搬大貨確實不便,胡慶生自己想辦法克服。在樓道門口,胡慶生先把快遞放在地上,再挨個按一遍門鈴。門鎖打開,他用腳擋著門,彎腰拿起一件件快遞上樓。胡慶生派送區(qū)域有大約20多棟樓,一天送兩趟,這套動作他每天至少重復40多回。
在淡季,他一天也能派送400多件,“雙11”期間能翻番。“我不方便搬的包裹,同事會主動幫忙。熟悉的客戶知道自己買的是大件,也會提前給我打電話,等我到小區(qū)就自己來取。”幾年下來,不少同事對胡慶生刮目相看。“你看他雖然是殘疾人,但是堅強樂觀,手腳麻利。”
有小區(qū)居民見著他會遠遠打招呼,有些空閑了還能聊上幾句。一位阿姨說:“有次見他在電梯里,一個胳膊托著三個包裹,挺不容易的,我們希望他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更好的生活。”
高米店圓通負責人胡延峰,是帶領胡慶生走進快遞的“引路人”,見證了他的成長:“胡慶生來自農村,從小遭遇不幸,現(xiàn)在還有兩個兒子,但他把壓力轉換成動力,一直給我們傳遞樂天積極的情緒。規(guī)定早上7點上班,他每天不到6點就到了。他的服務質量指標,在網點都挺靠前。”
2021年5月,圓通和中國殘聯(lián)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實施“圓夢行動三年計劃”,通過“圓夢家園”和“云客服”兩大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平臺,目前已累積幫助超9000名殘疾人及其家屬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
這個項目的落地也讓胡慶生對未來有了新的期許。“干快遞7年,我已經愛上了這個行業(yè),希望擁有一家自己的終端網點,做好居民的身邊人。”胡慶生正通過自己的努力,向著目標穩(wěn)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