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大促落下帷幕,關于取消僅退款與強制運費險的呼聲再次響起。
女裝品牌茵曼創始人方建華在社交平臺上哭訴,電商平臺強制運費險推高退貨率,產生大量無效訂單,商家有苦難言,誘使用戶鉆漏洞、薅羊毛不當牟利,造成商家無效投入增加,帶來經營負擔。
以服裝行業為例,一筆退貨訂單,在沒有實際收益情況下要付出成本約15元,等于商家的廣告費、包裝物料、快遞費投入直接打了水漂。如果按照銷售1000萬,客單200元,保守算40%退貨,損失成本就高達30萬元以上,連帶成本每月損失過百萬。
不少商家在億豹網短視頻平臺上表示,由于參加各大平臺618大促,必須要強制贈送運費險的要求,導致退貨率普遍飆升至60%左右。實際上,從2024年開始,強制運費險已經成為各大平臺要求商家參與活動的標配。
一位商家同樣算了一筆賬,按照目前運費險每單4.8元計,按照60%的退貨率來算,大概發三次貨才能有一次成交,加上包裝費、快遞費、人工熨燙整理等環節,三次下來平均每發貨一次成本在12元,發貨三次就是36元,而一件服裝的利潤也抵消不了兩次發貨的成本。
也就是說,當退貨率達40%時,一個成交用戶需要承擔另一個退貨用戶退貨成本;當退貨率達60%時,一個成交用戶需要承擔兩個退貨用戶的退貨成本,長期以往,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消費者越來越難買到好產品。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不少羊毛黨通過下單再退貨的方式,賺取退貨快遞費與運費險賠償的差價。
億豹網了解到,甚至有人專門租倉庫做起“薅運費險羊毛”的生意,一天買一萬單,一單賺取運費險差價4元,單日可獲利4萬元,一個月可達120萬,一年賺過千萬。
上述商家坦言,往年即使僅有兩三百萬的銷售額,也會輕松賺錢,但今年測算各種成本損耗,賺錢非常困難,僅退款與強制運費險這兩項政策讓很多商家有苦難言。
2010年,為提升用戶退貨體驗,電商平臺運費險橫空出世,彼時因為一單保費僅5毛錢,被親切地稱為“五毛險”。但如今,隨著退貨率的飆升,“五毛險”早已成為歷史,一單保費上漲至四五塊錢已成常事。
“一點擊發貨扣3.5元,快遞一攬件又扣3元,買家看攬件就申請僅退款,啥都沒做就沒了6.5元。”一位賣家吐槽現在的平臺規則,你退貨率越高,運費險就會水漲船高,說到底還是商家自己掏了運費,而沒有運費險就不會給流量,買家也不愿意購買。
也許有人會說,退貨率的增大,會提升快遞業務量,對于快遞行業來說是一大利好。理論上來看是這樣,但隨著運費險的飆漲,各大平臺一再壓低退貨運費,并且考核要求不斷提升,末端網點與小哥對于退貨訂單的熱情并不高。
億豹網發現,表面來看是增加了業務量,但其中有多少利潤,還真不好說。一位快遞小哥笑稱,網點給下面小哥定的發貨量任務根本完不成,網點老板讓小哥自己買自己退,還賺運費險。
對于強制運費險帶來的弊端,網友也給出了解決方案。
一位網友建議,關閉運費險的自行寄回功能,全部用線上商家提供的快遞,這樣可以減少羊毛黨的存在;也有網友表示,運費險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應區分是買家責任還是賣家責任,誰的責任誰出錢;還有網友建議,運費險應由買家來購買,徹底消滅羊毛黨一族。
業內不斷呼吁,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電商平臺監管力度,確保他們不會濫用僅退款、強制運費險等政策損害商家與快遞利益。正如方建華所言,我們需要務實的GMV,而不是被綁在平臺市值馬車上,承接轉移成本,為嫁衣買單這些不健康的業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