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價格戰對企業利潤產生影響,但各大快遞“以價換量”的打法并未改變。
在廣州產糧區,50克的快遞價格已下探到0.8元左右,當然發貨量要達到5000票以上。淡季之下,各大總部對網點的業務量考核并未放松,價格戰也從來沒有停止。
從數據上來看,進入2024年以來,各大快遞單價持續下滑。而行業仍存增量,上半年增速達23%,整體業務量突破800億件,再創歷史新高。頭部企業業務量規模持續攀升,對增量市場的爭奪空前激烈。
那每票0.8元的快遞能賺錢嗎?很顯然是虧損的。億豹網了解到,單每票的分揀與運輸成本,就達到0.8元左右。這也就意味著這些來自產糧區的快遞沒有末端派費,即便有三四毛錢的派費,也是來自總部的補貼。
一位產糧區的網點老板表示,多年來各大總部對產糧區的市場份額尤為看重,如果丟掉了產糧區,就丟掉了整個市場。而這些網點為何虧損發貨,一方面他們都有最便宜的發貨口,另一方面主要是為了完成業務量考核。
盡管有些快遞取消了市場部,但把價格放到最低,讓網點自己攬收,這跟市場部并無多大差異。不少網點老板也會平衡虧損攬收與考核罰款的差額,如果能順利拿到總部的返利,虧損攬收并無問題,只是前期墊資有點大,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億豹網獲悉,產糧區的快遞基本都以服裝、首飾、電子配件為主,在電商低價競爭的影響下,由于發貨量大,商家對快遞的敏感度較高。“由于價格非常透明,拓展新的客戶基本上很難。”但這兩年想要拿到總部返利也越來越難,各項服務質量考核必須達標。
對于持續不止的價格戰及市場競爭,中通董事長賴梅松在一季度電話會議上也表示,當前行業競爭還是非常激烈,每一家企業都非常注重份額的提升,“快遞是‘馬拉松’,做好自己、有成本優勢、有服務時效、效率明顯的企業一定會越來越強,長期來看份額肯定會越來越集中。”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價格戰正在由產糧區向非產糧區蔓延,兩者之間的價格差距越來越小。在山東濟南、河北固安等地,500克以內的快遞發貨價普遍在1.2元到1.4元之間,各家的爭奪同樣激烈。
申通總裁王文彬在客戶開放日活動中表示,當下及未來行業價格競爭更多是點狀,區域狀,不會出現全國范圍的“一刀切”情況。不過他也提到,價格戰現在雖然會有點難受,但是到了旺季單量上升也會修復利潤,更多還是考驗公司穿越周期的能力。
價格戰最難受的,還是一線網點與快遞小哥,不少從業人員對于快遞漲價已不再抱有期望。目前來看,快遞價格尚未見底,觸底反彈之后,將會逐漸走向一個上升通道,但關鍵是你要堅持到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