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已成為整個時代發展的核心。
近日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
當前數字化窗口已經打開,各行各業都在與數字化結合。對于快遞業來說,以智慧物流為方向的數字化、智能化,是當前轉型升級的必由路徑。
商業世界多變而殘酷,每一次變化都會重塑競爭邏輯。現如今,快遞業的新浪潮已經再次涌起。企業如何把握住數字化機遇,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新優勢,是下一輪競爭的關鍵。
| 01頭部快遞企業試水
我國快遞業務量連續兩年突破千億大關,2022年已達1106億件,連續八年穩居世界第一,對全球市場增長貢獻率超50%,日均服務用戶近7億人次。
億豹網認為,快遞行業上半場比拼的是規模和資本,而下半場拼的是效率,數字化速度將決定企業提質增效的程度。
在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方面,頭部快遞企業也在爭相進行數字化轉型。以圓通為例,多年來圓通以金剛核心系統為基礎,通過行者、運盟、網點管家、管理駕駛艙等數字工具,實現快遞全業務流程的數字管理,并推動數字化從呈現問題向智能決策轉變。
圓通還在自動化設備中率先融合數字化工具應用,推進柔性分揀和機器視覺應用,并試點無人化。數據顯示,圓通近年來的數字化轉型效果初顯——2021年,圓通快件時效顯著增強,全程時長同比縮短超6小時;客戶體驗持續改善,投訴率同比下降超30%。
德邦快遞也在尋求數字化,希望通過線上化和自動化降低客戶服務成本,提升客戶體驗。德邦快遞建立了一個數字化指揮中心,實時采集外場、網點的全景視頻,物流環節、區域網點、電商渠道、客戶反饋等核心指標數據,并且在客服,下單、電子面單、ar量方稱重、支付、查詢、評價等業務流程都已經實現數字化。
順豐在科技上持續布局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慧眼神瞳(AI ARGUS)”AIOT感知平臺應運而生。據悉該平臺融合了AI、SLAM、物聯網、多傳感器信息等技術,能覆蓋全場景的實時業務動態數據,保障物流安全、提升物流效能及自動化水平、減少人力投入,助力泛物流行業場景運營數字化智能化。
除此之外,京東也推出京東工業互聯網平臺、中國郵政推出“超級郵編創新實驗室”,分揀機器人、無人駕駛、云計算……越來越多的智能技術和產品被應用于快遞物流行業。
| 02數字化并非想象中簡單
隨著5G、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手段的加速發展,我國快遞業也從速度和規模向質量和效益轉型,行業數字化發展迎來了快速增長期。
數字化的本質是用數字化的方式對商業模式進行重構,并由此創造更多的商業價值。在整個實現過程中,第一步是要收集實時在線的數據;第二步是數據要產生價值,通過數據優化業務;第三步是通過數據賦能行業,幫助行業做速度化升級。
億豹網發現,但數字化卻往往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簡單。從現實情況看,信息對稱難、部門協同難、人才培養難、系統實施難、效益顯現難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途中遇到的普遍問題。
就比如,最常見的數據安全問題。目前,快遞相關企業掌握了大量用戶信息,由于系統平臺漏洞和數據保護權責劃分不清晰,近年來已發生多起數據泄露事件。究其原因,還是物流企業對數據保護技術和人力投入較少,存在嚴重的信息保護缺失隱患。
而且,各家企業均使用自己的系統和數據標準,這導致無法實現行業之間的數據互通,難以建立統一的標準,從而也影響物流業的數字化發展。
據數據顯示,只有28%的運輸和物流公司在數字化方面認為自己是“先進”的,而且還有研究發現,只有35%的托運方認為3PL服務商能支持其大數據計劃,僅26%的托運方對目前行業中的數據分析能力感到滿意。
另外,快遞物流企業對數字化轉型也存在一些認知誤區。一是將信息化簡單等同于數字化;二是簡單地認為數字化是一種輕資產;三是對數據的理解過于片面。折射出不少企業數字化思維普遍缺失、數字化意識相對淡薄、數字化人才奇缺等問題。
整體來看,快遞行業的數字化程度仍然處于初級階段。但不可否認的是,數字化轉型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將高質量發展與數字化結合,是每一個物流企業應具備的經營理念。
| 03轉型之路任重而道遠
后價格戰時代,快遞企業要實現產業價值的差異化,獲得競爭優勢,要認識到什么是真正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顛覆或技術。它是關于價值、人員、優化以及通過智能使用技術和信息在需要時快速適應的能力。
億豹網了解到,目前來看,物流行業的數字化主要包括數字化軟件和數字化硬件兩個方面。在軟件方面,物流企業可在物流運輸過程中的每個重要節點通過數字化手段進行優化;在硬件方面,物流企業需要讓前沿科技在物流實際運營場景中落地。例如無人配送車、無人叉車、智能量房等前沿技術的應用。
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10月,全國經營范圍涉及數字物流的企業(包括在業、存續)達到1.6萬余家。其中,新成立物流企業中數字物流企業的占比從2018年的0.4%增長至2022年的2.02%,占比逐年攀升。
在企業營收規模上,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不完全統計,2020年數字物流整體市場規模是356.7億元,到2022年增長至1280.5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70.86%,數字物流市場整體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數據技術能力是企業的立身之本,但企業如何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成為全行業的難題。當前,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成本仍然偏高,硬件裝備改造或替換成本也很高。而整個物流企業稅后利潤率在4%左右,中小微企業仍然存在“不敢轉”、“不會轉”、“不能轉”等問題。
《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數字基礎設施高效聯通,數據資源規模和質量加快提升,數據要素價值有效釋放,數字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大幅增強。
物流興,則經濟興。物流高速增長背后,是迫切的數字化轉型需要。誰能抓住新的行業核心競爭力,誰就能在新階段搶占領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