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實行注冊制這一金融政策,將帶給物流企業多少紅利?對物流藍籌企業、創新企業、中小型和高科技企業有多大影響?對已上市的物流企業影響幾何?
一、東風吹,上市快
2月1日,中國資本市場迎來重磅消息,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正式啟動,這是國內資本市場發展的重大里程碑,意味著我國證券發行制度走完了行政管制到市場化的歷程,給物流企業帶來了重大利好。
注冊制是成熟市場普遍采用的發行制度,是一種歷史趨勢,是資本市場市場化程度提高的必然結果,拓寬了直接融資入口,真正發揮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我國股票發行最初實行的是審批制,2001年股票發行核準制正式啟動,從2019開始,先后在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交所進行長達4年的注冊制試點實驗,探索形成了符合國情的注冊制架構,今天全面實行注冊制水到渠成。
全面實行注冊制下,物流企業上市更容易,選擇更多元,成本更低廉,這三大優勢,使更多物流企業有望登陸資本市場。
曾經,在我國,企業融資的確不輕松,上市之路更是難上加難,業績如順豐、圓通都是通過借殼才上市,而中通、百世只能赴美才上市。
全面實行注冊制,打破以往公司申請上市所需要經歷層層審批的繁瑣模式,使得上市過程更加規范、透明、可預期,對新股發行的諸多條件都有所放寬,提升了上市融資的速度和效率。
全面注冊制,“求同”與“存異”并舉,結合各板塊定位差異,設置了差異化的發行條件,形成“入口多元”,擬上市公司準入范圍擴大,上市條件包容性增強。股票發行的選擇權更多地由市場來行使,滿足條件要求的物流企業均可發行股票。
以前,國內上市的一個首要條件是企業必須連續三年盈利,這一硬性規定使得一大批擬上市物流企業只能選擇在美國或香港上市,如貨拉拉、如福佑卡車,在全面注冊制下,這一規定有望做出一定的變通。
如果說與電商同步發展的快遞公司,經過十幾年的積累,在上市時基本都實現了盈利。那么,而后準備上市的物流公司幾乎全部是資本驅動型公司,發展時間短,幾乎都沒有實現盈利,在核準制下,上市之路困難重重。
全面注冊制征求意見稿,優化了企業上市盈利標準,取消了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彌補虧損、無形資產占凈資產的比例限制等要求,在發行環節取消了23倍市盈率限制,有利于新興物流企業以及受周期影響的大型物流企業上市。
總之,全面實行注冊制,使國內市場更具開放性、包容性、多樣性,上市標準的設置將更為多元化,滿足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不同需求的物流企業的融資需求。擴寬企業的準入范圍里,既有戰略性新興物流企業,也有以成長性為核心的物流企業。
有人說,自快遞公司集體上市的第一波物流上市潮以來,近年,我國物流行業或將迎來第二波上市潮,這一次是公路貨運。那么,公路貨運趕上了全面實現注冊制的好時光,上市之路將更快捷,更高效。
其實,全面實行注冊制大禮包,不僅對物流藍籌大企業,對有特色的中小物流企業同樣是重大的利好。全面注冊制下,許多戰略新興物流企業離上市只有一步之遙。
業內著名創新企業曠視科技,從2019年起,向資本市場發起沖擊,從港交所到科創板,其IPO之路堪稱一波三折,我們相信,在全面實行注冊制下,其上市的愿望一定能早日達到。
全面實行注冊制,使物流企業上市選擇更加多元,那些躍躍欲試但在國內外上市之間拿不定主意的物流企業,可以做出自己的新選擇了,不一定非要選擇境外,國內也成為不錯的選項。
近日,媒體披露,盛豐物流選擇在美國上市;1月17日晚間,禾賽科技向美國證監會(SEC)提交招股書,擬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全面注冊制啟動,能否讓其改變主意呢?
過去,物流企業備戰上市,基本上以美股、港股為首要選擇,當時,相比國內,對于物流企業的上市非常嚴格的審核,美國審查相對較松,審核速度也較快,尤其是科技型物流公司赴美上市的意愿更強。
但是近期,由于西方對中國經濟的圍堵和打壓,在美上市越來越難,許多企業中止了在美上市的議程,例如,2021年11月,智加科技宣布中止了在美通過SPAC上市的計劃。全面注冊制的出臺,不排除像智加科技這樣的物流智慧科技企業存在轉戰內地交易所的計劃。
今后,全面實行注冊制后,上市審核更寬松,加上天時地利,國內將是更好的選擇。未來,在國內,優質物流企業可根據自身體量,選擇主板、科創板、創業板或北交所,從而有針對性地,更有效地進行融資。
主板主要服務于成熟期大型企業,突出大盤藍籌特色;科創板突出“硬科技”特色,發揮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作用。創業板主要服務于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北交所則與全國股轉系統共同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同步實行注冊制。
對物流企業來說,IPO有更多機會、更多選擇,曾在在國內、國外上市之間拿不定主意的物流企業,到了該下決斷的時候了。
對擬上市物流企業來說,未來的組成將有望呈現多層次、市場化、高質量的趨勢,不同類型、不同成長階段的物流企業有了多元的選擇,“合規”的物流企業,可以著手準備了。
全面實行注冊制,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加快企業上市融資速度,提升直接融資比例,上市條件更具包容性,上市門檻降低,上市標準多元、上市進程加快,融資成本降低,推動市場有效擴容。
在此,想著重談一談創新型、科技型物流及裝備制造企業,在實行全面注冊制下的上市之路。
全面實行注冊制,增強了對創新、科技型物流企業的包容性和適應性,將為商業模式、盈利狀況、股權結構較為復雜的新經濟創新型物流企業提供更為便利的上市融資通道。
也就是說全面注冊制實施,對有潛力的優質科技創新型物流企業來說,是重大利好,推動其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實現跨越式發展。
物流企業普遍具有科技、創新“基因”,如菜鳥,如京東,都有很強的科技團隊和智造能力,至于科技細分賽道,更擁現出許多走在時代前列的創新型物流中小企業。
我國物流行業近年來正處于飛速發展的成長期,從散亂小向規模化、集中化的轉變,從人力、勞動密集型向數字化、智能化轉變。無人技術、大數據決策體系廣泛應用,人工智能嵌入,云計算疊加,連接人、車、貨、場的物流互聯網正在加速形成,智慧物流與智慧物流裝備制造突飛猛進。
物流自動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等細分賽道早已備受資本市場關注,就是初創型物流技術、裝備企業也受到資本關注,需要通過IPO這個紐帶,完成融接。
同時,這些科技創新型物流企業必須主動擁抱資本市場,把握在全面實行注冊制下的機遇,合理利用這一惠及自身的金融政策。因此,創新型企業IPO資本化“大門”將徹底打開,未來有望成為IPO市場的主力。
物流企業正從勞動密集型企業向智慧型企業轉變,在科技創新、經營業績、發展前景等硬實力上占有優勢的企業,在全面實行注冊制下,將更容易上市。
全面實行注冊制釋放了資本市場活力和動力,為物流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帶來了直接融資的希望,拓寬了物流企業獲得資本的選擇路徑和空間,實現物流企業更好的資源優化配置。
時代在前行,環境在變化,長江后浪推前浪,新的物流公司,緊跟時代,擁抱未來;老的物流公司要推陳出新,永立潮頭,都需要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都需要抓住全面注冊制的重要機遇,加強與資本市場的對接。
一家公司不上市就稱不上是大公司,很多創業者也都將上市作為公司的一個發展目標,我們有理由相信,全面實行注冊制后,物流企業將再一次掀起一輪上市熱潮。
全面注冊制東風勁吹,物流資本市場全新起航,躍躍欲試的物流企業有的是機會,有的是希望,離通向資本化彼岸的路越來越近。
二、做自己,迎挑戰
不可否認,物流行業已進入存量競爭階段,轉型升級成為物流企業的制勝法寶,誰先獲得融資,誰就有機會搶得先機,與其他企業拉開差距,因此,越來越多的物流企業加快了上市的步伐。
對物流企業來說,有條件必然會選擇上市,沒有條件的也會創造條件去嘗試上市,那么,在全面實行注冊制下,怎樣才能順利IPO,那就是要做好自己,迎接挑戰。
全面實行注冊制并不意味著放松質量要求,不是誰想發就發,交易所審核、證監會注冊的基本架構不變,交易所依然要保持對標的的篩選,有傾向地提高新經濟、龍頭企業的IPO力度。企業走到IPO環節,可以說,已經是處于較為成熟的發展階段了,但還需要優中選優。
由核準制向注冊制轉變,是以提升信息披露質量及透明度為考題,市場為考官,對擬上市物流企業舉行的大考,能否及格,取決于自己。
全面實行注冊制對新股發行的條件進一步放寬,加快了公司的上市融資速度,但也面臨著更殘酷的市場選擇,融資將進一步向高新科技行業、高成長性產業和價值創新型企業傾斜,價值發現策略和價值投資理念成為市場的共識與常態,基本面欠佳的公司將難以獲得上市的通行證。
中國現在物流費用占GDP的比例,遠高于西方發達國家,還存在很大的效率提升空間,科技手段、智慧化是改變和提升物流服務效率的關鍵所在,誰主動采用智慧技術,誰就可能發展領先,上市有望。
在最有發展潛力的細分賽道上的物流企業,要進入一個精細化運作的新階段——告別野蠻生長,注重創新和研發,在供應鏈和產業鏈上尋找發力點,成為供應鏈服務效能不可或缺一環,從而找到自己的差異化優勢,為IPO創造條件。
在全面實行注冊制下,上市破發將成為常態,對企業的成長性和價值創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長期價值投資為王,因此,發展勢頭良好的物流企業,將成為上市的重要標的。
年末歲初,一大批物流企業正蓄勢待發IPO,其中,國貨航啟動擬深主板IPO;日日順供應鏈擬沖刺創業板IPO上市;南航物流遞交上市輔導備案;燕文物流是跨境電商物流行業首家申請上市的企業;京東正考慮把物流地產作為上市的選項;等等,誰能順利敲開IPO的大門呢?關鍵還是取決于他們自己。
除了以上已披露招股書的物流企業之外,還有一批物流企業借全面注冊制東風,正在悄悄為沖擊IPO做準備,如安迅物流、雙匯物流,都有上市的打算。在春晚露臉,請梅西代言的的極兔,風頭正勁,曾在前年8月對外宣稱,一年后上市,至今沒有動作,也許是等全面注冊制的出臺。
諸多智能物流產業鏈企業正加速自身步伐,以登陸資本市場謀求更大的市場前景及發展空間。如極智嘉(Geek+),如大華股份,如中科微,如海康威視等等,都將借助全面注冊制的東風,以實行掛牌上市融資發展的目的。但是,對于上述這些企業,應該注意,與上市同等重要的是如何抓好技術,以產品撬動市場。要上市,首先要讓資本市場看到企業的優勢,做好自己的業績。
總的來說,物流行業是一個競爭激烈且分散的行業,三年疫情結束,需要真槍實戰的下場比賽,當然也包括誰先IPO。
從廣物流角度來說,物流領域有央企和民營企業。央企的優勢在于擁有強大的資源和資金優勢;民營企業的優勢,在于有創新的思維與業務模式,靈活有效的公司管理機制,各自以自己的方式,都在為上市做好準備。
在細分賽道領先的企業將會率先實現IPO。作為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基礎支撐,我國物流技術裝備業發展迅猛,正進入上市快車道。立體倉庫、無人倉、AGV、貨到人揀選等倉儲技術;配送柜、無人車、無人機、即時配送等配送技術;以及智慧物流系統及軟件技術,都涌現出一批行業佼佼者,在全面注冊制下,成為上市的重要后備力量。
同樣,綜合服務型物流企業,能為客戶制定系統化物流功能解決方案及其增值服務,屬于現代物流范疇,是國家鼓勵類產業,必然在上市中占有優勢。
當然,要順利登陸資本市場,還需要具備合格的業務資質,這其實也是物流行業的準入“門檻”,例如運輸經營資質、倉儲業務資質等。
三、成功上市,任重道遠
全面注冊制,為在美市、港市上市的創新企業回歸A股掃清制度障礙,也為像阿里、京東等這些“在境外上市的大型紅籌電商物流企業”回歸A股創造了條件。
但是,全面實行注冊制后,對成功實現了上市的物流企業而言,監管成為重點,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和更大的風險,信息披露要真實全面,否則,將引起投資者訴訟維權。
上市并不代表上岸,上市從來都不是終點,于企業而言,上市開啟新一輪競爭的大門,只有給客戶帶去性價比更高的物流服務體驗,才能獲得投資者的認可。
全面實行注冊制,新股的定價不再受行政的管制,而是完全市場化,上市即破發概率提高,甚至常態化,企業不得不關注股價波動、關注當前的利潤表現,可能忽視了長遠戰略規劃。如果對未來沒有清晰而堅定的規劃,上市很可能是在透支公司的壽命和未來。
上市,絕不是進了保險箱,一了百了,而是要面臨更大的挑戰,如果長期業績不達標,甚至破發,肯定會遭到投資者拋棄,即使是企業創始人,也可能出局,如果你留神,就會發現不少行業大佬們正逐漸淡出我們的視線。
跨入2023年,安能物流的王擁軍辭任董事會主席及執行董事;傳化智聯徐冠巨申請辭去公司第七屆董事會董事長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召集人職務,引入資本是一把雙刃劍,低迷的股價影響到資本對于創始人的態度。
既然上市,就要接受市場對經營業績、科創能力、發展前景等的綜合考量和檢驗,如果不能轉變發展思維,聚焦精細化管理,對不確定性因素、風險隱患進行深入分析,做好預警預案,業績不好,或有污點,就會被資本市場拋棄。
從物流上市公司2022年的走勢中可以看到這一點,漲幅最高的物流類公司是德邦股份,上漲103.62%;年跌幅最大的物流類公司為圖森未來,下跌94.99%,前者業績優秀,后者業績不理想。即使強如順豐,其市值相較歷史巔峰折損近三千億元,以至于外界質疑其“還能不能打”之聲從未斷過。
全面注冊制下,有進有出、優勝劣汰將成為資本市場的生態。全面注冊制的推行,打開了退市通道,將終結“垃圾股、殼公司”的炒作價值,如果你不是優質物流企業,或者上市之后,不再優質,資本拋棄你時連一聲招呼都不打,這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退市制度,倒逼上市物流企業更加注重技術研發、產品創新和企業經營,推動其合規經營和高質量發展,而非借殼圈錢、套現獲利,真正有投資價值的優質物流企業將得到市場更多關注,這就要求物流企業扎扎實實做好業績,做好創新。
闖過了上市這一關,物流企業更要不忘初心,敬畏市場、尊重市場,做大做強。
結語:物流市場整體發展趨勢向好,但物流人仍然面臨增長機遇和挑戰,全面實行注冊制,將為物流企業上市打開快速通道,提供便利的融資支持,從而推動整個物流行業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