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筆者在路邊看到了一個牌子,上書一行大字“畝產論英雄,清退低端物流和倉庫”。
(來源:運聯智庫)
筆者與幾位行業內的人交流了一下,大家對于清退的對象各執一詞,尚未定論。有人稱這里的“低端物流”,是把行業內的多家規模化企業都包含在其中;也有人認為,此舉或許只是為了清退“小散亂差”的傳統物流園。
這樣的標語出現在一座被公認為物流樞紐的城市,不管是哪一層含義,都讓物流行業從業者心有戚戚。畢竟論起“畝產”,物流企業確實沒有足夠的競爭力。
其實,現在有不少城市都在秉持“以畝產論英雄”“以效益論英雄”的產業發展觀念。
伴隨以畝產論英雄”深化改革,物流用地的申請,除了有物流強度的要求外,其投資強度與畝產稅收門檻也已經與工業用地持平(過去物流用地稅收要求相對低一些)。物流用地和工業用地拿地要求一致,意味著納稅能力弱的傳統物流地產開發項目基本拿不了地,那么,物流企業即使不被“清”,也要“走”了。
那么,筆者必須要追問一下,到底在“畝產”上落于下風的物流產業,對于城市發展真的是沒有價值嗎?
“騰籠”是為了“換鳥”,而非“趕鳥”
首先表明一下態度,肯定物流發展對產業的支持作用,并不代表對于所有物流形態都“一刀切”式的保留。
其實近些年來,很多城市都進行了“騰籠換鳥”式的物流園區收儲。
一、二線城市如廣州、濟南、鄭州、武漢等地,均展開了對物流園區的清理收儲工作。以廣州為例,從2019年開始至今,白云區已清理或收儲了78座落后物流園區,釋放了600余萬平方米的土地資源。
這些工作的初衷,是為了探索如何引導傳統物流產業搬遷疏解、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從而實現城市破舊立新的變革之路。
2021年10月19日,運聯研究院發布了《中國物流集群發展研究報告——廣州白云篇》(以下簡稱為《報告》)。《報告》中對物流集群給出的定義是,物流集群是各種物流活動在物理空間上高度集聚的現象。規模效應下,物流集群體現出低成本、高效率的競爭優勢。
集群能夠給物流企業帶來規模效應下的低成本優勢、多樣性優勢、物流效率優勢及共享資源優勢,并促進地區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升級。
真正的物流集群的建設,就是在產業不斷的轉型升級中建立起來的。《報告》中提到了物流集群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物流集群的形成與擴大。
各類物流企業在物理空間上聚集,產生規模效應,實現部分資源共享,然后不斷擴大自身規模。例如廣州白云區,上海青浦區等,就是憑借優秀的地理位置,在商貿流通中逐步形成物流產業集聚地。
第二階段,物流集群的轉型升級。
物流集群自身的轉型升級,需要剔除低效冗余的企業,形成集約化的、具有專業壁壘的集群,并誕生出具有頭部效應的、高速成長的企業。
第三階段,物流集群的生態圈搭建。
這一階段,以優勢物流集群為基點,打造服務、生產、科技、勞動等多維網絡體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產業生態圈。
(來源:《廣州市交通物流融合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
物流是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
物流,是產業發展的“基建設施”。
物流集群的價值,不僅體現在物流本身的規模效應價值,還體現在對整體經濟發展產生的價值,即溢出效應下的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升級。
物流產業更為發達的歐洲地區,對于這一點有著更深刻的認識。
歐盟委員會關于整個歐洲“貨運村”的一項研究發現,按每平方米的貨物處理量(貨物吞吐量,除以配送中心空間的總面積)計算,“貨運村”內公司的平均生產力(1997年),比“貨運村”外的公司要高出約25%;““貨運村”內公司的聯運貨流生產力,比“貨運村”外的公司高出65%。
這項研究還發現,1997-2002年,綜合貨運村(已有多式聯運設施和服務)內公司的生產力提高了大約40%,而同期村外公司的生產力則下降了大約10%。這項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貨運村”對歐盟實現多式聯運發展這一目標是非常重要的。
制造是供給,消費是需求。物流將制造與消費進行鏈接,促進生產要素的流通。集裝箱的出現對全球貿易的推動作用,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1966年,集裝箱進入國際海運領域,裝卸效率從每小時1.7噸提升至每小時30噸;裝卸成本由5.8美元/噸下降為0.2美元/噸;1966年,全球貨物出口占全球GDP比重約為7%,到2014年全球貨物出口占全球GDP比重達到了24%。
在國內,我們也能感受到物流與產業發展之間的互相促進作用。過去十年間,電商的快速發展,是物流的作用在消費端的體現;而發生在生產端的柔性生產與精益生產,其背后也需要物流的支撐。
如今,中國正在經歷產業升級。比如,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汽車和電氣機械是過去20年制造業增加值占比增長最快的。伴隨著產業升級,制造業供應鏈的復雜度更高,而供應鏈流通所占的時間將近90%,所占成本約60%-80%,因此需要更加先進的物流與之進行配套。
全球范圍內物流集群發展的典型案例
被國內很多城市對標的物流集群代表——孟菲斯,就是一個物流推動產業發展非常典型的例子。
孟菲斯位于美國中部,處于美國供需地區的中間地帶,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飛來”的產業新城。
1973年起,FedEx將其總部搬遷至孟菲斯,并在孟菲斯機場建立超級轉運中心。從此,孟菲斯開始了“機場帶動物流,物流帶動產業,產業帶動城市”的發展之路。
正因為航空貨運的超高時效,高精尖制造業、醫療服務業、計算機等產業開始在孟菲斯逐漸集聚。比如,世界最大的角膜銀行——國家眼科銀行中心座,之所以選擇落地孟菲斯,就是因為看重孟菲斯的重要地理位置和交通設施優勢;美國最大的通宵麻醉藥品檢測站——Advanced Toxicology也坐落于孟菲斯,聯邦快遞每晚為其運輸來自全美的5000多份樣品;世界最大的便攜電腦維修點——Soleetron公司,每個晚上在孟菲斯維修5000臺電腦,而這些電腦也是通過機場進行運輸。
到目前為止,原本的小城孟菲斯已經成為美國一個重要的計算機維修中心,也是全美最大的醫療器械制造中心、美國中南部最大的醫療中心。
國內眾多想要效仿孟菲斯發展的城市,想要建設的不只是一個單純的交通樞紐,而是打造以機場為中心的空港產業群,帶動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
位于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也是全球范圍內一個很典型的物流集群。
(Port of BARCELONA)
加泰羅尼亞是南歐最大的多式聯運物流中心,世界級的機場巴塞羅那-埃爾普拉特有87家航空公司,飛往64個國家的219個目的地。憑借戰略性的地理位置,加上完善的基礎設施網絡,加泰羅尼亞成為歐洲南部的門戶和地中海地區的配送中心。而汽車、電子、化學或紡織業等行業就集中建設在交通基礎設施附近。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加泰羅尼亞,物流業和工業一樣享有重要地位。根據當地政府2021年的政府報告中的數據,2021年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物流活躍度提升,行業營業額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4.4%。
隨著國內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升級,國內的物流樞紐建設已經開始具備躋身國際物流集群的實力。
廣州白云區可以被稱為其中的“領頭羊”。2021年,《廣州市交通運輸“十四五”規劃》印發。其中提出,至2035年,將廣州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綜合交通樞紐,全面完善高效連接全球、便捷輻射全國、快速直連灣區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
為了推動廣州物流集群的建設,首屆廣州白云國際物流節應運而生。這場物流行業國際盛會將討論物流集群的發展規律等相關主題,來自加泰羅尼亞投資貿易局的資深高級投資顧問將會帶來精彩分享,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