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季度,原本備受期待的快遞市場復蘇少了一絲強勁。在貨量增速不明朗的情況下,爭食既有市場就顯得尤為重要。
快遞想要搶占市場,價格戰素來行之有效。這不僅是因為電商商家看重低價,也是因為龐大的快遞加盟網點更容易執行這一簡單粗暴的搶貨“計劃”。
今年的市場,還多了另一個變量因素,電商平臺也開始了低價政策。商品降價,物流成本自然也得降。就這樣,被裹挾的電商快遞再次開始了價格戰。
不過,在近幾年政府持續干預的情況下,今年的價格戰并未出現燎原全國之勢,揭陽、義烏等快遞產糧區(電商發達地區,寄遞量需要大)快遞價格降價更為明顯。
價格戰依舊激烈,產糧區帶頭下降
“如果不降價客戶就被別人搶了。”在廣東從事快遞行業10多年的張先生說。與其說是從事快遞行業,不如直接說張先生就是快遞黃牛,他們是網點“請來”搶貨的得力助手,其秘訣就是低價。
據張先生介紹,最近每家快遞都調低了價格。目前當地中通的價格為2元/票(均重0.5斤以下),同比申通則低至1.5元/票。而在兩個月前,中通在當地的單票價格為2.2元/票,即便對比去年的情況,這樣的價格也算低。張先生解釋稱,這主要是因為去年疫情期間快遞運力緊缺,而今年大家都忙著搶貨,價格自然就會調低。
張先生認為,這種情況還會持續,預計到9月份價格才會漲回來。“我們這邊主要發衣服,9月份之后有很多大件的衣服,單票的重量會增加,快遞價格也會隨之上漲。”
揭陽作為新晉的電商之城,快遞單票價格低至1.2元發全國。有電商從業人員表示,一些大型電商商家,發一件快遞甚至可以低至0.6元/票。此外,有報價顯示,10克/單、1000票/天的快遞單票價格可以達到0.5元/票。“今天省區給我們開會了,用盡力氣收貨,價格不是問題。”一位快遞網點的工作人員在社交媒體發帖。
快遞公司單票價格也呈現下降態勢。根據順豐控股以及圓通、韻達、申通發布的月度經營數據,3月份單票價格均有下滑,其中申通下降幅度最大。
數據顯示,順豐控股3月單票收入同比下降2.32%至15.16元,圓通速遞單票收入同比下降0.93%至2.46元,韻達股份單票收入同比下降2.32%至2.53元,申通快遞單票收入同比下降5.86%至2.41元。雖然中通沒有公布月度數據,但根據多位快遞行業人士反映,中通也相應調低了價格。不僅同比有所下滑,3月份上述四家快遞公司的單票價格環比也均下滑,降幅分別為1.3%、3.15%、2.69%、0.41%。
快遞單票價格的下調換來了業務量的增長。3月份申通業務量增速為33.87%,位居第一,其次順豐增速為28.64%,圓通增速25.46%。韻達快遞同比增速落后于其他3家公司,業務量不增反降8.47%。
電商低價來襲,商家只找最便宜的快遞
從電商平臺崛起至今,快遞行業也隨之壯大,并促成了順豐、京東物流、中通、圓通、韻達、申通等多家上市公司。而電商快遞的低價恰恰是成就這兩大市場的關鍵因素,包括后來者極兔與拼多多的合作,再次證明了低價的有效性。
今年,電商平臺的低價政策再度襲來,就連以高端電子產品發家的京東商城,也走上了低價路線。3月,京東商城啟動“百億補貼”,成為京東App的常態化入口,而且不論自營還是POP商家(第三方賣家),“百億補貼” 商品都需要包郵(除偏遠地區)。4月,淘寶上線“99特賣”,10元的墨鏡、5元的洗衣液……低價商品比比皆是,甚至2.24元的氈滾刷和配套卷紙,不僅免快遞費還送運費險。拼多多向來是低價的代名詞,隨著兩家競對步自己的后塵,拼多多亦啟動百億補貼“數碼家電消費季”。
有業內人士稱,京東要做全品類的商品,就意味著需要一些低價的快遞來為商家降低成本,單純依靠京東物流是不行的,京東快遞依舊要保持自己的品牌和品質。降低物流成本的需求由此擺在面前。
義烏的一位商家告訴界面新聞,他主要經營生活用品,貨物很輕,物流成本占總成本的一半左右,目前快遞發貨價格大約1.7元/單,而此前為2元/單,降價也是這一兩個月開始的。
該商家近期上線了淘寶“99特賣”,在該頻道,一件10多元的氈滾刷售價在2.5元左右。如果加上商品成本、物流成本等,售出一件便虧損一件,只能靠同一件快遞發多件商品來均攤物流成本,從而實現整體盈利。除此之外,該商家表示,平時并不會固定與某個網點合作,哪家給的快遞價格低就發哪家。
雙壹咨詢總經理龔福照對界面新聞分析稱,快遞的價格一直受電商擠壓,如果平臺的促銷力度夠大,利潤也會越來越低,這種情況下電商商家就會拿著單量來“要挾”快遞網點。“在快遞市場,有量就有議價權。”龔福照說。
價格戰最為激烈的揭陽,便是電商行業的主戰場。在這里,95%的快遞業務量都是電商產品。龔福照表示,揭陽是快遞的價格洼地,相當于早期的義烏,現在那里拼多多的商家特別多。
成本影響價格,淡季搶“糧”迫切
快遞咨詢機構雙壹咨詢公布的3月快遞價格指數顯示,3月大部分地區收件價格均有下降。其中,電商件價格下降幅度較大,主要受總部指標壓力,網點不得不降低收件價格提高業務量。此外,目前只有部分地區的價格戰比較激烈,但沒有形成全國范圍內的價格戰。
以揭陽為例,該地區形成極低快遞價格的背后,依托當地極低的快遞成本。界面新聞在抖音等多個渠道看到,揭陽空港中轉場快遞卸貨的臨時工工資只有16小時/小時。不僅是人工成本低,當地的倉儲成本也相對義烏、廣州等快遞產糧區更低。而義烏,各種成本水漲船高,遠不是當地電商發展之初的價格。
有揭陽快遞從業人員發布價格信息稱,“大量要貨,有量有價,尤其歡迎0.1公斤以內,虧本收。”這是揭陽快遞價格能打下來的第二個原因,即在低重量的情況下,同樣一輛車可拉的快遞件量更多,因此單票快遞的成本也更低。
更重要的是,2014年以前,在全國快遞業務量50強中都沒有揭陽的身影,但2019年進揭陽入全國前十,2021年位居第六。在排名不斷上升的背后,是揭陽快遞業務量的極速提升。業內分析,揭陽之所以能達成這樣的成績,主要靠借低價“跑馬圈地”。
義烏、廣州、杭州等地的降價程度不及揭陽,一方面是因為揭陽的電商商品價值和成本更低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當地郵政管理成熟度相關。上述義烏的一位商家告訴界面新聞,現在1.7元/單的價格跟前幾年價格戰時期相比不算低,且未來也不太可能大幅下降,主要就是當地政府及時干預,控制價格戰的發生。
龔福照對界面新聞表示,目前行業已經形成了共識,降價沒有好處,都不敢輕易往下降,“以前的價格戰是惡性競爭,現在是常態化競爭。”局部地區的價格戰也就成了快遞公司找到的平衡之法。
雖然超低價格引發很多從業人員的不滿,但在各種社交平臺上,這樣的攬件價格層出不窮,只要貨量夠多、單票均重夠輕,就能拿到意想不到的報價。對此,有業內人士總結稱,進入淡季后,總部給網點的價格非常有競爭力,主要為了在淡季“搶糧”。
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268.9億件,同比增長11%,雖然這一增幅高于2022年的10.5%,但遠低于疫情之前30%左右的增幅。在增幅不夠理想的情況下,淡季搶“糧”的需求更加迫切。到了3月,情況也因價格下調而變化。根據國家郵政局監測的數據,快遞日均量為3.5億件,高于2月份的3.3億件和1月份的2.3億件。
不僅是揭陽,就連陜西、江西這些地方也會出現極低的快遞價格。龔福照表示,這是因為快遞派件的車進去之后,返程的車裝不滿,網點為了填倉就會把價格拉得很低。
此外,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快遞行業的價格中樞基本穩定,但隨著網點業務量增加,規模效應顯現,快遞成本還會下降。龔福照認為,屆時快遞價格也有更多的下調空間,因此今年的快遞價格還會繼續往下走,低于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