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商,正在加速卷向拉美。
4月20日,長期經營拉美市場的SHEIN再次重資投入,計劃未來幾年將在巴西投資7.5億雷亞爾(約合1.5億美元),并與當地2000家服裝制造商建立連接、形成供應網絡。
除了SHEIN以外,跨境電商巨頭速賣通早已瞄準拉美市場,耕耘十年,頗具規模;
2019年,Shopee遠渡重洋,掘金拉美,期待在這里復刻它在東南亞的榮光;
而社交電商TikTok和Kwai也將拉美視為其電商重鎮,頻頻招兵買馬,升級業務;
后起之秀Temu也不甘示弱,據業內人士分析,先后在北美、澳洲、歐洲多個國家攻城略地的Temu,未來也會劍指拉美。
就全球市場而言,電商已經告別了高速增長時代。而據權威市場研究機構Insider Intelligence 2021年數據顯示,東南亞和拉美電商市場,分別以 20.6% 和 20.4% 的增速領跑全球。
相較于格局已定的東南亞市場,拉美電商市場無疑是跨境電商最后一片藍海。
2020年全球零售電商銷售額增長率,拉美地區領先全球。圖源:eMarketer
拉美電商,激戰正酣
近年來,中國和巴西,這兩個東西半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政經往來日趨密切。
2023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與巴西央行簽署合作備忘錄,兩國企業和金融機構可以使用人民幣直接結算。
4月12日,巴西總統盧拉開啟訪華之旅,中巴有望迎來合作深度與廣度同步提升的新時期。
兩國關系的持續深化也推動中國企業“到拉美去”成為新熱潮。
拉美,通常泛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總人口6.48億,與東南亞地區相近,許多淘金拉美的中企會用“五年前的東南亞”來形容這個新興市場所蘊藏的無限潛力。
根據世界銀行2021年拉美地區人均GDP數據顯示,拉美經濟體屬于中等高收入水平,其中經濟體量最大的三個國家依次為巴西、墨西哥、阿根廷,這也是全球公司進入拉美通常最先選擇的市場。
就電商而言,盡管拉美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區域電商市場,但目前8%左右的電商滲透率,仍遠低于成熟市場中國、韓國30%的滲透率,拉美的電商市場還擁有巨大的空間。
2019年,SHEIN通過墨西哥切入拉美市場,并在下半年正式布局巴西。四年來,SHEIN在拉美持續發力、步步為營:2021年12月,SHEIN創始人許仰天親赴巴西,考察巴西服裝供應鏈,與當地的頂級服裝供應商見面交流,評估在巴西生產服裝產品的可行性;
2022年3月起,SHEIN在巴西試點平臺模式,商家可以直接在 SHEIN 上開店,自行負責運營、物流;
2022年4月中旬,SHEIN在巴西圣保羅Brigadeiro Faria Lima大道開設了第一個辦公室。
SHEIN稱,到2026年底,巴西約85%的銷售額應來自當地制造商和銷售商。
同樣在2019年,進入巴西市場之初,Shopee通過長達半年的“免郵”補貼吸引消費者,并且斥巨資通過廣告投入占領用戶心智。
雖然Shopee在拉美的高舉高打短期內見效明顯,但長此以往,從中國和東南亞直郵巴西的巨額物流成本讓其難以為繼。2022 年,Shopee 宣布關閉智利、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的本地業務,僅保留跨境業務,并完全退出阿根廷市場。
巴西,成為Shopee在拉美的最后希望。
SHEIN在巴西的高歌猛進,也迫使同樣主攻女裝和美妝的TikTok電商提前了進入巴西市場的時間——從2023年的下半年提前到上半年。
而就連出海屢次受挫的快手,也將巴西定為優先進行商業化的區域,在巴西上線了品牌化廣告平臺“Kwai for Business”,并且Kwai還和當地零售商嘗試了電商直播的合作。就出海拉美的時長與經驗而言,阿里旗下速賣通堪稱出海“老兵”。
2013年,速賣通進入還處于電商初創期的巴西,其早期用戶主要是居住在圣保羅或里約熱內盧等大都市的高學歷、高收入群體。隨著拉美電商市場的成熟,速賣通也通過各式打法“猛攻”拉美:
2021年,速賣通上線門戶網站,支持巴西中小企業通過入駐的方式處理本地交易;
2022年,阿里旗下菜鳥與多個航空公司合作開了專線,增加到拉美的包機;
2023年,位列巴西總統豪華訪華團的巴西郵政CEO,來到中國后首站即前往杭州菜鳥總部,與菜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主打優化中國-巴西的國際快遞產品。
但所有出海拉美的中國跨境電商,都要面對根基深厚的本土老牌勁敵:1999年成立于阿根廷的Mercado Libre一直都是拉美電商市場的領跑者,巴西是其最大的市場,有著約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拉美電商巨頭Mercado Libre官網上顯示它所覆蓋的國家
縱觀如今拉美電商競爭格局,有實力強大的本土品牌Mercado Libre,有大舉進軍、長驅直入的SHEIN,有敗走多地、孤注一擲的Shopee,有基于用戶基數和社交裂變的TikTok和Kwai,也有長期穩扎穩打的速賣通,可謂群雄逐鹿、激戰正酣。
出海拉美,卡在物流
但無論是老牌巨頭還是新晉玩家,在拉美都面臨著同樣的難題,就是物流。
中國與拉美之間路途遙遠,Shopee就是被兩地之間的高昂物流成本拖垮而最終敗走麥城。
而超級獨角獸SHEIN在巴西也深陷物流困境,SHEIN的某位供應商發現,雖然巴西當地的競爭不強,出單率很高,但因為物流時間過長,導致客戶的退貨率升高,且丟包率也很高,很多華人都更愿意在巴西當地開檔口和實體店售賣服飾也不愿意進駐電商平臺。
目前,世界銀行將拉美地區的物流狀況評為差級。這首先因為拉美各國清關嚴格且繁瑣,賣家的資料不全,缺少稅號、證書,甚至超過個人購買數量等原因都可能成為清關失敗的理由。
而對于不符合要求的異常件處理效率又非常低,通常海關人員的處理態度就是將其擱置,有時時間長達2周,賣家不問詢的話很少安排轉運。
生活在巴西的Linda發現,她購買的商品從中國寄出后,在巴西海關存放了半個月還紋絲未動,“我每天都刷快遞頁面,現在最想看到的一句話就是‘您的快遞正在派送中’。”因為過于冗長的物流周期,Linda考慮以后放棄電商購物,更多去本地商場采購生活所需。
另外,拉美地區的物流基礎設施也較為落后。根據《經濟學人》的報道,拉美的社會發展因為落后的基建情況而步履蹣跚。
直到2018年,拉美還有60%的地區沒有鋪設道路,在秘魯首都利馬和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員工在通勤上花費的時間是在辦公室辦公花費時間的一半。
而在尼加拉瓜太平洋沿岸的布里托村,沒有柏油路、電以及自來水。“就像我們仍然生活在哥倫布時代一樣。”生活在那里的一位漁民如是感嘆道。
更麻煩的是,因為拉美各國充斥著大大小小數千座貧民窟,貧民窟內人員混雜、治安不佳,所以拉美本土孕育出的物流公司很難真正做到“打通最后一公里”,只能把貨品放到附近的郵局,讓住戶自己去取。跨境電商的尾程本地物流配送變得極其復雜,這也導致物流妥投率較低,丟件事件頻頻發生。
BBC調查記者Misha Glenny曾在他所寫的《里約折疊》這本書里如是形容里約熱內盧這座城市上千座貧民窟的景象:“20世紀八九十年代,極速擴張的貧民窟蠶食掉了所有剩余的雨林,然后筆直向上延伸,房子一間接一間地建起來。道路像靜脈和毛細血管一樣錯綜復雜,支撐起這個密集社區的龐大身軀,假如沒有向導帶路,你根本不可能在這里找到任何一個你想拜訪的人的房子。”
對本地電商巨頭Mercado Libre來說,在拉美90%以上的物流覆蓋率也是其能夠成功的關鍵原因。Mercado Libre從2013年開始布局在拉美地區的自建物流系統Mercado Envíos,目前已經在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三個主要市場擁有多個配送中心。
針對拉美電商退貨率高的特點,Mercado Libre還在整個地區設置了2000個包裹取件點,以便消費者在退回包裹時不必走太遠。
但電商自建物流耗資巨大、曠日持久,僅2020年一年,Mercado Libre在拉美投資的20億美元中,就有約四分之一用于物流建設。且Mercado Envíos模式是拉美電商基因的衍生品,不一定適合中國跨境電商。
比如作為本土電商,Mercado Libre的自營倉庫有限,經常爆倉,海外賣家的貨物經常很難預約送倉。而足夠的海外倉倉儲能力,對跨境電商縮短物流周期而言,無疑至關重要。
使用UPS、DHL這樣的國際物流公司也是出海拉美的一種選擇,但這種方式下,國內電商很難獲得議價權,無疑增加了出海成本。
更何況,所面對的對手Mercado Libre擁有自建物流系統,要想打敗勁敵,國內電商也要有“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極致配送能力。
正因為此,中國的跨境電商紛紛轉向本國國際快遞公司。業內人士對此分析,發達國家的快遞巨頭布局,不是孤立地走出去,而是伴隨著發達國家制造業、零售業、金融業協同走出去的,中國企業的全球化布局才開始不久,因此未來5~10年,既是中國制造業全球布局的關鍵時期,也是中國快遞物流全球布局的關鍵時期。
痛點意味著需求,也代表著競賽中的決勝環節。電商與物流相伴相生,沒有物流保駕護航,電商必將寸步難行。跨境電商在拉美的激烈混戰中,誰能啃下物流本土化建設這塊硬骨頭,誰就能在拉美出奇制勝。
自建快遞網絡,最后的贏家?
于是,中國物流企業也跟隨跨境電商的步伐,進軍拉美市場。
2022年2月24日,快遞界“黑馬”極兔速遞正式宣布啟動墨西哥的快遞網絡運營。三個月后,極兔再下一城,宣布起網巴西。
專做國際小包的云途推出了墨西哥專線,并且在巴西設有海外倉,為賣家掘金拉美提供物流支持。在中東起家的跨境電商物流iMile也進入拉美。
其墨西哥市場負責人曾告訴霞光社,目前商品從中國工廠發貨到清關完成配送到達墨西哥消費者手里,平均需要9天左右。
在墨西哥首都等發達地區,在當地有倉儲的商家,甚至已經可以實現隔天配送。
但極兔、云途和iMile的出海模式都面對著共同困境:首先,它們沒有背靠任何電商平臺,可能缺乏穩定的商流支撐。另外,在拉美,它們都需要依靠合作方和供應商的支持,才能夠把包裹投遞到用戶手中。
而另外一種出海拉美的物流模式以順豐為代表。憑借強勁的運力優勢,順豐開辟了從中國運往巴西、墨西哥的特惠航線。但順豐在拉美的優勢僅體現在跨境運輸環節,不具備端對端全鏈路覆蓋能力。這導致順豐在配送末端的服務質量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難以保障。
有Shopee的商家反饋,在“9.9”大促期間,因為所用快遞的末端配送能力不足,商品一直在倉庫里存放著沒有被及時配送,導致大量消費者退單。另外,在清關環節被滯留在海關、丟件現象也頻頻發生。
相較上述兩種模式,菜鳥國際快遞在拉美選擇深扎本土,通過強控核心節點+海外自建快遞網絡的“混合打法”,編織起一張跨境物流生態網。
目前,菜鳥每周有8班貨運包機從中國飛往巴西,并已在巴西、智利及墨西哥等國家建設自動化分撥中心、海外倉及智能自提柜等深化本地組網運營,構建起中國和拉美之間跨境+本地的多元化物流能力。
菜鳥網絡南美包機
通過與巴西郵政達成的深層次戰略合作,菜鳥用中國的物流科技為巴西郵政的本土配送降本提效。比如,可以安裝在貧民窟里的菜鳥自提柜,讓這個根深蒂固的配送難題得以解決。
而菜鳥在拉美的深耕僅是其全球化布局的一個例證。據了解,菜鳥2022年宣布成立東南亞、歐洲和北美三大海外大區,并掀起全球招募令,大量招募本地員工,也號召國內員工“馳援”海外市場,全球迅猛起網。
在歐洲大區,菜鳥在歐洲中心地帶投建比利時列日eHub(數字中樞),從這里出發的包裹最快在5小時內便可送達法國、英國、德國、西班牙等主要市場。在運營后的第一個雙11,就有超過700萬單貨品通過列日eHub抵達到歐洲消費者的手中,僅用一杯咖啡的價格。
2022年11月1日,法國巴黎女孩賽琳早上在速賣通上下單了一雙發熱厚襪子,兩個小時后,快遞員就將商品送到了她的手中。
2022年,菜鳥開始在西班牙建設自營末端配送網絡。目前,這張網絡已經覆蓋了西班牙大陸的大部分地區,日常合作的派送員已經突破了700人,高峰期超過1000人。
此外,菜鳥已在法國、波蘭、西班牙等國家設立8000多組自提柜,鏈接超過5萬個自提點。
在北美大區,2022年3月,菜鳥首批服務于跨境出口的美國海外倉正式投入使用,共3座倉庫,分別位于加州、休斯頓、新澤西——美國東、西海岸的物流核心地帶。倉內配有智能物流設備,能提供倉配一體化的服務,從海外倉發出的包裹最快3個工作日即可送達。
菜鳥這張全球快遞網絡是有彈性的,適合電商大促突如其來的包裹波峰。比如,在美國“黑五”、感恩節大促期間,菜鳥可以在短時間內聚合海外資源,調度更多倉容面積、運營人員來做應對大促的高峰值貨量,在大促后可以迅速釋放掉這些產能資源,有效控制成本。在東南亞大區,這張快遞網絡實現了極致性價比與時效。
2022年下半年,雙11大促期間,菜鳥正式啟用煙臺出口優選倉,在山東備貨的跨境商品,已逐步實現訂單的 “隔日達”,部分訂單可以做到“次日達”。
菜鳥,重新定義國際快遞
菜鳥這種全球起網、自建自營、深耕本地的出海模式,可以實現端到端一站式的跨境供應鏈服務,對電商來說,可以節約運輸成本、縮短物流時長、保證物流質量,穿透境內境外的重重壁壘,實現國外購物和國內基本無差別的極致服務。
比如去年受能源危機影響,歐洲人取暖費用飆升,菜鳥特別開通“歐洲取暖”物流專線,提供覆蓋海陸空的多式聯運物流解決方案,把電熱毯、秋衣秋褲、法蘭絨睡衣、暖手寶、取暖器等“中國過冬八件套”最快7天運到歐洲。
中國電商平臺出海場景分為兩類:一類把中國的貨品賣到海外,即跨境業務;另一類是在海外當地扶持賣家,或者中國商家把貨品放在海外,做本地化的市場。
而在菜鳥國際快遞負責人看來,過去不少快遞物流企業做的跨境物流(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物流)更像是一個空軍的打法,就是在中國做運營把包裹發出去;
但真正的國際快遞還需更把快遞物流企業的服務能力拓展到海外去,把本地化做深做大。菜鳥從商家需求出發,就必須在海外建成運輸全鏈路物流能力。
因此,菜鳥在全球自建國際快遞網絡,這是一張軟硬兼得的大網。
一方面,菜鳥持續用數智化“軟實力”賦能“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菜鳥在海外布局的智能合單、數字清關、智能分撥系統、海外倉智慧供應鏈系統等軟硬件能力,可以在全球不同地區被復制。
另一方面,菜鳥不斷投入海外基建“硬實力”打通物流全鏈路。目前,菜鳥在全球擁有6大智慧物流樞紐,15大分撥中心,運營300多萬平方米跨境物流倉庫,每月有240多架包機用于干線運輸,同時在法國、波蘭、西班牙等國家設立8000多組自提柜。
也就是說,一件商品翻山越嶺、漂洋過海來到異國他鄉的顧客手中,菜鳥不僅可以為其定制最高效的配送路線、最適宜的運輸方式、最便捷的投遞路徑;也能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保證它商品各個節點暢通無阻、絲滑配送。
法國菜鳥自提柜上出現了國貨品牌元氣森林的身影
這種“輕重結合”的物流模式,比全自營重投入要更靈活、風險更低,同時又比加盟模式服務質量更高。在跨境運輸和清關環節,菜鳥的運營相對輕量靈活,與生態伙伴優勢互補,實現資源共享雙贏;而在頭程攬收和末端配送這兩個關鍵物流節點,菜鳥重點投入、強控自營。
目前,在菜鳥所覆蓋的重點歐美市場中,海外消費者從中國網購下單10天以內即可送達,運費僅需一杯咖啡錢。
正如某業內研究人士所說,跨境物流涉及國內外報關、保檢、結匯、退稅等多個環節,很多國家和地區之間存在政策、文化、習慣等不同的影響因素,有些國家海關申報手續煩瑣、時間長、費用高,經常發生進口國海關扣貨查驗,長達數天、數周甚至數月的交貨期大大降低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因此,快遞物流企業通過布局海外物流樞紐、物流線路等自建本土物流系統,是跨境物流發展的必由之路。
結語
正如軟銀銀行董事長孫正義的“時光機理論”所言,相似的故事總會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地區反復上演。
如今,曾在國內、在東南亞、在北美歐洲激戰不休的電商平臺,又把戰火燃燒到了遙遠的拉美。SHEIN頻頻發力,Shopee苦心經營,TikTok、Kwai嶄露頭角,速賣通穩中求進。
雖然商業世界風云變幻,但其底層邏輯與運行規則卻顛撲不破。電商與物流相依相隨,只有具備穩健高效的物流系統,電商才能強勁迅猛地發展。
而在全球自建快遞網絡的菜鳥,不僅成為了中國出海電商的左膀右臂,也有能力為海外本土電商提供服務。從這個意義上說,菜鳥重新定義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國際快遞。
未來,菜鳥國際快遞模式將被更廣泛地復制,在“中國制造”引領全球的時代里,為中國跨境電商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