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星球獨家獲悉,拼多多旗下的多多買菜快遞代收業務已正式稱作“拼多多驛站”,并支持送貨上門。此外,在此前已開通該業務的省市的基礎上,拼多多驛站進一步拓展至青海、吉林、浙江、湖北、江西、黑龍江、云南、福州等省市地區,根據國家郵政局的備案,其中如云南、江西等地,拼多多均通過當地的子公司獲得開辦服務站經營快遞業務的許可證。
對于拼多多而言,其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讓消費者對于快遞配送的便捷性和時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快遞驛站作為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難題的有效方式,市場需求持續攀升。與此同時,多多買菜在社區團購領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用戶基礎和線下網點資源,具備了拓展快遞代收業務的優勢。
而此番,正式推出拼多多驛站,且進一步擴城,不僅意味著拼多多在快遞末端服務賽道的戰略升級,也是將原本依附于社區團購業務的快遞服務,升級為獨立且具備規模化、標準化運營潛力的新業態。
不過,從行業競爭格局來看,快遞代收市場早已是一片紅海。譬如,阿里的菜鳥驛站,已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超10萬個站點,實力不容小覷,拼多多驛站作為新入局者,能成為攪動行業格局的“鯰魚”嗎?
拼多多驛站加速拓城擴張
在電商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快遞驛站作為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關鍵環節,對電商平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2年2月,拼多多旗下的多多買菜在推進社區團購業務時,便瞄準了快遞代收業務,與三通一達、極兔、郵政等眾多快遞公司達成合作,打通快遞簽收環節。這一舉措有效提升了物流效率,減少了快遞在末端配送的停留時間,同時降低了運營成本,優化了末端服務體驗。
國金證券研報顯示,2022年,拼多多的多多買菜代收服務點收其件量已經達到3000萬單/天,相比之下,阿里菜鳥驛站達到這個數據,花了整整七年,拼多多只花了四個月。
2024年,拼多多正式開始在部分省市地區小范圍試水驛站服務,即現在的拼多多驛站。同年下半年,這一拓城的速度加快,Tech星球通過企查查發現,光是9月份,拼多多就在貴州、寧夏、四川、河南、合肥等5個省市地區獲得服務站經營快遞業務的許可證,10月則達到6地。
在上述地區,拼多多驛的開站速度也不慢。
一位城市經理透露,他所在的片區,從去年年底,就接到了上面派發的任務,利用平臺入駐優惠和激勵政策,拉站長入駐,日均可以給到新開驛站500單量的快遞,保底每月有2000單,件量越多,補貼越多,最重要的是開驛站無需加盟費,只用交設備押金。
上個月,他所轄的一個片區內,就拉了7家成為拼多多驛站,除了由多多買菜代收服務點轉變而來外,還有一些是由當地原來的菜鳥驛站等轉化而來。
據他透露,有同行最多的可能一個月就拉了10家站長入駐,這還只是城市里的一個小片區,大片區估計更多,可能一個月就能拉新20多家。而且為了打響品牌,最近開始需要站長搞門頭,也就是要統一貼貼“拼多多驛站”的標識。
一位拼多多驛站的站長告訴Tech星球,他此前是做菜鳥驛站,后來聽說拼多多驛站有獎勵扶持,在去年底開始做拼多多驛站,相比于前東家,拼多多驛站同樣具有完整的包裹管理體系,涵蓋包裹出庫、入庫、盤庫、移庫、退件入庫等功能。經營者通過后臺系統能夠實時看到解包裹取送、滯留的狀態。
圖注:拼多多驛站。
這位站長也提到,與菜鳥這些傳統快遞驛站不同的是,拼多多將驛站與社區團購業務相結合,也就是說站長也可以搞多多買菜,消費者在前往服務點提取團購商品時,也可順便領取快遞包裹,增加了服務點的客流量和營收。
圖注:拼多多驛站站長的多多買菜群。
從地域覆蓋情況來看,拼多多驛站已在上海、江蘇、山東、廣西、湖南等多地取得經營許可證,呈現出多點開花的局面。甚至在一些縣級地區,拼多多驛站的出現填補了快遞末端服務的空白。
拼多多驛站勝算幾何
眾所周知,驛站屬于重資產業務,長期依靠內部輸血,而對于站長來說,回本周期也不算短,一位行業人告訴Tech星球,快遞驛站平均回本周期為12到18個月,這意味著投資者需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才能度過初期虧損階段。
拼多多驛站同樣也會面臨著前期投入大、回本周期長的挑戰,但也具備一定優勢。
從用戶體驗方面來看,拼多多驛站支持送貨上門,還推出取件領紅包等福利活動,如“拼多多取件領紅包,必得5元無門檻紅包”,這極大地吸引了消費者,能提升用戶的忠誠度和活躍度。
在運營模式上,將快遞代收與社區團購相結合,是拼多多驛站的一大亮點。消費者可以在取團購商品時順便取快遞,既節省了時間,也為驛站增加了客流量。通過多多買菜群發放紅包的方式,如“今日紅包,現金打款/買菜零錢/大額券”,還能進一步促進社區團購業務的發展,增加站長的收入來源。
一位站長透露,其加入拼多多驛站后的首月,通過平臺扶持,驛站日均快遞代收量從最初的300件激增至1200件,現在平均每天1100-1200單,每單6毛,有三個承包區,再加上各項補貼,一個月的純收入可過萬,營收要比此前所做的驛站要多上不少。
但是,拼多多驛站的問題也不少。用戶體驗方面,一位用戶告訴Tech星球,自從樓下的菜鳥驛站變成拼多多驛站后,快遞到達驛站后收不到到取件短信,更沒有以前的取件碼短信,只能通過所購買的電商平臺才能找到一個取件碼,取件步驟變得更為繁瑣。驛站站長也表示,因為用的是拼多多的系統,所以現在取件只能下載拼多多App或者微信掃碼才可以看到取件碼。
而且,由于拼多多驛站處于快速擴張階段,部分站點的管理和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在一些新設立的站點,出現包裹錯拿、丟失的情況,甚至因為人手不足導致包裹積壓,消費者取件等待時間過長的問題。
另外,一旦補貼力度減弱,部分站點可能會因為運營成本過高而陷入虧損狀態。同時,對于站長來說,除了前期的設備購置、門店裝修等費用,日常運營中的房租、水電費、人工成本等也在不斷上漲,盈利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而從行業競爭角度來看,拼多多驛站面臨著來自菜鳥驛站、媽媽驛站等老牌快遞代收平臺的激烈競爭。這些競爭對手已經形成了成熟的運營模式和完善的服務體系,相比之下,拼多多驛站的品牌認知度和影響力還相對較弱,而這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源進行品牌推廣和口碑建設。
快遞驛站混戰,誰能率先破局
在電商行業深度內卷的當下,物流服務已成為電商平臺競爭的核心戰場之一。
拼多多憑借其龐大的用戶基數和高頻的交易場景,本質上是將快遞驛站業務作為重塑物流生態的關鍵落子,試圖打破傳統快遞代收行業格局,構建起“電商+社區團購+快遞”三位一體的閉環生態,尋求新的突破。
除了拼多多外,行業巨頭阿里也于今年年初對旗下的菜鳥驛站進行了重大調整。
1月15日,菜鳥集團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包括菜鳥旗下的國內電商供應鏈解決方案團隊、電子面單團隊也將移交給淘天集團,以及將菜鳥驛站劃歸阿里巴巴控股集團,負責人熊健匯報給集團CEO吳泳銘。
據晚點LatePost透露,這些調整意味著阿里繼續聚焦核心電商戰略,阿里電商可能通過菜鳥驛站探索送貨上門業務。這也將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形成差異化。
因此,阿里旗下的電商和快遞業務的綁定更深了。阿里期望借助菜鳥驛站龐大的網絡基礎,整合資源,實現包裹從倉儲到末端配送的全鏈路優化,從而增強用戶購物體驗,穩固其在電商市場的龍頭地位 。
與此同時,快遞行業的老牌企業也紛紛下場布局驛站。
譬如,中通公司打造的兔喜驛站,以“快遞超市”的形式,為用戶提供包裹代收、代寄等多元化服務,同時借助中通龐大的物流網絡,實現包裹高效運轉;圓通的媽媽驛站,依托圓通在全國的物流網點,在社區中廣泛布局,不僅服務于圓通快遞,還接入其他快遞品牌,擴大服務范圍;韻達的快遞超市則主打便民服務,通過與社區周邊商家合作,提供包裹寄存、生活繳費等一站式服務;申通則推出喵站,通過智能化管理系統,提升包裹處理效率和用戶取件體驗。
就連外來者極兔也通過收購百世鄰里,快速獲取線下網點資源,進軍快遞驛站領域,試圖在這片紅海中分得一杯羹。
接下來,快遞驛站的競爭將是電商平臺綜合實力的較量。拼多多能否憑借驛站業務,構建起差異化的物流服務體系,不僅關乎其自身在快遞代收市場的成敗,也可能影響其在電商行業的競爭。
隨著拼多多驛站在全國范圍內的加速布局,一個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以社區場景為核心的全新電商物流生態正在逐步成型,其最終走向,值得整個行業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