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為了搶奪增長迅猛的電商件,順豐做起了豐網,選擇用加盟模式發展,目的是低價搶市場。但如今3年過去,事與愿違,豐網連年虧損,配送時效也難以保證,順豐最終決定把豐網賣了,先賺一個多億。
許多快遞并購交易,都會在烈火烹油的電商大促前夕發生。
2021年“雙11”前,極兔斥68億元巨資收購了深陷業務泥潭的百世快遞,并憑借這次收購進入了國內快遞日單量前四名,引發了業內震動。今年趕在“618”前,極兔又將順豐旗下的豐網收入囊中。
5月12日晚,極兔速遞宣布:以11.83億元的價格收購順豐旗下子公司“深圳豐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網)100%的股權。據此前順豐財報披露:豐網已覆蓋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2022年收入規模超過32億元,主要服務于電商客戶。
▲(圖源/公告截圖)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消息很快在快遞圈刷屏。許多人的感慨是:艱難努力了3年,豐網最終還是被順豐給賣了。
2020年9月,一直堅持直營的順豐宣布開放“加盟式”主體豐網,以應對電商件的快速增長和價格戰的猛烈戰火。
不久后的“雙11”期間,豐網日均突破了100萬單。在順豐財報會上,董事長王衛隨即表示:“豐網要達到日均800萬單才能達到平穩規模,預期再花6到12個月持續推進”。
據「市界」了解,王衛在2020年定下的800萬目標,豐網運營了3年,直到最近才勉強達成。但剛見曙光,豐網就被順豐“急不可耐”地甩賣給了極兔,不免引發了市場對于順豐后續布局與增長的擔憂。
對于這宗交易,運聯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忠心對「市界」表示:站在順豐的角度,對于豐網“眼下只能選擇放棄”。
“去年豐網最多做到了日均1000萬票左右,比照頭部玩家,大約還相差四五倍的距離。雖然豐網年收入32億,但同期虧損7個多億。若想繼續起量,順豐可能還要再投入上百億元”。李忠心說,這對面臨著財務與市值雙重壓力的順豐來說,已經難以承受。
對于甩賣豐網,順豐給出的官方解釋是:鑒于加盟模式發生變化,豐網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且持續虧損,本次出售可以消除虧損的負面影響。交易完成后,預計可實現歸母凈利潤約1.5億元。
面向未來,順豐表示將聚焦于“網絡標準型產品、數字化行業供應鏈服務、全球端到端供應鏈服務”三大領域。失去豐網后,順豐透露將主要通過“電商標快”服務電商件客戶。
快遞專家趙小敏對「市界」表示:未來順豐或回到原來的主軸,即全部直營?!斑^去幾年,順豐對于豐網一直是探索性發展。未來想做大,順豐需要更大投入,這將會稀釋大股東資金?!?/p>
而落腳到極兔,敢于接下仍在虧損中的豐網這個“燙手山芋”,則更多是出于現實財務和沖擊上市的考慮。
據快遞業資深人士對「市界」透露:目前極兔的日單量平均在4500萬單上下波動。收購豐網后,如果整合順利,極兔的日均單量有望突破5000萬單。那么在市占率上,極兔便有機會超過韻達,排在中通、圓通之后,沖擊行業第三名——這也有利于為極兔的上市打造一個更漂亮的“門面”。
特別是年初,極兔傳出了可能將于今年下半年赴港上市,并籌資10億美元的消息。對此,極兔方雖表示不予置評,但業內普遍認為:極兔近期較為密集的資本和營銷動作,很可能是在為IPO拉高估值做準備。
而在國家層面,從去年開始嚴格管控快遞行業的無序價格戰,極兔若想依靠過去的低價打法爭奪市場,也已經變得愈發困難。
因此,極兔抓緊時間收購市場上的存量也成為了順理成章之事?!笆召徹S網,可以為極兔帶來1000萬單的增量。而去市場上爭奪這1000萬單要付出的成本,要遠遠高于11.83億的收購價格?!崩钪倚恼f。
順豐及時止損
雖然從表面看來,順豐放棄豐網更像是一次及時止損。但這也標志著經過了3年的摸索,順豐階段性地退出了與通達系、極兔等對手在電商件和低價、低利潤市場的爭斗。
2019年5月,為了加固護城河,順豐上線了“特惠專配”,正式切入低價電商件領域。這讓順豐起量明顯,也讓順豐面臨著更為嚴酷的財務壓力。
2020年,主打“加盟”模式的豐網速運成立。王衛對外表示:順豐將開展雙品牌(特惠+豐網)運營的模式,持續提升電商件產品的競爭力。但與通達系、極兔等以加盟為基石的快遞公司不同,從豐網上線之初,王衛便反復向股東強調:“順豐只是利用剩余資源”做電商件。
據天風證券研報顯示,2019年初順豐的干線、支線裝載率分別為55%、40%,大幅低于通達系80%-90%的裝載率水平。不過,由于順豐單票收入較高,通達系要裝載到70-80%才有盈利,順豐的裝載率只需要40%。
這讓順豐一度有余力,讓豐網與順豐速運共用一部分網絡,借此平衡成本。據「市界」了解,最近3年,豐網的收派件雖然由加盟商負責,但中轉和運輸仍依靠的是順豐主網,并盡可能地用“填倉件”模式完成。而在末端配送時,豐網與順豐速運的配送渠道重合度也很高。
但隨著電商件的持續增長和競爭日趨焦灼,這種“共通”模式已經日漸不堪重負、難以為繼。
據「市界」了解,到2021年,順豐的陸運裝載率已提升到了70%左右。而據順豐2020年財報顯示,“特惠專配”收入占比已提升至28.2%,件量結構正式超過了時效件。
特別是在最近兩年,比照通達系,順豐的電商件運力開始出現了產能不足的問題,來自終端消費者的吐槽日漸增多,經常有人表示:用通達系3-4天能收到的件,用豐網有時要6天才能收到,這與順豐快速、安全的品牌底色全然不符。
某快遞加盟商對「市界」表示:豐網與順豐快件共用網絡和轉運中心,忙碌時就會出現優先次序如何分配的問題,這既降低了順豐最核心的時效件的網絡效率,也讓豐網的配送時間變得很不穩定。
但若想單獨為豐網重啟一張快遞網絡,則成本頗高,況且還要面對順豐的電商件業務量能否撐起獨立網絡的問題。
李忠心對「市界」表示:順豐目前最賺錢的業務仍是速運,其他包括供應鏈、跨境、同城業務都還沒有盈利。“順豐的凈利潤也已經被中通超過,在盈利上面臨更大的壓力。要單獨投入轉場、網絡,并獨立于直營網絡,可能還要燒掉上百億元,順豐難以承受。”
而在順豐經營豐網首鼠兩端、猶豫不決的同時,最近3年各大快遞公司卻同步展開了軍備競賽:為了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紛紛大幅增加硬件與技術投入。2021年,中通便在財報會上表示:“這是歷年來投入最多的一年,有可能是前兩年的總和。”
而反觀順豐,從2020年開始,市占率和毛利率頻頻遭遇挑戰。2020年“雙11”期間,順豐是快遞企業中市場份額唯一出現了下降的公司。當年順豐雖然在單票收入上一騎絕塵,但毛利率也從17.42%下降到了16.35%。
2021年4月8日,因為公布了一份預虧的一季報,順豐股價直線跌停。在當晚的股東會上,王衛鄭重道歉:承諾類似的事情不會發生第二次。
從順豐近期公布的業績表現看,王衛頭上的陰霾依然沒有散去。雖然順豐的凈利出現了明顯增長:在3月28日公布的2022年年報中,凈利61.74億元, 同比增加44.62%。但一直在臥榻之畔的中通,卻同期實現了68.09億元凈利,已連續兩年超過順豐。
更值得警惕的是市場對于順豐的判斷和情緒,讓順豐股價表現低迷,目前其市值距2021年的最高點相比,已跌去超過一半,而中通快遞近年來的走勢則相對平穩。
凡此種種,豐網在順豐的版圖中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不良資產”。據財報顯示:豐網2022全年虧損7.47億元,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6.91億元,凈虧損1.43億元。因此順豐及時止損、甩掉“燙手山芋”、優化財報便已成為了必然之事。
極兔“狂飆”進擊
在極兔宣布將接盤豐網后,許多業內人士的態度是:順豐此時希望脫手豐網可以理解,但買家為何會是極兔?
特別是據「市界」了解,極兔在2年前收購百世快遞后,曾面臨過艱難的整合工作,目前可以說是剛剛陸續完成。
2021年10月29日,風頭正勁的極兔宣布了一筆重磅交易:以68億元價格收購百世快遞。彼時,極兔的日單量穩定在了2000-2500萬單左右,而百世雖然虧損不斷,單量也仍有2500萬單。極兔對外表示:雙方合并后,極兔的單量將快速突破3500萬單,從而幫極兔躍入快遞單量前4名的梯隊。
但事與愿違,這宗交易的后續磨合非常漫長,極兔并未能實現其收購前的全部商業目的。
▲(圖源/極兔微博)
眾所周知,極兔的起量關鍵是借助于拼多多龐大的電商件。因此,在2021年前后,為了更大的增長量級,極兔曾多方尋求接入阿里電商,但始終難以如愿。
而通過收購百世彎道進入阿里,是極兔收購百世的關鍵目的之一。同時,由于阿里在百世中股份占比為37%左右,阿里的態度也至關重要。
據快遞資深人士向「市界」透露:為了讓阿里點頭,極兔接盤了一部分阿里的百世老股,并補償了阿里在百世上的浮虧。而極兔則希望阿里能讓極兔并購后,將百世手中淘系占比至少超過一半的單量由極兔接手。
但上述人士透露,并購百世后,由于極兔的加盟商比較強勢,要求很多,大家磨合得并不順暢。許多百世加盟商“反水”,希望將快遞業務轉讓給其他公司,或者退租。加上外部環境的影響,百世至少有1000萬單出現了流失——由于百世相對攬派大件快遞較多,單量主要流向了彼時業務相對低迷的申通,其次為圓通、韻達,少量流向了中通。
另外,極兔在收購百世后,與拼多多的關系也比照過去變得松散,單量出現了下降。同時,由于整合不暢、加盟網絡出現波動、終端收發異常、配送時效不穩等問題,到2022年3月,阿里直接要求KA商家禁止使用極兔發貨。
特別是過去三年,由于快遞網絡波動加劇,極兔在其中受到的影響最大。據上述人士透露:最高峰時,極兔的業務量下降了20%左右。
據「市界」了解,這些異常問題直到近期才基本被根除。但極兔相應地,也未能在過去一年中完成單量的進一步飛躍。
2021年,業內普遍認為極兔很快會突破5000萬單。但據2022年底的郵政數字統計:中通日均業務量為7200萬件,圓通5138萬件,韻達4829萬件,申通3745萬件,極兔3800萬件,順豐3729萬件。
到了2023年上半年,各家快遞單量出現了明顯躍升。在2022年年報會上,中通CFO顏惠萍表示:近期公司的單日業務量已沖擊到了8500萬至9000萬票。而據「市界」了解,緊隨其后的圓通、韻達也均穩定在5000萬票以上,而極兔的單量約在4500萬單左右。
這也就不難理解,極兔此時為何要急切地希望收購豐網。在理想狀態下,若能完整吃下800萬票的份額,極兔便可以超過韻達,占據中國快遞市場份額第三的席位。
不過極兔能否將這手“逆風牌”打好,趙小敏表示:還存在有很大的懸念,畢竟“極兔過去一年沒有能再復制開始那樣迅猛的增長”。
據最新市場估值,極兔已經達到了1300億元。雖比照中通1800億港元、順豐2500億元的市值尚有差距,也已是當之無愧的獨角獸。
但與業務規模相比,極兔目前的單票收入、服務質量仍然處于行業墊底,這也讓它的盈利空間長期看來,依舊存在挑戰。
特別是如今整合豐網,極兔又是否會遇到與整合百世時相類似的問題,也存在疑問。
據「市界」了解,最近3年,豐網在加盟商處的口碑和效率已出現了大幅下滑。
某快遞加盟商向市界透露:2020年豐網招商之初,順豐一度將豐網加盟費開出了天價:炒到了100萬元左右——彼時通達系的加盟費僅在10萬元上下。順豐還要求加盟老板必須具備從業經驗。而由于順豐的口碑吸引力,不少人躍躍欲試,甚至不惜為了獲得經營資格,給中間人好處費。但如今,豐網已經幾乎無人愿意接盤,加盟費也與通達系相差無幾。
同時,國家最近也對快遞行業給予員工和小哥的勞動保障、福利待遇,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極兔想再像3年前那般野蠻生長,已不存在太大的空間。
不過趙小敏判斷,極兔接下來可能還會有資本動作。特別是在東南亞等海外市場,極兔的表現不俗。為了今年沖擊上市,“接下來極兔或許還會打出其他上杠桿的手段”,趙小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