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品/www日本高清视频/y11111/A一级一A片男女牲交

劉強東預言偏了,但加盟式快遞頭羊已成獵物,最終或被物流央企等分食?

來源:掌鏈 作者:李毅 百軼 2023-08-02 13:53 手機閱讀
打開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兩個月前,中國物流集團旗下國際速遞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中物國際速遞)正式掛牌成立。中國物流集團從成立伊始,就是錨定世界一流現代物流企業。


中物國際速遞能否突圍?國企大象的入場還沒帶來波瀾,但危機感或已彌漫在民營快遞。此前順豐已經錨定亞洲第一,全球前三的綜合性物流企業。


一個月前,菜鳥集團推出直營快遞品牌“菜鳥速遞”,由阿里永久合伙人蔡崇信任董事長的菜鳥速遞肯定不只是瞄著做中國第一,而完成這個目標顯然需要整合。


2017年,京東物流集團成立時,劉強東大膽預言,未來中國民營物流企業是2+1結構,京東和順豐會成為兩大物流巨頭。而今看來,劉強東預言是否失準?


1690955656244821.png


但對民營快遞企業來說,最大挑戰或許來自數字經濟環境下,流通服務話語權的集中化,超級電商正在憑借數據平臺和規模訂單重塑民營快遞尤其加盟式快遞陣營。


“訂單+渠道+數據”,命脈都掌握超級電商手中,民營快遞看似枝繁葉茂,但在擁有訂單話語權和超級端口的電商巨頭眼中,仍不過是大號跑腿。


電商優勢還在不斷擴大,據尚普咨詢集團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將分別達到43.21萬億元和49.7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1 %。而物流央企國企也在加碼布局電商物流。


26倍降幅下,

加盟式快遞或難逃收編


市場高速增長時,民營快遞企業尤其加盟快遞企業都還有故事可講,高速增長也能掩蓋很多問題,但高速增長潮水退去,加盟式快遞的“規模經濟”的故事還能講多久?


十年前的2012年,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57億件,同比增長了54.8%。


2022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1105.8億件,增速僅2.1%,雖然業務規模增大不少,但增幅卻下降了26倍,當然2022年有疫情因素,但疫情只是危機催化劑。


快遞高速增長的時代已過,靠規模粗放生長的加盟式快遞企業的價值也在貶值。


截至7月28日,申通股價從2016年上市初期的47.34元下滑到如今的11.41元,總市約值175億元;韻達每股票價值下滑到10.17元,總市值約295億元;圓通速遞每股價值也15.68元,總市值約540億元。


通達系中稍微好的是全球業務規模最大的中通快遞,總市值1635億元,即使如此,仍與國際巨頭有較大差距。同期,美國最大快遞物流企業UPS每股價值187.880美元(約合人民幣1343元),總市值1613.76億美元(約合11537億元)。


市場挑戰仍在,受增量不足等影響,6月數據顯示,圓通快遞單票收入為2.37元,同比減少9.33%;韻達單票收入2.32元,同比減少9.73%;申通單票收入2.21元,同比減少11.95%。


幾大快遞一年內單票收入降了10%左右,或是以隱形的價格戰應對業務增速不佳。這樣的背景下,這幾家龍頭快遞哪有錢投入數值化或收購?哪能快速推進高質量發展?


但電商巨頭有更大意愿、能力去構建生態圈內企業。在海外業務方面,阿里在歐美,東南亞建倉超100個,京東花費2.5億英鎊收購英國的物流資產。


加盟式快遞想要脫離困境,不得不與電商龍頭合作或被收編,在占據供應鏈更多環節的同時獲得穩定貨源。德邦快遞融入電商巨頭后實現翻身,給了個好例子。


2021年德邦凈利潤,僅為1.4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64億元,下降了足足74.69%。如果不與電商企業進行合作,德邦覆蓋國內94%的縣區的公路運輸能力就得不到發揮。


去年7月,德邦控股累計向京東物流轉讓50%以上的股本權益,并成為京東物流集團的附屬公司。被京東收編后,德邦獲得了京東大量客源,也對德邦供應鏈業務不斷加持。


加入京東麾下后,去年德邦凈利潤3.12億元,同比增長250.03%。2023年一季度,其利潤也已達到0.73億元,是被收購前全年的一半。


申通投身阿里巴巴及菜鳥集團,也是這個效果。


2020年申通營收增幅甚至出現-6.6%的負增長,在“三通一達”中墊底。同期,申通與阿里深化資本合作,阿里在數智化管理優化等方面支持申通。


三年后的2022年,申通營收增幅33.32%,轉虧為盈的同時,增幅也排名“三通一達”首位。如果沒有阿里和菜鳥加持,申通還能獲得這樣的成績?


看申通與阿里關聯交易即可知。今年2月,申通發布《關于2023年度日常關聯交易預計的公告》顯示,預計今年與阿里系公司關聯交易總額預計超80億元,較上一年度的60億元,增幅不可謂不大。


剛剛過去的六月,阿里所持的申通股份也被菜鳥收下。官方公告出來的五天里,申通股價飛漲11.61%。


老牌電商補鏈,

收購頭部快遞企業


6月6日,申通快遞發布公告,菜鳥集團以38.78億元收購其25%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此前,申通第二大股東是阿里。在完成這次收購前,菜鳥之變同樣值得關注。


今年年初菜鳥集團“單飛”,阿里的物流資源和相關業務都在逐步向菜鳥整合。5月24日,菜鳥宣布與申通合作推出智軒倉配次日達服務。同時,菜鳥的上市計劃也已經啟動。


6月,阿里宣布張勇將在9月卸任集團董事會主席,由蔡崇信接任。蔡崇信很快就出現在菜鳥園區并與菜鳥CEO萬霖溝通。隨后,菜鳥推出自營快遞品牌“菜鳥速遞”。


今年5月高盛對菜鳥估值285億美元(約2035億元),如果菜鳥以此估值上市,其將成為僅次于順豐的中國第二大物流科技公司。


2022年,菜鳥營收638億元,同比增長21.4%。是阿里營收增速最快的業務。但從近三年電商物流看,菜鳥的增幅是下行的,當然受疫情影響其他企業也在下行,但京東物流降幅沒那么大。


1690955705897622.png

近三年電商物流和快遞企業的營收額及增幅對比


如果拼多多、抖音、快遞有快遞企業,也許他們的營收規模增幅都要好看一些。面對新銳挑戰,恐怕菜鳥集團、京東物流都希望通過并購守住江湖地位。


新銳電商沖擊也影響到阿里老對手京東。2021年京東電商市場份額縮減7%降至20%,這對京東物流來說就意味著訂單減量。


以封閉式自運營模式為主的京東,電商快遞的業務規模遠不及通達系,由此不斷向產業供應鏈服務補鏈。


過去幾年京東物流分別完成對跨越速運、中國物流資產的收購。比起“大魚吃小魚”,京東物流的收購更像是對自身“查漏補缺”。


去年京東物流快速完成了對德邦的收購,補強自身大件快運能力。幾次收購后,去年京東物流營收1374.02億元,同比提高31.24%,今年一季度營收也已達到367.28億元。


新銳電商搭臺:

平臺滲透快遞產業


如今社交電商拼多多與直播電商抖音,都在追趕阿里、京東,未來是否形成阿里、京東、拼多多、抖音為主的中國四大電商陣營?或阿里、京東、拼多多、抖音、美團五大電商?


短視頻帶來的巨大流量,讓抖音電商在過去幾年飛速追趕。2019年抖音推出了“抖音小店”,開始涉足線上消費。次年正式推出抖音電商,營收增幅高達300%以上。


隨后兩年也以60%和80%的高增速瘋狂搶占市場。隨之需要的就是強大物流能力的支撐。


目前,抖音電商依靠自主數字物流“音需達 ”平臺連接順豐、京東物流、中郵速遞、圓通、韻達、中通等快遞企業為用戶提供快遞服務。這像復制早期菜鳥在阿里陣營的角色。


但抖音電商的時效性在過去一直被用戶詬病。伴隨著物流市場的激烈競爭,阿里、京東、包括抖音的直接對手快手都在物流領域調兵遣將。自建物流體系是目前的大趨勢。


早在2022年2月,有八卦將抖音和德邦聯系在一起,稱抖音可能參與收購德邦。但隨后抖音聲明稱目前沒有相關計劃。德邦主業是大件快遞,實際上與抖音業務方向并不相符。


近日又有消息源報道,抖音或將投資一家快遞公司,據稱是通達系某企業,或許只是投資,如果收購就太耗錢了,抖音的資產也太重了。


抖音的帶貨主播一直在大打“全網最低”“給直播間的家人們把價格打下來”的價格戰。這樣的福利也確實給抖音電商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另一方面,字節跳動也在考慮抖音業務拆分上市。過去一年增幅超過80%的抖音電商勢必會占據一個名額。


1690955742636293.png

近三年新銳電商和通達系快遞的營收增幅對比


從這兩點考慮,抖音投資合作跟加盟式快遞企業合拍,或許極兔、韻達等都是潛在合作對象。近日極兔也向港交所提供了IPO申請。


與抖音電商類似的是快手電商,快手從2018年試做電商,2020年營收增幅500%以上,隨后兩年也保持著非常強勁的增速。快手是否也會在未來投資一家快遞公司?


5月26日,拼多多發布了今年第一季度業績顯示,一季度營收376.4億元,同比增長58.2%。2020-2022年,拼多多也保持著91.7%、57.92%和38.97%以上的高增速。


做物流,目前拼多多也在走同初期菜鳥非常類似的路線,只做資源組合。


菜鳥的發展策略也為抖音、快手、拼多多這樣的后來者提供著參考。新銳們一躍成為增速最快的電商巨頭,也對快遞服務提出更多要求。未來如不控制物流,還能保障口碑和體驗?


另外一種可能:

物流央企收購民營快遞


通達系部分快遞企業或許還有一個未來,就是被物流央企或國企諸如中國物流、中國外運、東航物流、中國郵政等收購整合。


中國物流已經組建中國物流集團國際速遞供應鏈管理公司(簡稱“中國物流國際速遞”)。


5月31日,中國物流國際速遞揭牌時,其董事長李勇昭在揭牌儀式上發言,公司的使命是在國際間“服務現代流通,保障國計民生”,愿景是在不遠的將來發展成中國的Fedex、UPS、DHL。


而且中國物流集團旗下華貿物流也在做國際快遞,并在2022年合資成立廣東嘉誠國際航空有限公司,其中華貿物流出資2.75億元,占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的55%;嘉誠國際出資2億元,占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的40%。


物流央企中的中國外運早些年就是四大國際快遞進入中國的大跳板,東航集團也已上市,也在參與快遞服務。這些央企要做大做強,收購一家快遞企業不是沒有可能。


此外,非國資委央企的郵政快遞企業中國郵政集團,借收購民營快遞實現快速趕超也是一種可能。中郵集團雖然已是世界500強中最大郵政企業,但快遞物流收入還不是集團主要收入。


MORE+深度聚焦

熱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