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正式發布《關于發布2023年度中國物流企業50強、民營物流企業50強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
《通告》指出,根據《關于加強物流統計監測工作的通知》(發改辦運行〔2023〕87號)要求,中物聯組織實施了重點物流企業統計調查,根據調查結果提出了2023年度中國物流企業50強、民營物流企業50強排名(詳見附件)。
50強物流企業2022年物流業務收入合計23456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同比增長13.4%。50強物流企業門檻77.4億元,比上年增加15.8億元。
民營50強物流企業物流業務收入合計10257元,同比增長18.7%。民營50強物流企業門檻28.3億元,比上年增加13.1億元。
前十強的變化:
菜鳥首次參評居第六
掌鏈對比分析發現,2022年年中國物流企業50強,排前十名的依次是:1中遠海運集團、2廈門象嶼、3順豐控股、4中國外運、5中國物資儲運集團、6京邦達貿易(京東物流集團)、7三快智送(美團配送)、8中鐵物資集團、9韻達貨運、10圓通速遞。
而2023年中國物流50強,排名前十的依次是:1中遠海運集團、2廈門象嶼、3順豐控股、4京邦達貿易(京東物流集團)、5中國外運、6菜鳥供應鏈、7三快智送(美團配送)、8圓通速遞、9中通快遞、10中鐵物資。
可以看到來自電商物流圈的企業快速趕超,京東物流取代了物流央企中國外運位居第四,菜鳥供應鏈(菜鳥集團)則首次參評就躋身第六位,而作為全球最大的即使物流平臺三快智送(美團配送)保持第七位。
巨頭為何缺席:
為何沒中國物流集團?
看到中國物流50強,估計有人好奇,為何一些大佬沒現身?
這是由于中國物流50強排名是根據發改委《關于加強物流統計監測工作的通知》(發改辦運行〔2023〕87號)要求開展,但并不是強制企業參評要求,而是企業自愿參與。
一些企業出于自身考慮,低調前進而未參評。2021年12月6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物流集團)成立。而2022年中國物流集團旗下的中國物資儲運集團位居第五。
如果以中國物流集團體量參評2023年的中國物流企業50強,預估也在第四位,如果好一些或在第三位。不過,2023年中國物流集團旗下的中國物資儲運集團下滑較明顯,降至第14位。
目前,國內物流頭部企業基本都參與進來,比如中遠海運集團、順豐控股、廈門象嶼這些頭部企業都一直參與,并保持穩坐前三。
省級物流掘進:
地方物流國企做大
2023年中國物流50強,我們看到多個省級物流集團現身。如第12位的陜西省物流集團,第21位的河北省物流產業集團,第41位的湖北港口集團,第48位的四川省港航投資集團,第49位的廣西現代物流集團。
這些可以看到省市物流國企持續整合發展,不斷向現代物流發展做大做強。近兩年成立的省市級物流國企還有貴州物流集團、甘肅物流集團、重慶物流集團、新疆商貿物流集團、四川蜀道物流集團等。
預計2024年中國物流50強還會涌入不少大型地方物流國企。但我們也要反思,中國物流企業50強主流是強的,但部分企業是靠營收規模做大,與發達國家的UPS、DHL等相比,論強企還需要進一步努力。
供應鏈強企:
多家供應鏈企業入圍
2023年中國物流50強及民營物流50強,有更多供應鏈概念企業入圍。
在中國物流50強企業中有5家,浙江菜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日日順供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得智聯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安能聚創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不過很多企業雖然是物流名,但干的也是供應鏈服務,如廈門象嶼、順豐控股、京東物流、中國外運、物產中大、百世科技等都是典型的供應鏈服務企業。
在民營物流50強企業中有13家企業名稱帶供應鏈:浙江菜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京邦達貿易有限公司、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安得智聯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安能聚創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深圳越海全球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中通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密爾克衛化工供應鏈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飛力達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利豐供應鏈管理(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則一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榮慶物流供應鏈有限公司、深圳市東方嘉盛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
當然,很多不帶供應鏈概念的民營物流企業,在供應鏈服務一樣走在前面,名稱不過一個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