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聯合德勤發布2023年中國網絡零售TOP100,京東、阿里巴巴、唯品會、蘇寧、匯通達依次排名前五。
按照上述兩家機構發布的《2023年中國網絡零售TOP100報告:精益化運營推動零售企業加快突圍》(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2年全年網上零售額為137853億元,同去年同期增長4%,中國網絡零售行業已步入穩健增長階段,線上銷售渠道對國內消費的拉動作用持續擴大。此外,Top100企業總銷售額2.02萬億元,同比增長13.2%,其中,來自前20強企業的網絡銷售額占92.6%,達1.87萬億元,同比增長12.9%。
非電商類企業上榜數達93家
前20強貢獻超九成
2023年,Top100企業總銷售額2.02萬億元,同比增長13.2%,來自前20強企業的網絡銷售額占92.6%,達1.87萬億元,同比增長12.9%。
上榜企業中,僅7家為電商企業,非電商企業達到93家,非電商企業數量比去年略有增加。其中,消費品企業達到50家,網絡銷售占總體上榜企業網絡銷售比重的18.7%,非電商零售企業43家銷售占比達15%。
從消費品細分領域來看,電子和家電家居類企業占上榜消費品企業網絡銷售額比重最大為59.8%,共五家。此外,服裝鞋帽企業19家,網絡銷售額占上榜消費品企業的17.7%,食品飲料企業18家,占13.9%,個人用品和化妝品企業7家,占7.9%,金銀珠寶類企業1家,占0.7%。
43家非電商零售企業中,專業店業態企業為9家,網絡銷售額占上榜零售企業網絡銷售額達9.1 %。電商企業中的阿里巴巴集團新零售和直營商品銷售業務以55.7%的增長率位于網絡銷售額高增長電商企業榜單首位。
此外,直播電商等新業態迅速增長也為零售行業注入新活力。上榜企業數據顯示,直播電商、社區團購等新業態新模式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直播電商快手科技網絡銷售額同比增長31.4%。
“進入數字化時代,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的飛速發展,加速拓寬了消費者的購物方式和途徑。為了持續保持市場競爭力,零售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應該不僅限于渠道的線上化布局,還需要持續推動多領域全方位的數字化。”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彭建真表示。
網絡零售額同比增4%
珠寶、煙酒等線上銷售增速顯著
在互聯網技術普及疊加疫情影響下,近年來網絡購物用戶規模持續增長,消費者購物方式逐漸向全渠道延伸。數據顯示,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已從2021年的8.42億人增加至2022年的8.45億人,而2022年較2018年,網絡購物用戶數增加超2億人。
2022年,中國網絡銷售保持良好的增速,實物商品零售額規模持續擴大。報告顯示,2022年全年網上零售額為137853億元,同去年同期增長4.0%。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為119642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27.2%,與去年同期的24.5%相比,增加了2.7個百分點,對國內消費的拉動作用持續擴大。 而隨著行業總體由高增長轉入穩健增長階段,實物商品網上銷售增速卻在進一步放緩,2022年較去年同期僅增長6.2%。
隨著疫后企業數字化轉型加速,以及消費者日趨高端化、健康化、品質化的需求,珠寶、糧食等商品銷售額增長顯著。報告顯示,2021年、2022年,金銀珠寶、煙酒、糧食、飲料等商品均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其中,金銀珠寶類商品2022年較2021年,增長5.1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電商基礎設施加快建設以及互聯網對下沉市場滲透率進一步提升,農村網絡銷售規模也呈現增長態勢。從報告數據來看,2022年,農村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達1.99億元,同比增長4.9%。2019年至2022年,三年復合增長率達15.3%,總體增長潛力較大。
消費回歸理性
短視頻、直播等渠道熱度高
受疫情影響,近年來消費者偏好發生較大變化,消費者越來越務實和理性,他們更多建立在自身的真實需求之上,基于全面的探究和比較做出購買決策,減少沖動消費。談及消費觀念時,超四成受訪者將“我買的都是我真實需要的東西”列為最符合的三項消費觀念之一,36%的受訪者選擇“我樂于尋找性價比最高的品牌和產品”,凸顯出理性、務實成為消費者的主流消費觀念。
此外,隨著社交屬性嵌入消費購物全渠道中,消費者在獲取信息作出購買決策時,也享受著社交所帶來的快樂。除了傳統的實體門店,短視頻、社交媒體、測評類等網絡消費模式已經成為影響消費者決策的關鍵購物渠道。報告顯示,在對消費者決策影響最大的渠道中,實體門店和短視頻齊平,各占13%。同時,直播和即時零售也因契合了疫情后消費者的“低價心智”和采用互動搶購式的購物模式,成為當下的熱點新零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