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打工人的這個周一被一杯“美酒加咖啡”艷羨住了。
9月4日,瑞幸咖啡正式宣布與貴州茅臺達成戰略合作,雙方聯合推出了“醬香拿鐵”,每一杯都含有53度貴州茅臺酒。
早上9點左右,瑞幸咖啡官宣本次聯名,瑞幸咖啡全國門店開賣“醬香拿鐵”。
緊接著,“醬香拿鐵”話題遍布各大社交媒體平臺。盡管下一單“醬香拿鐵”等上數小時才送到,朋友圈里“上頭”的網友依舊比比皆是。
(來源:朋友圈)
瑞幸與茅臺的此次聯名,著實產生了不小的熱度。
而就在上個月初,瑞幸才剛剛喜提一個“熱搜”。
8月1日,瑞幸發布2023年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第二季度瑞幸總凈收入達62.0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88%。
隨后,8月2日,星巴克發布的截至7月2日的2023財年第三季度財報則顯示,該季度,星巴克中國的凈收入為8.21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0億元,門店數量達6480家。
這意味著,瑞幸的季度收入首次超越星巴克中國。這一事件一度餐飲零售行業的熱門看點。
與此同時,截至2023年6月底,瑞幸中國門店總數達到10836家。瑞幸成為中國第一個擁有超一萬家門店的咖啡連鎖品牌。
今年二季度財報業績會上,瑞幸咖啡董事長兼CEO郭謹一還透露,第二季度瑞幸新增凈店鋪1485家;按這個數字來算,單二季度,瑞幸咖啡平均每月新開門店達到近500家,每天開店約16家。
(來源:瑞幸咖啡2023Q2財報資料)
此外,瑞幸累計交易客戶數量已超過1.7億,第二季度的平均月交易客戶數量達到4307萬。而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現制咖啡用戶規模7610.6萬。
曾經深陷“財務造假”風波,而后從納斯達克退市,一度生死未卜的瑞幸,再次成為中國平價“快咖啡”的王者。
誠然,瑞幸的這波“崛起”,離不開咖啡消費市場的逐步恢復,以及其本身門店數量增長所帶來的規模效應。但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來源于瑞幸咖啡深耕的高品質供應鏈優勢。
那么,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究竟是哪些物流供應鏈企業在瑞幸背后助力?“美酒加咖啡”,還艷羨了誰?
瑞幸咖啡供應鏈優勢在哪?
其實,“醬香拿鐵”并不是將茅臺直接加到咖啡里。
一杯 “醬香拿鐵”主要是用濃縮咖啡、白酒風味厚奶(配制型含乳飲料)、純牛奶、稀奶油制作完成的。而會讓人“上頭”的茅臺酒,其實是跟厚乳一起加工的。
其中的厚乳由寧夏塞尚乳業生產。這樣的“白酒風味厚奶”里,是不是真有53度貴州茅臺酒,寧夏塞尚乳業董事長閆建國今天還親自向媒體回應,厚奶生產過程中,茅臺酒廠押運來價值3000萬元的茅臺酒,并派人盯著一瓶瓶加進原料中,又將瓶子運走。“加工過程非常嚴格。”
對于消費者來說,可能過程不重要,味道才重要。但我們由此也能看出,一杯咖啡背后供應鏈環節的復雜性。
通常來講,咖啡產業鏈包括上游原材料、中游制造商和下游品牌商三部分組成。
其中,上游主要包括咖啡豆(種植、采摘、初加工形成咖啡生豆)、植脂末、咖啡機;
中游則主要包括深加工咖啡生豆,以生產咖啡熟豆、咖啡粉、咖啡液、速溶咖啡粉、凍干咖啡粉、掛耳咖啡、即飲咖啡等咖啡產品;
下游則是指品牌商將從中游得到的咖啡深加工產品進行包裝和進一步加工后提供給消費者,主要分為現磨咖啡、即飲咖啡、速溶咖啡三大類。
如前文所述,按照中國區營收測算,我國現磨咖啡市場的兩巨頭分屬星巴克和瑞幸。
而整個咖啡產業鏈環節中,瑞幸其實都有所布局。
1)深耕原材料采購
根據官方資料介紹,瑞幸從中國云南、危地馬拉、巴西、埃塞俄比亞和哥倫比亞等地的著名種植園采購優質的生咖啡豆,并將其直接供應給烘焙咖啡豆的供應商進行加工。
數據顯示,2021年,瑞幸咖啡生豆進口量為15808噸;2022年,其采購量超過3萬噸。瑞幸從各大領先的供應商處采購原材料、機器等產品,由于采購規模龐大,其能夠以優惠的價格從供應商處采購到高質量的產品。
瑞幸咖啡也借此形成了成本優勢的核心壁壘。
2)自建咖啡烘焙工廠
2021年,瑞幸首個烘焙基地正式投產,項目總投資2.1億元,占地面積4.5萬平方米,咖啡豆年烘焙產能1.5萬噸。
據瑞幸方面介紹,該基地采用全自動高效智能生產線布局,配置全套進口設備,實現了從生豆處理、烘焙、包裝、碼垛到倉儲的全自動化生產,是目前中國國內首家實現全產線自動化的智慧型生產基地。
2022年,瑞幸咖啡與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約,計劃總投資1.2億美元建設集咖啡研發、烘焙生產、銷售和物流分撥為一體的全自動化生產基地。該基地預計于2024年建成投產,預計年烘焙生產咖啡豆可達3萬噸。
誰在為瑞幸供應鏈服務?
根據公開資料,瑞幸在中國70個城市擁有自營店,265個城市擁有合作伙伴店,門店總數量10836家。
門店數量和范圍的擴張背后,是供應鏈安全與效率的一場極大考驗。原料供應、飲品生產、末端訂單配送……每一個環節都不容偏差。
還拿“醬香拿鐵”中寧夏塞尚乳業生產的白酒風味厚乳來說,如何確保這劑配料的安全和不失風味,除了包材上需要下功夫外,冷鏈運輸、冷鏈倉儲等物流環節也是一大重要影響因素。
對于冷鏈物流企業而言,這既是基礎服務能力要求,也是能否及時適應客戶需求變化的考驗。
根據瑞幸2022年度財報資料,目前,瑞幸主要與兩家物流配送公司合作;與三家國內知名的第三方倉儲和物流服務商合作,負責倉到倉之間的運輸,以及倉庫到門店的配送。
此外,瑞幸在中國各地向第三方租賃了約30個倉庫,用于儲存和庫存管理。
(來源:瑞幸咖啡2022年度財報資料)
而至于這些合作商分別是誰,瑞幸在財報中并未具名。運聯智庫獲悉,瑞幸的物流服務商主要有新夏暉、榮慶物流、順豐同城。
其中新夏暉、順豐同城都是順豐系的企業,可以說順豐是最大的贏家。
2023(第十屆)趨勢與預測大會上,順豐集團首席戰略官黃贇分享了服務瑞幸咖啡的心得,要和客戶的需求深度綁定才能形成競爭力。
黃贇提到:“瑞幸模式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模式。瑞幸計劃在東南亞等地區大規模開店,這背后離不開供應鏈的支持。我們曾經跟隨了瑞幸在成都、西安的開店過程,一個禮拜要開2-3家店,一個城市的布局要在一個月之內完成,而且中間不能出差錯。這對供應鏈的要求是很高的。”
再來看這些贏家,具體都有哪些實力:
1)新夏暉
夏暉(Havi)于1974年創立于芝加哥,是全球冷鏈供應鏈領軍品牌,1981年進入中國市場,率先引進多溫分發技術,成為中國冷鏈行業的標桿企業和標準制定者之一。
2018年,順豐控股和美國夏暉集團成立合資公司——新夏暉,雙方強強聯手,開啟中國冷鏈事業的新里程。
近日發布的2023年順豐半年度財報,透漏了新夏暉近況。
2023上半年,餐飲和食品行業回暖背景下,新夏暉通過擴張建設網絡底盤、強化信息系統和自動化能力、“存量擴張、增量開拓”,實現了業務收入與盈利的快速回升。
① 核心城市加密倉網,擴充區域性運力池,冷鏈網絡可通達全國四五線城市;
②對內全面升級了自主研發的核心運營系統,構建數據中臺,數字化和運營管理水平持續提升;對外服務方面,加快了餐飲、食品冷鏈等優勢領域科技服務的產品化進程,逐步向客戶輸出科技產品;
③以業務底盤和科技為支撐,對于現有客戶,通過優質服務及運作效率提升,獲得了更多的業務區域和品類服務;新客戶開發方面,堅守和拓展核心西式連鎖快餐服務能力,實現重點客戶突破,成功落地客戶的中國區近一半市場的倉配及供應鏈服務。
2)順豐同城
按營收計,順豐同城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第三方即時配送服務商。基于第三方定位優勢,順豐同城覆蓋新消費時代的四大主要場景:本地餐飲、同城零售、近場電商和近場服務。
近日,順豐同城發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中期業績,報告期錄得營收57.49億元,同比增長28.8%;毛利率達6.7%,創歷史新高;凈利潤為3031.4萬元,同比扭虧為盈。
3)榮慶物流
榮慶物流創立于1985年,總部位于中國上海,是一家以食品冷鏈、醫藥、化工、高端普貨為業務核心的國家5A級綜合型物流企業。運聯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合同物流排行榜中,榮慶物流名列第20名,收入51億元。
截至目前,榮慶物流全國設有55家分支機構、27個地區物流基地和1500多個運輸/配送服務網點,員工6000余人;擁有110多萬平米倉儲資源,覆蓋了北京、上海、廣州、重慶、蘇州、武漢、成都、鄭州、沈陽、臨沂等多個核心樞紐城市;自有車輛1500余輛、可整合社會車輛資源60000余輛,年吞吐量超1100萬噸。
2015年,韓國希杰物流及私募股權基金STIC收購榮慶物流的控股股權。2021年02月,方源資本收購韓國希杰物流所持有的全部希杰榮慶物流供應鏈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權。
據悉,榮慶物流在方源資本的加持下,預計不久將走向資本市場。
簡單總結瑞幸“所選的”這些物流供應鏈服務商的特征,就是他們都是各個領域的優秀標桿。
此外,據瑞幸介紹,瑞幸擁有一套數字化智慧供應鏈系統,包括智能倉庫管理和訂單管理等系統功能。
這些系統與其上述第三方倉儲、物流供應商的系統打通,不僅能夠實時分析每家門店的銷售狀態,并向倉庫自動下訂單以進行補貨;還能夠實時跟蹤每個倉庫的庫存水平,并監控和管理從貨物進入倉庫的那一刻起,直到貨物被調度并交付到門店的倉庫運營過程。
到了最終消費者購買下單環節,瑞幸的訂單管理系統會自動分配最近門店進行派送。而這套數字化系統并不單以距離為標準,還會綜合不同時段、不同門店的訂單情況進行智能分配,以確保30分鐘必達。
以咖啡產業鏈布局為基礎,瑞幸與國內優秀的物流倉儲服務供應商合作,同時搭建完善的智能化系統,才形成其穩定且龐大的供應鏈體系,并由此構建出自身的競爭優勢。
回到瑞幸二季度業績會上,瑞幸咖啡董事長兼CEO郭謹一自信滿滿地說,接下來還將繼續拓店。
新消費帶來新業態,也帶來新機遇。新的勢力,仍在不斷涌入。
某種程度上說,瑞幸咖啡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它代表了消費者需求和市場的變化,并引領了咖啡品類的消費趨勢。
而這個時代,不僅僅屬于“瑞幸們”。
因為所有的商業模式,最終都是要回到供應鏈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