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品/www日本高清视频/y11111/A一级一A片男女牲交

35家物流企業上半年業績盤點:哪個行業最能賺?誰才是盈利王?

來源:運聯智庫 作者:崔澤睿 小L 2023-09-14 14:46 手機閱讀
打開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上半年已經結束了,你過得怎么樣?


最近,各大物流上市公司紛紛公布成績單,市場變好了么?大企業過得怎么樣?


運聯智庫為您盤點了綜合物流巨頭、快遞、快運、合同物流、?;\輸、大宗供應鏈、物流地產、跨境電商物流、平臺貨運及航運十大領域的半年報,帶您一看究竟。


以下是本篇文章中選取企業的整體財報數據:


1694674275500629.jpg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細分領域那些大家熟悉的企業2023上半年成績單。


綜合物流巨頭:順豐、京東物流、中國外運


能夠被稱為綜合型物流公司的企業,通常具備一定的規模,擁有專業的物流網絡,也一定要滿足業務多樣性的要求。它們的經營范圍通常包括運輸、貨運代理、倉儲、配送等多種物流服務中的兩種及以上。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有順豐控股、京東物流,以及中國外運。


1694674322731679.png


三家企業中,順豐控股利潤上漲明顯。2023年上半年,順豐營業收入1243.66億元,同比下降4.3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1.76億元,同比增長66.23%。


這是順豐自2017年上市以來年度中期營收首次出現下滑,同時,也是其創出上市以來最好的半年度利潤水平。


對于順豐來說,其凈利潤的大幅增長,不僅來自于不斷擴大優勢業務的增量,也得益于其業務結構調優及新業務扭虧為盈,同時還歸功于內部精細化管理帶來的成本下降。


從京東物流上半年財報來看,其專注一體化供應鏈建設方面付出的努力收到了規?;б娴幕貓?。組織架構調整,以及在物流科技加持下的倉儲網絡的進一步成熟等,也都是京東物流降本增效成果顯化的推動因素。


而中國外運對于其營收與凈利雙雙下降的現象,公告中指出,是由于出口海運及空運價格高位回落,影響了公司盈利。但從中國外運自身的業務情況分析,客單價提升以及業務韌性強,緩沖了中國外運業務下降的幅度,使其業績整體降幅小于海外標的。


快遞:申通、中通、圓通、韻達、順豐


相比去年同期的業績承壓,2023年上半年的快遞業終于可以喘口氣了。


1694674356640101.png


上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595.2億件。據此計算,通達系中,中通上半年業務量約為140億件,市占率約為23.52%;圓通約為97.77億件,市場份額提升至16.43%;韻達業務量達到84.02億件,市占率約為14.12%;申通業務量為77.2億件,市占率約為12.97%。四家企業市占率合計超過67%。


隨著快遞行業并購整合,市場份額進一步向頭部集中。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3年1-6月,快遞與服務品牌集中度指數CR8為84.5,集中度指數處于較高水平。


不過,上半年快遞行業“價格戰”的苗頭并未完全熄滅。


中通在財報中表示,其二季度核心快遞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4.1%。盡管包裹量增加了23.8%,但單票價格卻下降了7.8%。根據圓通、韻達、申通發布的半年報,上半年各企業單票收入分別下滑0.16元/票、0.08元/票、0.21元/票。


此外,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7月份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11.7%,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但單票收入為8.84元/件,同比下降5.08%,環比下降3.37%。


根據各家企業最新發布的7月份業績公告,除了順豐之外,圓通、韻達、申通的單票收入同比減幅都在10%左右。


不過,為了不過多的影響客戶對自己業務服務質量的印象,快遞企業之間的競爭或會在2023年下半場有所改變。


快運:順豐、德邦、安能、百世快運


零擔作為公路貨運分類中萬億級別的大市場,近幾年來維持著低速增長的態勢。其中,快運模式的滲透率持續提升。目前,我國快運行業的龍頭企業代表包括安能物流、德邦股份、百世快運、順豐快運等。


2023年上半年,快運行業的市場需求得到了修復,各代表企業公布的上半年快運業務業績表現也較為可觀。


1694674386776431.png


 2023年上半年,安能實現5.53億元毛利,經調整稅前利潤超3.14億元人民幣,凈利潤1.69億元,實現扭虧為盈;百世快運毛利率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實現Non-GAAP盈利。


順豐快運業務規模高增長的同時,營收同比去年增長15%;德邦快運業務實現營收51.22億元,同比增長11.09%。


快運業務作為德邦利潤增長的“主角”,其收入占比提升1.5%至32.6%。該項業務收入上漲的主要原因,來源于德邦將戰略方向調整為聚焦利潤的同時,升級快運產品服務。再加上整車產品(大票直達、精準整車)收入增長迅猛,使得零擔產品收入實現正增長。除了增加收入方面,公司的人工優化、網點優化等措施也極大地降低了成本,實現了業績的大度提升。


安能繼續推進了自去年第三季度開始規劃實行的聚焦小票貨的轉型戰略,同時,其也采取了聚焦利潤的營運原則。而安能實現快速轉變,并盈利大漲的主要原因,得益于其過去的規模積累,促使貨源結構和運營效益等方面,取得了相當可觀的優化空間。


這也側面說明了,加盟網絡公司前期走“規模路線”的必要性。


今年,多數快運企業都走“利潤路線”的情況下,“規模路線”是一些玩家實現規模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開始專注于產業帶、用供應鏈思維做快運的百世集團,賣掉了國內的快遞業務之后,將精力更聚焦,并通過加強成本控制和運營管理的方法縮減成本。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體利潤。


合同物流:中國外運、飛力達、海晨、原尚物流、長安民生、京東物流、菜鳥


越來越多的物流企業,開始延伸自己的產業鏈條,組建適合自己業務特性的供應鏈業務。


除了本身就以物流業務發家的企業之外,很多電子、生產制造,及電商企業都投入到合同物流事業中,從一個業務小組開始,逐漸脫離壯大為一個部門,甚至獨立成公司。


大多數企業選擇延伸供應鏈的初衷,是為了整合自身業務上下游。隨著供應鏈業務的發展壯大,根據其自身需求演變成為其他企業提供定制化網絡服務的供應商。


我們選取了四大領域的七家企業,對比各家合同物流業績數據。從中,我們也提煉出了一些反應企業變化的信息點。


1694674411355770.png


1)合同物流業績雙提升的中國外運,除了優化組織結構降本增效之外,還不斷擴大業務布局,深入快消及零售、汽車及工業制造、科技電子,以及醫療健康等行業,并延伸產業鏈條,努力實現自身業務的全環節覆蓋。


2)飛力達在過去幾個季度里擴張了供應鏈倉儲及配送業務,這些業務的擴張投資,暫時還未取得盈利。


3)海晨業績同比下滑,除了項目投資處于前期階段等內部原因外,主要受外部因素影響。


全球宏觀環境和消費電子行業的調整,給以國際市場為主的3C產品生產企業的產銷量帶來了普遍下降,導致生產性物流需求減少,直接影響了這類合同物流企業的業務。


4)今年上半年,京東物流來自一體化供應鏈客戶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達50%,其中,外部一體化供應鏈客戶的收入為150億元,同比增長了10%。


?;好軤柨诵l


作為?;愤\輸領域的代表,以貨代業務起家的密爾克衛,現在已經通過其自建和并購壯大形成的物流網絡,為客戶提供貨物進出口代理、倉儲、工程物流、多式聯運等一站式綜合物流服務,并依托于其物流網絡逐步切入化工品分銷業務,力求逐步向“全球超級化工亞馬遜”發展。


1694674440287734.png


根據公司官網信息,截至2023年一季度,密爾克衛擁有超過1480輛?;愤\營車輛,全球7條化學品船,運營超過5000個集裝罐,同時在全國自建及管理65萬平方米專業化學品倉庫。


據密爾克衛財報透露,公司凈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貨代行業景氣度下行。


大宗供應鏈:建發股份、物產中大、廈門象嶼、廈門國貿


大宗商品事關國計民生,涉及能源化工、金屬礦產、農林牧漁等重要領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石。大宗商品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與民生福祉、工農業生產、宏觀經濟大盤息息相關,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基礎。


1694674483970232.png


受地產鏈宏觀需求波動的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形勢充滿了復雜性和不確定,這也直接影響了大宗產品供應鏈行業企業的收入和利潤表現。大宗供應鏈企業有利潤率較低、周轉率較高的兩大財務特征,而四巨頭的2023年前兩季度財報上不高的歸母凈利潤,也再一次證實了這個規律。


物流地產:安博、普洛斯、ESR、傳化智聯、萬緯


過去的十余年間,隨著我國消費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及制造業的提質增效,倉儲物流地產市場同步取得巨大發展,大量物流倉儲設施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目前,我國物流地產行業已形成了以普洛斯、安博、嘉民為代表的外資企業,和以寶灣、宇培、ESR等為代表的國內物流地產商“一超多強”的企業競爭格局;并且頭部物流地產商不斷擴大自身規模,年增速保持在5%左右。


不過,近幾年,主流房企在物流地產領域布局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已有萬科、中海、融創、碧桂園、綠地、遠洋、凱德等玩家加入這場比拼中。


其中,萬科作為最早涉足物流地產的開發商,其市場占有率位列市場前列,且以其獨有優勢與外資分庭抗禮。


1694674509733485.png


對于安博和普洛斯兩大物流地產巨頭來說,新業務發展的持續推進,以及地產行業受不可控因素的影響導致的相關運營成本的上升,如維護費用、使用權資產和機器設備的折舊費用等,都會帶來短期整體利潤的下降。


ESR盡管上半年實現了收益增長,但期內利潤下滑明顯。ESR的管理層在其業績會中解釋到,凈利潤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新經濟投資及開發分部的公允價值收益下跌。雖然在向新經濟模式轉化的過程中難免會有陣痛,但ESR始終看好新經濟板塊。


今年上半年,積極擴展業務的萬緯物流,在高標庫和冷鏈兩大業務上均表現優異。截至今年上半年,萬緯高標庫穩定期出租率為85%,冷鏈建筑穩定期使用率為79%。


除此之外,萬緯物流正在持續加強其冷鏈物流領域的影響力。其一,萬緯物流圍繞核心核心城市加強資源投資,完善全國倉網布局。連續多處冷鏈高標園區開園,市場占有率與園區出租率持續領先行業;其二,持續強化冷鏈物流整體解決方案及一體化供應鏈方面的能力,增強客戶黏性,提升戰略性客戶的份額。


跨境電商物流:中國外運、華貿、樂艙


近年來,跨境電商已成為支持“外循環”的重要引擎。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國內跨境電商市場規模達8.2萬億元;預計2023年交易規模將達17.48萬億元,同比增長11.34%。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和中產階級人口增加,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的消費能力不斷提升。這也為中國跨境電商出口提供了廣闊機遇。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產業結構的轉型和升級,中國制造逐漸從產品出海轉變成品牌出海,中國品牌的崛起疊加跨境電商貿易模式的興起,中國賣家將掌握更多話語權。物流服務商的選擇上,中國賣家也將更加傾向于本土跨境物流龍頭企業。這也為具備端到端全鏈路跨境物流能力的國內龍頭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1694674535474606.png


拿中國外運來說,電商業務是其內部新興業務,主要包括跨境電商物流、物流電商平臺和物流裝備共享平臺。中國外運利用其自身運力優勢和資源整合能力為跨境電商客戶提供跨境端到端服務。


根據資料顯示,中外運現已面向市場推出歐洲、美國、南美、非洲、日韓等國家和地區的B2C電商小包產品,和B2B空派頭程產品,并推出中亞方向的“中速卡航”產品,服務范圍涵蓋上門攬收、國內(保稅)倉庫管理、進出口清關、國際段運輸、海外倉管理、末端配送等。


貨運平臺:滿幫、路歌


同屬于貨運平臺大分類下的滿幫和路歌兩大企業,他們的定位和運營模式存在很大的差異。


滿幫作為一個信息撮合型平臺,其主要目標是去掉中間商,讓貨主和司機直接進行高效的匹配;同時,通過向雙方收取分成,來獲得服務費。因此,滿幫在交易中的參與程度并不深,既不負責定價和調配,也不會介入運輸環節。


這種模式需要的關鍵資源能力是網絡效應,只有當平臺上擁有足夠的貨源和車源時,雙方才能實現高效的匹配。


而路歌將自己定位為熟車交易的服務型平臺。該平臺的核心并非實現車貨匹配,也不完全承擔運輸風險,而是將已經匹配成功的熟車交易進行線上化處理,同時提供數字化賦能、正規財稅處理等服務,并向貨主收取服務分成費。


這種模式,需要具備差異化的服務能力來吸引物流企業。路歌通過長期的研發工作,開發了多個貨運SaaS軟件,這些軟件可以幫助物流企業實現整個貨運業務流程的數字化,包括運力調度、過程管理、財務結算、數據分析等多個環節。通過這種方式,路歌能夠顯著提升物流企業的管理效率,從而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


作為貨運平臺的兩大代表企業,滿幫和路歌2023年上半年的業績表現也頗有差異。


1694674561873880.png


1)滿幫的營收、凈利均取得了上市以來單季度最高的成績,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過去半年內,滿幫用戶規模的擴大和履約訂單量的提升,尤為亮眼,多項指標創歷史新高。


滿幫透露,平臺發貨貨主月活的增量,主要來自于高質量直客貨主,688貨主會員和非會員貨主分別增長25%和40%。貨主月活的持續增長,主要得益于現有用戶粘性和活躍度的增加,以及行之有效的獲客拉新策略;司機用戶方面,越來越多的司機不再依賴線下模式進行交易,而是更多地選擇在線上通過滿幫平臺來找貨。


2)路歌上半年凈虧損2600萬,去年盈利314萬。


雖然路歌通過縮減業務規模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收窄了其虧損幅度;但普遍來看,隨著稅返壓力的增大,如果不加以轉型進化,其抗風險能力將會進一步被市場變動所削弱。


航運:馬士基、中遠海控、達飛、ONE、赫伯羅特


航運運價常常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包括航運市場的供需情況、貨物的性質和數量、航線距離和運輸條件等。2023年上半年,全球集裝箱市場受需求不足、供給上升的影響,整個市場明顯供應過剩,市場運價呈現較大下行壓力。


這帶來國際航運集裝箱運價和運量的雙重下降,并直接導致了各航運企業盈利的集體下降。


1694674594745445.png


為了應對這一局勢,各大航運公司都表示要加強數字化、提高運營效率和風險管理水平,實現可持續增長。


比如,中遠??貒@“以集裝箱航運為核心的全球數字化供應鏈運營和投資平臺”的定位,不斷打造“集裝箱航運+港口+相關物流”一體化運營能力,提供數字化全程供應鏈服務。


總的來看,上半年充滿挑戰的環境中,不少企業根據自身特點,通過強化品牌、精細業務、轉型縮減等策略打了一個漂亮仗。


那么,2023下半年,國內物流市場又會如何變化?


MORE+深度聚焦

熱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