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赴港IPO暫緩的背后,是港股流動性問題日趨嚴峻,全市場日成交量下滑的大環境。
有消息顯示,阿里認為,盒馬鮮生目前估值可能在40億美元,低于其2022年考慮籌集私募融資時設定的60億美元至100億美元目標。對于IPO擱置事宜,盒馬方面回應稱“不予置評”。
在快遞領域,順豐、菜鳥、極兔三巨頭均劍指港交所,其中極兔與順豐已先后遞表,菜鳥尚未遞交招股書,目前來看,三家暫時還沒有最新消息傳出。
最近幾年的港股市場,投資者最大的感受應該是慘淡。進入2023年后,這一趨勢繼續演進,截至目前,恒生指數年內下跌超8%。
今年以來,港股多個交易日的成交額不足800億港元,日均成交額在1100億港元,這一數字與美股單只股票英偉達的日均成交額相當。
億豹網發現,而從個股來看,僅9月14日一天,港交所735只個股出現零成交,占比超28%。今年以來,850只個股累計成交額在1000萬港元以下,占比33%。
在香港上市的中通快遞、京東物流盡管基本盤較大,但同樣受到大環境的困擾,股價持續低迷。
從IPO數量來看,2023年1-8月,港股市場累計37只新股上市,募資總額略超200億港元,僅為2022年同期的34.5%。2020全年,港股IPO數量達146個,融資規模3960億港元。
有分析認為,當下的香港資本市場正面臨著三重難題,流動性困局、估值被低估、融資功能弱化。而這些瓶頸,正在影響著赴港上市的步伐,當然包括快遞企業在內。
“快遞企業的估值本來就偏低,再加上如今港股流動性有限,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申購新股的熱情不高,IPO的企業肯定會面臨估值壓力。”一位證券分析人士告訴億豹網,從投資價值角度看,現階段IPO難以獲得市場青睞。
而在國內A股市場,快遞企業同樣面臨股價的壓力。截至9月15日收盤,順豐驚險保住2000億市值大關,盤中最低觸及41.54元,創2020年3月17日以來新低,今年以來跌幅已達27.35%。
圓通與韻達分別守住500億、300億市值關口,但今年以來跌幅也分別達26.66%、27.49%。倒是拼命追趕的申通,今年以來股價相對穩定,僅微跌0.39%。
對于港股市場的持續低迷,業界從多方面提出意見,呼聲較大的有建議撤銷印花稅,加快退市機制完善及創業板改革,以及加強衍生品設計,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等等。
如果從相反的角度來看,觸底之后的港股或許迎來反彈,隨著謀求登陸港交所的優質企業數量在增多,多家機構亦表達了對香港新股市場全年表現的樂觀預期。
其中,畢馬威維持香港全年IPO募資金額1800億港元、上市新股90只預測不變。畢馬威認為,目前三大條件能夠帶動香港新股市場回暖,包括上市申請數量多、特專科技企業有望上市、大型企業有分拆業務上市的計劃。據其分析,有約110間公司正在排隊等待上市。
眼下快遞旺季即將到來,如果在港股熱度回升的條件下,赴港上市的快遞企業會不會選擇在旺季敲鑼,還需要時間來揭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