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進村”到“出海”,中國民營快遞發展已經歷30年的“快意江湖”。
相關資料顯示,1993年,申通快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申通快遞”,002468.SZ)正式成立,開啟了民營快遞企業快速發展歷程。截至2022年年底,我國民營快遞的市場份額已超過了90%。
9月7日,申通快遞在上海市迎來30周年慶典。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表示,30年來,對于致力于打造百年企業的申通來說,只是又一個美好開端,是一段全新征程的起點。“2023年是公司的‘用心服務年’,也是重塑申通質效領先的品牌心智年。申通將堅持修煉內功,持續加大投入,加強人才培養,重塑企業的動態護城河。”
申通快遞總裁王文彬日前也在以《申通快遞,三十而新》為主題的演講中表示,今年是申通快遞成立30周年。“我們希望,在成立30周年之后,申通快遞能走上發展的新臺階。申通快遞的30年發展,也是民營快遞的30年,或者說是經濟型快遞的30年。”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快遞物流分會副會長徐勇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快遞業取得的非凡成就主要得益于民營快遞企業的高速發展。“我國快遞業日均處理超7億件,已連續十年成為全球快遞量第一大國,如果沒有民營快遞企業,我國快遞業很難坐上全球第一的‘寶座’。同時,電商網購快速發展,抓內需促消費等政策也對快遞業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進村”“出海”
在浙江省桐廬縣鐘山鄉,聳立著一座“中國快遞第一鄉”的石碑,申通快遞、韻達股份(002120.SZ)、中通快遞和圓通速遞(600233.SH)等“通達系”快遞都發源于此。
據統計,鐘山鄉子胥村有90%的青壯年勞動力從事快遞行業。快遞業發展也進一步推動了子胥村的發展,子胥村綜合樓、申通大禮堂、公共食堂等都由快遞企業反哺建設。
子胥村只是我國民營快遞業波瀾壯闊發展歷程中的一個縮影。歷經30年發展,今年上半年,從子胥村走出來的申通快遞業務量已達到15.23億票,較2022年同期增長28.26%。據申通快遞2022年年報,截至2022年年底,申通快遞擁有直屬轉運中心72個,在全國擁有網點4851個。
事實上,除申通快遞外,同樣發源于浙江桐廬的中通快遞、韻達股份、圓通速遞等民營快遞巨頭業務網絡都早已邁向全國乃至實現全球擴張。
2002年,中通快遞正式創立于上海,中通快遞彼時的費用為每單15元,第一天的業務量僅為57單。截至2022年年底,中通快遞全年包裹量達到約244億件,同比增長9.4%;市場份額擴大1.5個百分點至22.1%。
中通快遞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中通快遞正以“兔喜生活+”門店為抓手,發揮末端場景優勢,架起生產和消費的橋梁、商品與用戶的紐帶,從送包裹到制造包裹。“目前,中通快遞擁有超過9萬家‘兔喜生活+’門店,未來還將進一步加大投入,爭取達到30萬~50萬家,實現‘有社區的地方就有兔喜’目標。”
此外,歷經24年發展后,截至2022年年底,韻達股份已在全國累計布局近8萬家末端門店。“公司通過構建多種模式相結合、互為補充的末端投遞服務新格局,極大提高末端服務效率和服務能力。”韻達股份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目前,公司正加快構筑網點、韻達門店驛站等多元化末端服務網絡,加強網絡延伸性,提升末端網點處理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進村”下沉市場的同時,多家民營快遞企業還加速了“出海”步伐。以中通快遞為例,目前已走出國門,將業務拓展至包括法國、泰國、馬來西亞、肯尼亞、尼日利亞等國家。
徐勇對記者表示,我國民營快遞以服務和時效等便捷性優勢享譽全球,成為引領了全球快遞業發展的典范。“民營快遞是我國的民族企業,是民族品牌走向國際的重要力量。”
質效提升
在快遞網絡全面鋪開的同時,以科技進步推動質效提升也是各大快遞企業發力的重點所在。
記者注意到,早在2022年,申通快遞便提出以“打造中國質效領先的經濟型快遞”為戰略目標,堅持“聚焦經營、服務賦能及打造有質量的單量”為年度經營策略,全面啟動三年百億級產能提升項目。
2023年,申通快遞計劃實施37個產能提升項目,在關鍵節點上進行擴容調優。“項目順利竣工投產后,全網產能將進一步穩固擴充,預計到2023年年底,公司常態吞吐產能將達到日均5500萬單。”申通快遞方面表示。
日前在上海市舉行的24周年慶典上,韻達股東董事長兼總裁聶騰云表示,公司將堅持以快遞為核心的生態圈布局,不斷提升全網絡、全鏈路的服務能力、質量和水平,為促進社會物流效率提升,創造和守護人民更美好的工作、生活而不懈努力。
韻達股份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韻達股份正堅持“全網一體,共建共享”的網絡發展思路,以客戶為中心,賦能網點,推動產品分層的實施,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服務,共同提升韻達全網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能力。
事實上,民營快遞企業從戰略層面搶先謀劃未來發展路徑,也是我國民營快遞行業過去30年來迅速發展壯大的原因之一。
記者注意到,盡管中通快遞此前主要實行加盟制,但自2008年起便踏上了改革之路。2008年,中通快遞率先在全網實施“有償派費”制度,以保障業務員收入。“在2011年,中通快遞開啟對全網進行股份制改革,使加盟商能夠以公司高管形式持有總部股份,主要地區的加盟商都成為公司股東,與中通快遞形成了利益共同體。”中通快遞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與此同時,降本增效也是民營快遞企業不約而同達成的戰略共識之一。據了解,包括中通快遞、申通快遞和韻達股份等在內的多家民營快遞企業均提出了降本增效戰略。
韻達股份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正通過發力網格倉智能分揀基礎設施建設,來進一步降本增效。“在通過減少末端到分撥短駁距離降低支線運輸成本,利用智能分揀設備提高分揀效率的同時,公司采取保障人員穩定、降低人工成本等措施來進一步提高效率。截至2022年年底,公司正式投入運營的網格倉數量為183個。”
在徐勇看來,快遞企業實現降本增效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技術創新應用,另一種是降低人工成本。“通過數字化管理、智能化、機械化等手段來降本增效是正確的選擇,但如果為了競爭而刻意降低人工成本則是一個誤區,即不能通過降低快遞員收入來實現公司的降本增效。”
數智先行
發展成績屬于過去。著眼于未來,推動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應用正成為各大快遞企業的戰略選擇。
陳德軍強調,2023年是申通快遞的“用心服務年”,也是重塑申通質效領先的品牌心智年。通過持續的產能投入,深化數智化轉型,與網點攜手進步,申通今年上半年的業務增長兩倍于行業均值,排名行業第一,營收、利潤也在穩步增長。
“2023年,公司將持續注重科技研發與運用,依托于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新興技術賦能,強化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申通快遞方面進一步表示,將通過建立快遞網絡仿真系統,綜合成本、質量和時效平衡進行網絡仿真,從不同維度、不同時間跨度來統一數據和業務模型,讓仿真系統貼近真實的網絡運作,為時效規劃和調度提供決策支持,助力改善客戶服務體驗。
韻達股份方面也表示,公司將進一步強化數字鏈路建設,用智慧經營系統、信息化數字化能力賦能網絡、賦能加盟商,共同服務客戶、開拓市場。“韻達全網各分撥中心、網點在提升基礎能力建設的同時,通過數字化倉儲運營系統、智橙網高端服務產品,為合作商家提供全方位的一體化供應鏈服務,賦能傳統制造類企業,縮短了產品從廠家到客戶之間的距離。”
徐勇告訴記者,我國是全球擁有快遞員最多的國家,自動化、機械化設備的分揀效率名列前茅,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應用也走在世界前列。“但目前快遞業發展還面臨著國際化程度比較低等短板。比如,在歐美等地的國際化程度還比較低,配送末端的‘門到門’服務方式等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完善等。”
我國民營快遞行業引領全球快遞行業發展,在服務和時效等便捷性方面做出了示范。徐勇表示:“作為民族品牌走向國際的重要力量,相信在推進國際化進程中可以代表國家‘出海’,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