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零售行業迎來新的轉折點。
美團加速搶運力
作為如今國內餐飲外賣行業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美團最近的動作不小。
前段時間,美團方面宣布,分別與順豐同城、閃送、UU 跑腿等第三方運力服務商達成合作,將結合自有配送體系,與一眾合作伙伴一起為商家提供更豐富的運力選擇。
據悉,對于合作訂單,美團外賣方面將提供相關保障服務,以便為商家和用戶帶來良好的配送體驗。這些合作訂單將獲給商家提供更豐富的運力選擇,提升經營效率。
在“萬物到家”的消費場景下,美團的配送能力越發多元,切強悍,多元運力平臺,將和美團一起服務好全品類本地生活商家。
就在美團外賣多元合作,完善運力之際,美團優選也傳來了新消息。
8月30日,美團優選官宣推出“上午就送到”的配送服務,從下午4點自提加速到上午11點。
這意味著原本需要下午才送達的商品,現在中午前就送到用戶手上,相比大多數社區團購平臺的次日下午4點送達,配送時間縮短了近5小時。
舉個例子,我們在前一天下單了肉和菜,以前要在第二天下午4點才能自提,現在還沒到午餐時間,你就收到團長的提貨通知了。幾乎實現了
截至今年上半年,美團優選的大部分訂單都能做到「次日中午達」,其中自營自提點的準時率更高。為了優化履約環節,美團優選一方面加大對司機和倉內作業人員的投入,提升運力和倉內生產力,一方面優化上下游運輸路線和倉內產能配置。
有趣的是,兩個重大舉措相繼推出,前后相差不過兩天時間。并且,無論是即時零售還是社區團購,美團都將視角重點放在了配送履約效率上來。
這還沒完,前兩天,美團又舉辦了“2023美團即時零售產業大會”,會上,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提到,預計今年即時零售行業規模將超5000億,測算復合年均增長率只需達到26%,至2026年即時零售將成為萬億規模市場。
萬億規模的即時零售市場,給美團帶來的不止有營收,也幫助美團打造了“越來越深”的護城河。
股神巴菲特曾經提出過著名的“護城河理論”:如果你的競爭對手明知你的秘密卻仍無法模仿的話,你就擁有了一種結構性優勢,這就是真正的護城河。
而美團最強的護城河,便是履約配送能力。
配送能力才是美團的最大底氣
一直以來,美團的配送能力都有目共睹。
據美團方面此前發布的《2022美團騎手權益保障社會責任報告》顯示,2022年全年共有超過624萬騎手通過該平臺獲得收入,且日均活躍騎手超過100萬。
最新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美團即時配送日均5400.4萬筆交易訂單,上半年總配送訂單量 96.7 億單。
截自《2022年度美團騎手權益保障社會責任報告》
這樣兩組數據,即使是放眼全球也難尋對手了。
值得注意的是,和我們通常理解的配送能力等于騎手數量不同的是,美團在解決配送時效和穩定性方面,持續深入供應鏈多個環節層面。
比如由商家建倉,由美團幫助商家線上經營,為用戶提供更豐富、更精準、更高性價比商品供應的美團閃電倉項目,可實現24小時經營,最快30分鐘送達的服務。目前美團閃電倉已突破5000家,日均訂單突破150萬單。
那么問題來說,配送能力極強的美團,為什么要與更多第三方即時配送平臺“分蛋糕”,持續將明日達升級至明日中午達呢?
在我們看來,美團的目的主要有二,第一,擴張;第二,反擊。
隨著即時零售的大發展,不止是老對手餓了么,越來越多巨頭想要在餐飲外賣、即時零售領域分一杯羹。
如今的餐飲外賣、乃至整個即時零售賽道,幾乎已經成了大廠的必爭之地。美團挖掘護城河深度的首要原因,便是加速擴張,搶占市場。
據美團CFO陳少暉在此次財報電話會議上透露,已有近60%美團外賣用戶成為美團閃購的用戶,同時需求端也反過來促進了平臺上供給端豐富度的提升,截至上個季度末,美團閃購年活躍商家數量同比增長30%。
對于美團來說,從外賣到即時零售市場的擴張,關鍵的底氣就是配送能力的平移。
其次,美團在配送履約上下功夫,也是對競爭對手最好的反擊。
簡單回顧下即時零售市場上的巨頭布局:京東到家和達達實現商流與即時物流的有機融合,抖音團購配送和多家第三方即時配送平臺深度合作。
在更細分的生鮮電商賽道,還有樸樸、叮咚買菜、淘鮮達、盒馬等平臺的競爭。
圖源:盒馬
除了京東有達達之外,其他平臺大多并沒有搭建自己的運力體系,多依靠靠順豐同城、達達、閃送等運力服務商,來支撐其餐飲外賣和即時零售業務。
面對一群“小時達”業務的圍攻,美團選擇在此時開啟即時配送行業頭部企業的廣泛互聯,無疑是一次有力的反擊。
這樣美團就實現了,“我的運力你沒有,但你的運力,我可以擁有”的競爭格局。
對于第三方即時配送平臺來說,能夠與美團外賣達成合作,無疑將鏈入更大的流量平臺。
對于美團來說,配送能力的持續強化,進一步穩固業務長城。
面對蓬勃發展的即時零售市場,美團正在構建一個規模更龐大的運力生態,對爭搶市場份額的競爭對手進行一波反擊。
同理,美團優選將配送履約的時效,從明日達,提升到明日中午達,也是在借助更高效的服務標準,爭奪市場。
截至今年6月底,美團優選平臺交易用戶數已達4.7億。這個王興口中“十年一次的重要機會”,美團顯然不會輕易拱手讓人。
我們可以預見,當坐擁624萬騎手、半年配送96億訂單的美團,將這個即時零售帝國的大門,向更多運力平臺開放,勢必會奪走新興競爭對手并不穩固的運力來源。
也再一次告訴我們,配送能力,才是美團的最大底氣。
就像美團創始人王興在今年初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回應的那樣,“其他競爭對手,包括其他既有平臺,還是新入場的短視頻平臺,都不具備挑戰我們的實力”。
即時配送行業迎來轉折點
實際上,在美團加速挖掘運力的今天,即時配送行業出現越來越多好消息。
此次宣布與美團外賣達成合作的順豐同城,在宣布合作的同一天,發布了上半年的業績報告。
數據顯示,報告期順豐同城實現營收57.49億元,同比增長28.8%;毛利率達6.7%,創歷史新高;凈利潤為3031.4萬元,同比扭虧為盈。
圖源:順豐同城
無獨有偶,即時配送領域另一家上市公司,與京東零售生態關系密切的達達集團,也給出了一份盈利的財報。
規模壯大、秩序提升,順豐同城和達達實現盈利的消息,標志著即時配送的商業模式,進入成熟期,規模不經濟的局面終于結束。
更代表著,在即時零售賽道中,消費的機會還在加速增長,各類配送平臺繼續百花齊放,蛋糕依然在變大。
行業的利好消息,也是美團加固配送護城河的一個關鍵原因。
不過,對美團方面來說,從自己的外賣自己送,到聯合第三方平臺構建運力生態,其中也隱藏著不少的困難。
具體來說,不同運力平臺之間的時效考核、服務質量、用戶體驗、利益分配,都是難題。
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美團的角色,逐漸從單一的即時零售平臺,過渡到即時零售行業的標準制定者。
短時間內,美團及第三方平臺將快速拓展業務方向,在即時零售中,拿下更多市場份額。
長期來看,美團更要全面打通合作環節,將業務落在實處,這既需要美團拿出自己的寶貴經驗,更需要多方平臺之間,拿出更大的開放姿態,通力合作。
在最近舉辦的2023即時零售產業大會上,美團推出了多項舉措,比如10%平臺流量扶持,完整即時零售數字化解決方案的牽?;ㄏ到y,以及行業首個即時零售品牌經營模型——FAST等等。
上述這些措施都是美團從單一平臺,過渡到為整個行業提供助力的重要體現。
可以預見,未來,在美團以及更多第三方運力平臺的通力合作下,一個嶄新的即時零售行業生態,將會逐步構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