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22日,由國家郵政局指導,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國快遞協會主辦,杭州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五屆中國(杭州)國際快遞業大會即將在桐廬召開。快遞行業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中國快遞協會及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代表、國內外快遞業代表、快遞關聯企業代表齊聚一堂,以“遞聯全球、智創未來”為主題,共同探討新形勢下快遞業的機遇與挑戰。
值此盛會,我們對幾位見證中國民營快遞業三十年發展歷程的桐廬籍快遞企業創始人進行了專訪。今天,一起來聽中通快遞集團董事長賴梅松談家鄉情、中通路。
賴董您好,您當初選擇快遞行業進行創業的初衷是什么?能否和我們分享一下?
賴梅松:2002年,我們幾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開始創業做中通,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出于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想要賺點錢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憑借肯吃苦、講誠信和不放棄,帶著“別人能做好我們通過努力也能做好”的堅定信念,一步一步把中通做了起來。當時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中國快遞能發展成為今天的規模,成為幾百萬人創業就業的平臺,成為萬億規模產值每年拉動超過十萬億消費的大產業。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在困難面前,您認為桐廬的快遞人有哪些特質是共通的?
賴梅松:桐廬快遞能夠成功,本質上是相信的力量。快遞發展到今天,遇到的困難和挑戰是非常多的,我們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有什么,要什么,然后集中力量去解決。為了打破區域限制,中通率先開通跨省際班車,有效拓展快遞網絡的廣度和密度;為了解決分配不均的問題,首推有償派費,提振網絡信心和能力;為了改變多個利益主體各自為戰的局面,第一家開始股份制改制,形成了利益共同體。正是這些“敢為人先”的舉動促成了中通今天的領先。桐廬人身上這種不服輸、肯吃苦、敢闖敢拼的勁頭,讓我們直面困難,突破創新,我們相信挑戰就是機遇,堅持總能成功。
企業發展壯大的背后,家鄉桐廬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就如何助力家鄉快遞產業的未來發展,有沒有進一步的戰略規劃?
賴梅松:桐廬的山水養育了我們,這里有我們童年的歡樂和少年的成長,有割舍不了的鄉情、親情、友情,我們每個在外打拼的創業者都深深地為自己是桐廬人而驕傲,桐廬作為中國民營快遞之鄉也因為有“三通一達”而自豪。
我們的根在桐廬、家在桐廬、情在桐廬,我們走得越遠、飛得越高,越要記得從哪里出發,把家鄉建設得更好是我們共同的心愿和責任。
近年來,桐廬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中通也積極響應桐廬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把“快遞人之鄉”建設成“快遞產業之鄉”的“快遞回歸”戰略,持續加大在家鄉的投資力度和生態戰略布局,實現了“總部”和“項目”的雙回歸。
對整個快遞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有什么樣的預期?
賴梅松:快遞連通線上線下、國際國內、城市鄉村,是生產和消費的橋梁,是商品與用戶的紐帶,市場大潛力足前景好。“小快遞”服務“大民生”、激發“大動能”,我一直對快遞行業的未來充滿信心。
快遞的未來一定是依托數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而展開的綜合物流的競爭,為此,中通在全面擁抱科技做強快遞主業的同時,也在大力優化生態拓展,爭取早日成為全球一流的綜合物流服務商,為降低整個社會的物流成本、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助力全面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在三十年的行業歷程中,有沒有哪些事讓您印象特別深刻,如今回想起來內心也是非常觸動的?能否用一段話總結一下這二十年以來的心路歷程?
賴梅松:我會用“感恩”兩個字來總結過去的30年。感恩我們遇到了一個好的時代,改革開放持續釋放出強勁的市場需求,帶動了電商快遞跨越式發展,創造了中國經濟的奇跡。感恩黨和各級政府為民營快遞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尤其是2009年新修訂的《郵政法》實施,明確了民營快遞的法律地位,成為行業發展最重要的里程碑。還要感恩400萬快遞人的努力付出,跬步千里、微光成炬,用平凡成就非凡,讓中國快遞從經濟黑馬成為駿馬。
20年來,最讓我感到自豪的是,讓無數和我一樣從農村出來的年輕人,通過在中通平臺就業創業迎來了美好新生活。也讓我更加堅定帶領幾十萬中通人實踐“用我們的產品造就更多人的幸福”的中通使命:幫助更多人創業就業,實現美好新生活;幫助客戶削減成本,提升效益,創造價值;幫助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實現“工廠到用戶”、“田頭到餐桌”的全鏈路管理。
為什么桐廬能走出這么多優秀的快遞企業?這其中,蘊藏著哪些“桐廬密碼”?
賴梅松:我把“桐廬密碼”概括為幾個關鍵詞:
一是“自強不息”。在人杰地靈的桐廬群山中長大,我們從小就培養了“肯吃苦”、“勇擔當”、“敢拼搏”的品質。帶著對創造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走出大山拼搏創業。開始都很艱辛,但大山的孩子不怕苦。因此,中通的創業精神——“執著、專注、堅持”與我們自幼在大山中形成的品質密不可分。
二是“誠信信任”。對客戶的誠信、對伙伴的信任、對事業的責任,我認為這是桐廬快遞的優秀品質。桐廬的鄉情、親情和友情,本質上是信任和相信的力量,這讓桐廬快遞可以在短時間內建成一張張覆蓋全國的快遞網絡。基于信任帶來的責任,讓我們有非常強大的信念,遇到困難時不抱怨,而是改變自己適應環境,不輕言放棄,不輕易妥協,再苦再難也要把這個事業堅持下去。
三是“務實務效”。做事實際、講求實效,是我們能成功走出去的重要原因。因為我們沒有太多資源,所以要時刻知道自己“有什么、要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始終保持定力,腳踏實地,不盲從,不跟風,不浪費時間和資源,以實干成就事業,在恰當的時候做恰當的事,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無限的發展中去。
四是“敢闖善創”。中通在發展歷程中做過幾次行業突破創新,創新其實就是尋找機會、把握機會、創造機會,在走投無路時努力闖出一條新的生路,頑強地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桐廬快遞企業充分體現了這一精神內涵,在不斷變革的市場環境中,憑借敏銳的洞察力捕捉市場趨勢,并通過模式創新、技術革新、管理創新等方式持續改進,從而突破發展的瓶頸,實現跨越式發展。
五是“同建共享”。桐廬快遞是“共同富裕”發展理念最典型的實踐,通過激發每個人的內生動力,人人參與、共同奮斗,實現共建、共享、共富。目前,中通正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加大對一線小哥的直鏈,加大公平普惠,讓中通小哥通過努力可以收獲更強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未來,中通會深扎根、行正道,繼續弘揚桐廬快遞精神,進一步擦亮中國快遞這張金名片。我們堅信,擁有這么多優良“基因密碼”的桐廬,一定能為社會和國家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