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品/www日本高清视频/y11111/A一级一A片男女牲交

燒光100億“生鮮電商第1股” 黯然退市,曾經風頭無兩如今為何發展至此?

來源:納食 2023-12-08 14:10 手機閱讀
打開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曾經的生鮮電商第一股終究還是走到了退市這一步。


近日,每日優鮮發布公告稱,在今年8月3日和8月7日宣布的股權融資和業務收購以及股份轉讓的交易已終止。


據悉,2023年11月15日,納斯達克聽證會小組(“小組”)通知每日優鮮,小組已決定將公司的證券從納斯達克股票市場有限責任公司(“納斯達克”)退市,于2023年11月17日開盤時起暫停這些證券的交易。在適用的上訴期限屆滿后,納斯達克將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25號表格退市通知,以完成退市。


真的不敢相信,回想當年赴美上市,每日優鮮的IPO市值一度達到32億美元。這家幾年前還無比風光,吸引了無數資本,大佬投資的生鮮電商巨頭,巔峰時期更是融資超過100億人民幣的生鮮電商巨頭,竟然走到了這一步。


曾經風頭無兩的每日優鮮怎會發展至此?


從身價百億,到瀕臨倒閉

每日生鮮只用了2年時間


每日優鮮成立于2014年,先后獲得過騰訊、老虎、高盛、中金、聯想、元璟資本等一眾明星投資機構的加持。


其中,2018年9月,每日優鮮完成4.5億美元融資,由高盛Goldman Sachs Investment Partners (GSIP)、騰訊、時代資本、Davis Selected Advisers領投,保利資本參與戰略投資,Glade Brook Capital、華興新經濟基金參與聯合投資,老股東Tiger Global、Sofina跟投。


1702016018432340.png


2020年7月,每日優鮮宣布完成新一輪4.95億美元融資,由中金資本旗下基金領投,工銀國際、騰訊、阿布扎比資本集團、蘇州常熟政府產業基金、Tiger Global、高盛資產管理旗下基金及其他數家機構聯合出資。


在當時,每日優鮮在生鮮電商界一度風光至極。2021年,每日優鮮赴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22.7億美元。巔峰時期13美元一股,市值最高到達32億美元。


可惜,出道即巔峰的每日優鮮很快開始走下坡路。因為前置倉成本居高不下,后期不降反增,每日優鮮的運營成本一直無法降下來,導致利潤率越來越低。


比如,根據財報,2021年,每日優鮮總營收為近70億元,比上年只增長了13.3%。但運營成本卻高達108.12億元,比上年增長了近40%。成本增速高于總營收,即便有再多資本進來,這種生意總有干到頭的一天。


從2018年開始,每日優鮮連年虧損,而且虧損規模越來越大。2018年虧損22.32億,2021年虧損38.5億。


不僅營收數據難看,股價也在一路狂跌。到今年6月份,每日優鮮的股價已經跌到白菜價,每股不到0.6美元,市值只剩下幾百萬美元。停牌是遲早的事。


股市無法融資,也找不到投資人,每日優鮮連供應商的貨款都沒有能力結算了。蒙牛、元氣森林等多家供應商直接起訴每日優鮮。根據企查查信息顯示,每日優鮮被11次列為失信被執行人,152次被限制高消費。


成也前置倉,敗也前置倉


在每日優鮮風光時刻,其首創的前置倉模式一度引領行業,成為其吸引資本關注的重要籌碼??墒?,同樣倚重前置倉模式的叮咚買菜顯露疲態后,這樣的“巧合”讓人不禁懷疑,前置倉模式還能否禁得住考驗。


所謂的前置倉模式,是指區別于傳統倉庫遠離最終消費人群,在社區附近建立倉庫的模式。前置倉一般是租賃社區底商或小型倉庫(200~500平米),密集構建在社區周邊(一般為3公里內),將生鮮、快消品直接存儲其中,然后由騎手負責最后一公里配送到消費者家中,主要滿足中高線城市消費者對便利(快)、健康(好)的生鮮食雜需求。


1702016075154235.png

圖來源:前瞻經濟學人APP。


從成本角度看,前置倉模式由于需要自建多個倉庫,并匹配較強的冷鏈物流運輸能力,顯然屬于重資產、重運營的模式,因而背負著較高的履約費用。


而這種模式在發展初期需要開拓市場并教育客戶,往往還需要通過投放廣告、持續補貼等方式獲客引流,因此在高額履約費用之外還面臨著不小的銷售和營銷費用。從每日優鮮方面公布的數據顯示也可以看出,其高額的履約成本被視為公司連年虧損的主因之一。


如今,每日優鮮命懸一線,引發了外界對于前置倉模式未來在生鮮電商領域是否還走得通的探討。


據行業人士認為,前置倉模式可以更低成本地滿足用戶在生鮮品類的即時消費需求,未來將與社區團購模式、到家平臺模式、線下超市等業態長期共存,服務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對于目前的生鮮電商來說,繼續降本增效,提高利潤直至實現全面盈利是關鍵。


生鮮電商賽道沒有贏家


曾經頂著“生鮮電商第一股”的名頭,如今從巔峰到到艱難活著,每日優鮮的興衰,再次給生鮮電商賽道敲響了“警鐘”。


梳理近十年來生鮮電商行業的融資事件發現,2015年是整個行業的高光時刻,2016年之后行業投資數量直線下降,隨后資本熱情雖有所回溫,但整個市場依然處于資本趨冷的行情中。


據悉,截至2023年3月,中國生鮮電商產業僅發生1例投融資事件,投融資金額僅0.3億元。不難看出,在資本的寒冬中,生鮮賽道的創投風向正在加速裂變。


而從模式上看,生鮮電商分為生鮮超市、O2O、前置倉、倉店一體、社區團購、生鮮電商供應鏈,再加上由于生鮮行業本身平均毛利只有15%,而且全程還需要冷鏈物流配送,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讓生鮮電商成為了“燒錢容易,掙錢難”的一門苦生意。更有資料顯示,目前國內生鮮電商大約有4000多家參與者,其中盈利的只有1%。


因此,對于每一個生鮮電商而言,“活下去”成為當務之急。


行業人士認為,生鮮本質上是一個燒錢的行業,加上生鮮的時效性、后端供應鏈的匹配、區域性等諸多要求都非常高,所以這個行業雖然現在競爭激烈,但是基本上還沒有形成一種高效的解決之策。


這是如今生鮮電商行業所共同面臨的問題。因此,生鮮電商這門生意是否難做,不僅是針對經營者本身,更針對廣大投資者。畢竟探索了這些年,生鮮電商這門生意仍然是比較難做的。


盡管如此,當下生鮮市場規模已經接近萬億,據華經情報發布的2023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報告顯示,我國生鮮電商的需求量大且市場尚未飽和,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2022年我國生鮮電商滲透率為10.28%,較上年提高了2.27個百分點。


如此看來,一個每日優鮮倒下,也并不會阻礙生鮮電商市場前進的步伐。


最后——


今年8月份,本來談好的2億元融資,最后也沒到賬。每日優鮮已經基本無力回天了。


如今,每日優鮮已從“風口上的豬”變成了資本棄兒。


MORE+深度聚焦

熱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