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政府網刊文,指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
基于新質生產力,各行各業都將帶來新的變革和機遇。
本文作者趙洪濤,系中國郵政寄遞事業部行業研究負責人。他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和觀察,結合新質生產力對快遞行業的變革提出自己的思考。
新質生產力是什么?
【原文】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思考:對快遞企業,如何既有加盟模式的動力,還有直營模式的執行力,再有眾包模式的輕資產?做到了,就是快遞行業的新質生產力。路徑已存在。
對快遞企業,如何擯棄總部割加盟商韭菜、加盟商薅企業羊毛,進而取得企業和加盟商的雙贏?同樣,雙贏時即快遞行業的新質生產力。路徑已存在。
對快遞企業,如何在所有權和經營權之間做好取舍,如何在經營權和分配權之間取得平衡,商流到物流六類機構,總部到員工六個層級,國內攬收到境外投遞七個環節,每一個組織架構都需平衡和取舍,做好了,就是快遞企業的新質生產力。路徑也已存在。
這個路徑存在于:“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從這一點發散思維,不難找到答案。
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原文】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
思考:淋漓盡致體現在中國快遞行業的科技創新,讓15年前的快遞小哥數量至今基本維持變化不大,但行業件量從2008年的15億件,翻86倍至2023年的1321億件。快遞的科技創新不僅是信息技術,還是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6G/7G通信(量子/中微)+物聯網+區塊鏈+無人技術,能夠實現全球快遞量人均100件由當前的2000億件增至8000億件,中國快遞件量15年能增長86倍,全球再有15年也能增長3倍,無非是超級郵編的實現加數據要素的賦能。快遞是標準化的產品,就是水電煤、就是石油的邏輯。
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
【原文】及時應用科技創新成果。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
布局產業鏈。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圍繞戰略任務科學布局。要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和農業強國等戰略任務,科學布局科技創新、產業創新。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思考: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國界的;快遞企業是有國界的,但快遞服務是沒有國界的。理性是可以有國界的,但天性是沒有國界的。快遞服務對應著安全、服務、時限,這都對應著使用價值和情感價值,這都屬于天性所需。
快遞服務于各行各業,有科技創新成果、能應用科技創新成果的行業,也會帶動快遞服務應用科技創新成果。快遞物流服務的本質,就是服務于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雖然快遞物流服務沒有立場傾向,沒有國界,但卻能提升重大戰略的效能,作為潤滑劑和變壓器,推動戰略的高質量發展和新質生產力的發揮。而其更主要應用的,就是快遞服務的數字化、高效的功能。
新質生產力與綠色發展
【原文】新質生產力就是綠色生產力。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堅持生態優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新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做強綠色制造業,發展綠色服務業,壯大綠色能源產業,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和供應鏈,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
優化經濟政策工具箱。持續優化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經濟政策工具箱,發展綠色金融的牽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態綠色產業集群。
思考:郵政對應著通信,對應著普遍服務性質的“得到”的邏輯。普遍服務是要最大范圍內、不計成本來盡量實現“人人得到”,因此更多是高成本、虧損的。快遞對應著商業,對應著物暢其流的“高效”的邏輯。“高效”就意味著綠色,意味著更少的成本帶動更高的效率,進而節省能源。所以,快遞,本就是綠色。
能做好每個不同產品的全流程服務標準和全環節成本核算,意味著快遞的“活動碳”可核算,也說明“組織碳”核算效率可提升,進而意味著可以減碳”走遍全球“。這是快遞出海的必須。
全面深化改革
形成新型生產關系
【原文】形成新型生產關系。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
思考:新質生產力對應著新產業、新模式、新能動。快遞的新質生產力,意味著將快遞的根本邏輯進行重新組合:運力(海、陸、空、鐵、管)、重量(快遞、快運、整車/船)、溫度(常溫、冷鮮、冷凍、恒溫)、安全(高、中、低)、寄件人(B端、C端)、投遞(宅遞、箱遞、站遞)、需求(成本、服務、時效)... ...
結合社會發展階段和市場需求,將這些因素打散組合,匹配新的網絡,進而對應新的生產關系。
【原文】深化改革。要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等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
思考:不同的生產要素,就對應著不同的配置方式。尤其是既有網絡邏輯、數字邏輯的快遞服務,擁有巨大體量的數據,快遞行業數據要素市場化,存在巨大、精準的潛力。
【原文】擴大高水平開放。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國際環境。
思考:快遞出海,是將中國能夠實現年人均收200件(2024年110件/人年,未來10年到達200件/人年)快遞的高水平服務,推到境外。中國低成本快遞的水平領先,且快遞無國界,人人均可享用中國快遞服務。這是快遞出海的核心邏輯。
完善工作機制
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原文】完善工作機制。要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
優化人才培養模式。要根據科技發展新趨勢,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培養急需人才。
健全分配機制。要健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數據等生產要素活力,更好體現知識、技術、人才的市場價值,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思考:完善工作機制、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是手段,健全分配機制才能實現“根本”,而這里就需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數據等生產要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