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瘦身的阿里3月27日公告,撤回菜鳥港交所上市申請,并斥資270億元收購少數股東股票。
阿里此舉引發業內關注,處于上升期的菜鳥為何突然撤回申請?股東權益如何變現?不上市的菜鳥將走向何方?
阿里撤回菜鳥IPO后,在臨時召開的電話會議中,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表示:“當前的全球環境并不適合資本市場交易動作,我們無法為股東釋放價值。當前的全球市場較為低迷、缺乏流動性。如果不能為股東帶來明確合理的價值,進行資本市場交易是毫無意義的。”
億豹網獲悉,本有望成為第9家上市的快遞企業,因為估值無法達到預期,也成為菜鳥撤回上市的最主要因素。此前2023年11月,阿里宣布不再推進盒馬、云智能集團的IPO,原因均是市場不及預期。
蔡崇信同時明確表示,菜鳥撤回IPO的過程中監管并未施加任何影響,這一決策完全基于集團的戰略考量以及菜鳥IPO進展的實際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0月27日,早于菜鳥3個月提交招股書的極兔,成功登陸港交所,募資35億港元,成為第8家上市的快遞企業。
除了資本市場本身的影響,電商作為阿里巴巴的兩大核心業務之一,而菜鳥作為電商的重要基礎設施,現階段兩者的深度融合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希望能將集團的電商與物流業務視作有機整體,以便更好地控制成本結構、定價、銷售以及用戶體驗,從而提高我們的競爭力。”
蔡崇信表示,菜鳥應該專注于跟阿里電商業務深度融合、打贏電商之戰,不應為IPO而分心。上市并不是衡量一家公司價值的唯一手段,在這一背景下,阿里巴巴也表示,將繼續加大對物流領域的戰略級投入,全力支持菜鳥的全球擴張計劃。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創業公司股權變現的難度都不小。對此,阿里巴巴計劃以37.5億美元,收購菜鳥網絡的少數股東股份和員工股權,從而解決部分員工對無法通過IPO變現的焦慮,回購預計在六七月份前完成。
接下來,菜鳥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就是利用在中國市場積累的經驗,將之推廣至全球市場。蔡崇信表示,希望菜鳥與AIDC(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進行更緊密的合作,尤其在速賣通等平臺的跨境業務方面實現齊頭并進。
就在3月19日,菜鳥聯合速賣通對“全球5日達”范圍進行全方位升級,此次新增服務國家包括德國、法國、葡萄牙、沙特、美國和墨西哥等核心市場,把“全球5日達”打造成為跨境商家的全球閃送。
億豹網發現,全球化也是菜鳥自己的目標,實現這一愿景背后,就需要菜鳥持續投入基礎設施、搭建全球物流網絡,而阿里巴巴就是最堅強的后盾。
另外,阿里撤回菜鳥上市申請后,在被問及是否出售所持快遞公司股份時,蔡崇信在電話會議上表示,沒有計劃做出任何改變。
蔡崇信表示,持有快遞公司股份是戰略性行為,沒有任何改變的計劃。阿里還有大量非核心投資,可以去看相應的出售機會,但和快遞公司相關的不會考慮。
截至2023年底,阿里除了已將申通快遞25%的股份轉讓至菜鳥名下外,阿里還持有圓通20.1%的股份、中通8.72%的股份,均為第二大股東;還持有韻達1.99%的股份。
最近一段時間,阿里有意出售盒馬、高鑫零售、餓了么等“非核心資產”的消息不斷。阿里近年來不斷瘦身,目的是為了更加聚焦基本盤淘天電商和核心業務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