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一家通達兔省區總部發出最后通牒,共配網點必須在4月底前做出選擇,只能做一家網絡。
留給共配網點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多位網點老板表示,做共配的初衷就是為了降低運營成本,讓網點生存下來,但現在面臨總部的二選一政策,的確比較難受。
一位同時做通達兔三家網絡的共配老板說,如果單純一家快遞的派費足夠高,沒有人愿意做共配,大多做共配的網點都是無奈的選擇。
他說,網點之前一年內搬了兩次家,共配之后才能承擔起現在庫房的租金,從而上線了自動分揀線,如果總部不允許共配,到底怎么應對還沒想好。
億豹網了解到,共同配送這一末端運營形式,在全國快遞網點中較為普遍,尤其在農村地區,參與共配的企業更多。但近幾年隨著末端派費的不斷走低,城市網點為了抱團取暖,共配形態大面積擴散開來。僅在北京,一家品牌網絡就有三分之一的網點參與共配。
共配的本質是共享,通過共用網點、設備、快遞員,達到資源集約利用,提升末端派送效率的目的。然而,在實際落地應用過程中,因為共配規則的不完善,導致行業頻繁發生共配網點癱瘓停運事件,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甚至發生多次共配網點向總部集體逼宮的事件。
億豹網獲悉,參與共配的幾家網絡派費不同,服務模式不同,考核要求不同,導致了共配網點用派費較高的網絡補貼派費低的網絡,在快遞新規實施,按需投遞日益增多的大背景下,末端一刀切的服務形式,肯定會引發總部管理層的不滿。
比如,通達兔某家派件量較大,但派費較低,但另一家體量小,但派費較高,對送貨上門的件還有額外補貼。如果采用共配,對小哥的派費采用一刀切,不同的派費提供同樣的服務,這顯然并不符合市場價值規律。
這也成為總部出臺二選一政策的出發點,主要是為了保障末端網點穩定,其次是為了提升服務質量,便于總部的更好管理與政策執行。
億豹網此前報道,實際上,對于共配帶來的種種亂象,此前很多總部明令禁止參與共配,某家總部要求新加盟網點簽署不共配承諾書,而既有參與共配的網點,派費比正常網點低5分錢,任務量是正常網點的2.5倍。
但這些限制舉措,依然無法阻止網點共配進程,直至此次總部下決心要求網點作出二選一。共配表面看起來規模擴大,但實際運營上,共配利潤同樣單薄。“最大的麻煩是每個公司系統不一樣,進出港時間也不一樣,考核更不一樣,現有共派系統難以滿足”。
總部一旦禁止共配,或通過暫停系統等手段治理,參與共配的網點又該何去何從呢?上述參與共配的網點表示,短期內賣掉是很難的,會考慮將一家品牌網點轉讓給親戚經營,等這陣風過了之后再看情況。
就快遞行業目前的發展現狀而言,共配或只是一個過渡階段的產物而已,因為行業集中度還在持續增加,一些快遞品牌還未完全出清,行業仍舊處于洗牌階段,這才讓共配模式存在一定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