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拼多多在多省獲得快遞驛站經營許可的消息,引發行業關于末端驛站新一輪競爭的擔憂。
實際上,對于大多數驛站經營者來說,樂見新競爭者的加入,寄望改變目前末端賺錢難的現狀。這個看似門檻很低的創業項目,卻成為很多人的不堪往事。
“如果不是在高校或者封閉園區中,若還有人想加盟驛站,那我勸他趁早打消這個念頭”,在億豹網短視頻平臺上,不少從業者勸退打算入局的新伙伴。
“小區內的驛站,派費只有三四毛錢,沒有一個老板是光靠派件賺錢的”,但收件也不可能很多,搞一點副業也基本上很難形成規模。
在拼多多“禹璨系”公司取得經營許可之前,多多驛站早已在各地布局開花,憑借免收系統使用費與短信費,甚至早期推出補貼,來吸引經營者入駐,在很短的時間內,多多驛站以席卷之勢,引發其他末端驛站品牌紛紛抵制。
億豹網發現,在那個各自為戰的年代,一個社區內四五家驛站共存的現象屢見不鮮。其中包括菜鳥驛站、多多驛站、媽媽驛站、兔喜超市、韻達超市、郵政驛站,甚至還有熊貓快收、快寶等第三方品牌驛站,有網友吐槽,取一趟快遞要跑小區不同位置的5家驛站。
“蛋糕就那么大,這么多人來分肯定吃不飽。”一哄而上的結局可想而知,那就是各家都很難生存下去,再加上快遞新規之下,送貨上門的件越來越多,驛站需要增加人手,派費持續下滑的背景下,不少驛站都在虧本維持。
再次回到文章開頭,拼多多為何不遺余力申請末端許可呢?按照國家郵政局相關規定,經營快遞驛站必須進行備案,備案主體需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此次在多個省份獲得許可后,意味著拼多多驛站加盟商無需再依附競爭對手進行備案,可以更加獨立的參與末端競爭。
對于拼多多來說,即便沒有自建物流,末端最后一公里這塊蛋糕的誘惑無法避開。與其它平臺相比,拼多多最大的底牌是充沛的流量,還有業務協同的想象空間。
從業務協同來看,拼多多正在試水即時零售同城配送模式,以多多驛站為服務點,即時零售可以與多多買菜進行聯合,多多買菜借此可以打破傳統的“預售+自提”次日達模式,用戶可隨時隨地進行下單。除此之外,多多驛站還能有效補齊平臺退換貨的閉環,同樣包括提供送貨上門的服務。
億豹網認為,但即便多多驛站入局,仍無力改變快遞末端的困境。首先已有部分驛站品牌明確發出通知,禁止與多多買菜、美團優選合作,一經發現立刻清退,各家驛站均不允許使用競爭對手系統。
與此同時,快遞企業一方面強調送貨上門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要求末端網點提升入庫入柜率,并對自家驛站開設情況進行考核。
“億豹”交易小程序
快遞新規和“排他性合作”的多重影響下,能解決驛站盈利的唯一途徑,只剩下轉讓出兌這條路。在億豹小程序上,有不少驛站的轉讓信息,轉讓的原因五花八門,歸根結底不外乎“罰款過多”、“單量不足”等。
“與總部不斷試壓網點一樣,平臺也在收緊驛站的政策”,一位經營者坦言,現在運費險持續降低,發貨成本不斷升高,自己做驛站半年已心力交瘁,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盡快找到接盤的人。
“神仙打架,最遭殃的就是凡人”,末端驛站的戰爭沒有贏家,經營者不賺錢,用戶取件不方便,平臺也叫喊虧損累累,快遞小哥同樣埋怨不少,各平臺無法互通互聯的死局之下,或許就是大洗牌即將到來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