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品/www日本高清视频/y11111/A一级一A片男女牲交

我在北美送快遞*一個VC的盡調手記:跨境電商如何改變美國基建?

來源:嬉笑創客 作者:CB 2024-05-09 11:31 手機閱讀
打開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夜行工業城


凌晨4點半的洛杉磯靜悄悄。如果玩過GTA5,應該知道洛杉磯城市中央有一大塊工業區,倉庫林立,鐵軌穿行而過。


我開著租來的日產勁客,穿過路兩邊方正高聳的倉庫,仿佛潛行在沉默佇立的巨人間。如果仔細辨別,朦朧中可以認出漢堡王的食材倉、迪士尼的禮品倉、還有某些西好萊塢風格的品牌服裝倉。似乎全洛杉磯都喜歡把貨品堆放在這里。


但工業城的某一處倉庫有些不同,這么早竟然就有了動靜。我開車駛入庫前空蕩的停車場,熄火。黎明前濃稠的夜幕里,六七個人的紅色工作服分外顯眼。他們已經在卸貨臺上排成一排,似乎等待著什么。


我放下座位,靜靜注視著入口,小口小口抿著咖啡。偶有工作人員的手電筒掃過我的車,我只能攥緊咖啡杯,默默等待。


1715225826169737.png


時間來到5點半。突然車群開始魚貫而入。從一開始兩三輛,四五輛,到后來路口甚至形成了堵塞。車輛紛紛駛入偌大的停車場,仿佛聽到了集結令。車型卻五花八門看不出規律,但以最便宜、最省油的日系車居多。


不一會兒,空蕩蕩的停車場就奇跡般地停滿了車,陸續下來四五十人。仔細觀察,華人面孔居多近乎八成,偶有黑哥哥、拉丁裔人群,男女皆有。我注意到一臺車上似乎還下來了一對父女,父親已顯老態,但明顯更有經驗,指導女兒從后備箱拿下一紙箱。


一下車,他們就麻利、整齊劃一地穿上紅衣,拿著各色大小不等的紙箱走向倉庫。仿若一只集結的軍隊。6點,伴隨著破曉,高臺上的庫管拉開了大閘。近百來號配送人員魚貫而入倉庫。我知道,新一天熱火朝天的配送工作正式開始了。


1715225852267241.png


跨境兇猛


這是美國某家新興末端派送公司的二級分揀倉。末端派送也叫Last Mile,就是中國的快遞,但在這里只送貨上門不攬貨。


在這間倉庫,Shein、Temu、云途、燕文、菜鳥的海量訂單,從地球1.1萬公里外另一端、中國華南的某機場出發,經過12小時貨機飛行和落地后分揀、清關,馬不停蹄在前一晚就運送至此,等待送抵用戶前的“最后一公里“。


對于美國消費者來說,這只是件均50美金的日常電商包裹。不同于常規貿易,整條貨柜發送,這些貨品在有消費者下單后才打包送出,化整為零,天然適合跨境電商。


甚至因為抽檢的成本比貨值還高,他們在美國享受了貨值800美金以下小包免關稅優待。中美紛爭中,兩黨都有人盯上這塊肥肉,嘗試取消豁免,但最后發現監管成本怎么都算不過來賬。


由于太便利,一度有賣家在小包里夾雜高價產品、冒牌球鞋,嘗試鉆空子。當地物流的地頭蛇就提到了幾起海關突襲行動。“全抓了,牌照也吊銷。”


甚至還有些大聰明,出口到美國是為了進口回中國,將假鞋洗白作為真鞋銷售。


跨境小包是中國制造賣全球極致性價比的體現。通過年復一年的磨合,從選品、設計、供應鏈、制造,到跨境運輸,不出海就出局的巨頭們以多快好省沖擊著美國零售業。


10美金一件的Shein時尚服裝,穿出百來美金時尚大牌的效果。Temu上20美金一件廚具比Target超市幾十美金的貨品更具沖擊力——甚至很多美國人在沉迷Temu前都沒意識到,廚房里還能有這么多便利小玩意。琳瑯滿目仿佛蝙蝠俠的武器庫。Temu的廣告語就是“像億萬富豪般購物”。


而這些,國人早已在淘寶、拼多多上見怪不怪。拼多多旗下的Temu有底氣砸下重金,在美國春晚——超級碗上播放每秒24萬美金的廣告。以美國人的天價標準投放完廣告后,他們第一反應卻是這太值了——和中國春晚比。


Temu從2023年初進入美國,日均從5萬單到20萬單再到100萬單,一度突破200萬,并成為美國下載量最高的零售APP。從不到一輛飛機,到包下幾架飛機的航空卡板,到東航物流有恃無恐開始提價,跨境電商業務增速70%以上 ,到助力Meta 2023年Q4利潤大超預期,中國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已經在改變、沖擊中美產業鏈。


但他們還有最后一個堡壘沒有攻克:末端派送。


攻堅


海通國際做過一個研究,我在現場做了驗證。中國一件商品從內陸產業帶集貨到機場再飛到美國,最后派送到消費者手中,全鏈路成本可以壓到50元人民幣以下,五天送達。


在中國大陸境內上飛機之前,由于極致的內卷,每單可以低至幾塊。即使加上整個跨境航班飛在天上的成本,都比不上末端派送。


美國郵政作為全美覆蓋最廣的郵遞網絡,一單平均要收五美金以上,直接占了鏈路成本的一半以上。而且他們還常常送丟,需要時間至少兩天。他們最短的路程,可能僅僅是從洛杉磯西邊的倉庫騰挪兩個城區、橫跨十幾英里到另一區。


這樣的成本就比整個路途上中國快遞、速運、專線公司的所有運輸、分揀、倉儲成本都貴。而美國郵政還是一家一季度虧損20億美金的國企。


在美國人工之貴可見一斑。無論算成本還是時間,末派都是中國跨境出海在美國遇到的最細,最窄,最難攻破的瓶頸。


但一旦攻破,或許會帶來中國跨境的大躍進:亞馬遜就是靠prime的兩日達獲得了2億多用戶,成為美國線上零售巨頭。至今街頭巷尾亞馬遜的配送車和人員隨處可見。我曾經跟蹤一輛亞馬遜配送車,在小小的一個街區派出了6件包裹,車都不用挪位置。密度才能帶來經濟性。


而跨境巨頭正在依葫蘆畫瓢,使用單量叩開美國末端派送的大門。華人帶領的末派企業正在進入市場,高速成長。


1715225902102098.png


10點整,揀貨完畢的派送員推著滿載包裹的紙箱,陸續回到車上。為了節省成本,華人派送公司車是司機自己的,送和開都是司機自己完成。


我開始跟隨這次陪同的司機老哥上路。這位老哥,是真的老哥,眼看已過50歲,臉龐蒼老,但身上透出特有的中國務農人的干勁和吃苦耐勞。他的穿著樸實無華,干瘦的身軀披著看不出品牌的外套。他出現在他河南老家任何一個城市,我都會覺得賓至如歸。但很快,他就要深入一個白人、墨西哥族裔混居的洛杉磯街區中,為西海岸嘻哈重地的居民投遞包裹。


他承認自己一句英語也不會,雖然已經來美國5年。“俺還擔心要來個老外呢”,他用濃重的河南口音說,“看到你小伙子可親切點了”。


我笑了笑,本來想英語回應他,假裝外賓開個玩笑,但看到他樸實的臉龐很快打消了念頭。樸實到極致就會讓人覺得開玩笑都羞愧。


疫情結束后的每年,我都會拜訪美國,跟隨末派體驗。會計算的投資人知道,派送效率是決定利潤率的核心指標。而派送效率又和訂單密度、系統成熟度以及派送員對街區熟悉度有關。我去年聽說過一天派送120單的傳說,但今年過來,他們說這個記錄又被打破了。


電商給每單支付的價格,也就是物流公司的收入,是固定的,按道理給派送員的每單成本也是固定的。但隨著派送效率提升,總可以把每單成本再往下打一點,這樣即保證了派送員每日的收入——通常從150-250美金/日不等,又可以賺取更高的差價。在同等條件下,一個能每小時派出25件、一天愿意工作8小時的快遞員會是物流公司爭搶的明星。


當早期訂單密度不足時,依靠個人能力提升效率更難能可貴。我看了眼身邊這位一腳油門沖出倉庫、滿口河南口音分外親切的老哥,卻有些懷疑。他能在洛杉磯高效完成派送任務嗎?


去年我跟著一個出身于康普頓的墨西哥裔青少年。康普頓是炸雞和說唱歌手的圣地,但也是洛杉磯最暴力最混亂的區域。他太年輕就生下一個女兒,女兒患有自閉癥,為了有足夠靈活的時間陪女兒上課,必須要找一個時間自由的工作,于是他加入了給中國跨境電商做末派的大軍。


去年我和他的戰績是在六個小時內送出了75個包裹。


河南老哥


今天,這位河南老哥給了我一個下馬威。


沒有什么能妨礙他在洛杉磯街頭飆車。我不知道是河南的車風彪悍還是洛杉磯的耳讀目染,亦或是被困在了系統里的人還是強大的自驅力。基本每個STOP標志近到蹬鼻子上臉之前,他都不肯放松油門。每次短暫停頓都顯得假惺惺。緊跟著一腳更大力的油門直沖而去。


我和他形成了默契的配合。我會在他排好序的包裹中先取出下一單做好準備。但要命的問題在于包裹往往放在后排,我必須180度扭著身子去找包裹。急停快走的行駛方式讓我身體以詭異的方式“前傾”,幾欲作嘔。


后座塞滿的包裹:


1715225925283237.png


我差點想脫口而出,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別急。但合格投資人的守則是不干涉現場。我只能自己想方法。


我們基本工作方式是到達一戶人家面前一起下車,把包裹放到家門口拍兩次照,一次要有門牌號,一次是包裹本身。包裹一扔門口即可,絲毫不用擔心被偷。在大部分街區治安遠比新聞里好。


為了避免嘔吐,我學會了在上車前就趕緊從后座找出下一個包裹,繞開車上作業。好在老哥在倉庫時預排序還比較靠譜,基本十秒內我就可以從車后座的包裹堆放中,定位下一個編號。


1715225948606904.png


只送了五六個包裹,我們就基本形成了默契。


系統會規劃整個派送順序和路徑。也無怪乎去年的墨西哥小哥表示這是一個可以十分輕松完成的工作。基本上就是踩油門,找路停車,拍照上車。但絕對不是沒有難點。和全天下的物流生意一樣,魔鬼就在細節中。


第一個細節是地圖。很明顯谷歌的地圖精度不夠,無法定位到準確的住宅或公寓樓門。美國特有的多住戶小型社區意味著一個長方形地塊可能有四五戶人家共享一個大地址。我們必須從大地址中找出子地址,并且和不知躲藏在哪里的門牌標號對應好。


美國人蓋起房子來形態各異,標準不一,門牌號有時候也會藏在突兀反直覺的地方。


比如一棟看起來管理還比較完善的公寓,就反常的出現了兩個相同的門牌號,仔細端詳才領悟其中邏輯:門口的門牌號像是目錄預告。老哥本想在第一個門牌號前就放下包裹,不死心的我走進去才發現隱藏其中,真正對應到戶的第二個門牌號。


雖然公司采購了專用的精確地址地圖,但導航有時候還是會把我們帶到一墻之隔的另一個社區。有時候甚至得繞一大彎才能到墻的另一邊,并在林立的住宅中找到包裹對應的那個門號。


無障礙溝通


老哥開著開著,突然問我,怎么最簡短地告訴住戶或管理員他是來送快遞的


Express Delivery,我告訴他。突然想到不對,這也太TMD復雜。于是我果斷使用了奧卡姆剃刀。


Mail Delievery. 我表示。Delivery。我想了一下,堅定的說。(事后我才想到,Mail可能更簡單)河南老哥樂開了花。好的,得力獲利!


很快,在一個高級社區,他就派上了用場,一個洋氣的白人妹妹剛剛溜著狗走出公寓,我們趕到時,門已在背后關上,咔嚓一聲,是我們心碎的聲音。


老哥趕忙走向妹子。得力獲利!他念叨著。


得力獲利。他又說著,手指著手上的包裹。


這次妹子似乎聽懂了,她指了指門禁。


Passcode。


河南老哥懵逼了。


我趕緊走上前點了點頭,說passcode?What is the passcode?


Passcode,妹子又說了一下。Passcode is passcode說完,自己咯咯的笑了起來。


我恍然大悟。密碼就是“密碼”。


道謝之后,我立馬給老哥開鎖。


老哥三步并兩步跑進去放下包裹。這時我趕緊問妹子,指了指工作衣上的物流公司名稱。“你聽過這家快遞公司嗎?”


妹子疑惑的搖搖頭。


我點點頭,“最多的還是USPS吧。”


“對的,還有amazon。”


訂單密度有待提升。我心里的小本子默默記下。這時老哥已經跑了出來。


公寓確實是所有末派公司的噩夢。


第一,地形復雜。第二,往往需要門禁,一次門禁就可能把人為難半小時。直到有住戶進出。剛剛我們已經是幸運的。如果等待很久也沒人進出,只能二次派送。甚至有的派送員一看勢頭不對就放棄派送,很大程度取決于配送員的判斷權衡。


二次派送的比例越高,物流公司就越容易虧本,因為收入不變,派送時間占用增加。好在二派會根據原因決定是由司機還是物流公司承擔成本。


但無論如何能一次解決就一次。一次妥投率90%以上是行業金標準。


在淡季,即使是新興玩家,也可以做到95,反而是美國郵政常常不達標。但沒辦法,人家能配送的地方多,覆蓋全美旮旯。


但一旦到旺季,越有先發優勢的企業越能保持派送標準, 尾部玩家很難保持質量。


這種公寓樓是派送的噩夢。


1715225980112937.png


司機也不希望自己分配到公寓太多的線路,否則吃不了兜著走。


這時候,美國本土物流公司的優勢就顯現了。尤其是美國郵政,用戶高度信任派送員,派送員常年混于固定街區,流動性小,因此派送員往往知道幾乎每一個公寓的門禁號碼,甚至連管理員都會主動提供。


所以老哥告訴我,有時候看到UPS和amazon的車就緊踩油門跟著進去。猶豫就會敗北。我點了點頭,知道他這踩油門的毛病大概是從哪里來的了。


當然,不少新興公司也在嘗試用互聯網辦法解決問題,提出了共享公寓密碼,有點像當時的萬能WIFI。但似乎開發還沒完成,尚未落地。


流離


隨著日頭到了中午,我和老哥都有些乏了,他踩油門的腳也松了些,我們開始聊起了家常。


你是咋過來的?


旅行團。


啥?


就,旅行團一到,就你懂的跑路了。


哦懂了,俗稱黑戶,前幾天在丁胖子廣場見了他們的大本營。


對呀,他說。俺就住在丁胖子廣場。一天十來美元,三個人合住。


在后疫情時代,美國恐怖的物價,尤其是房租價格下,十幾美元一天已經非常合理了。當然條件不會好,但聽下來似乎也和城市工地里建筑工人房待遇相差不甚遠。


那你家人呢?我問了一個很早想問的問題。


哦哦,兒子在老家結婚了,我時常寄些錢回去,我的老婆死啦,腦子的毛病,他敲了敲腦袋。


他仿佛在說一件稀松平常的事,讓我差點沒接收到內容中的跌宕。


我看了看,他眼神里有些落寞。


“一開始我還不知道,只是好久沒收到她的消息,過了快一年我才知道她去世了。”


或許從他黑下來的那一刻開始,已經把很多事情拋在身后,也或許對于收入有限,在溫飽線上掙扎的人來說人命的無常只是太過普通的一幕。


這并不陌生,在那如火如荼大基建的年代,幾億農民工也離開留守兒童來到大城市,他們的生死無常,工傷事故,人生冷暖,在溫飽面前被深深的壓制。我們也沒過幾十年好日子。再往前幾十年,美國人已經雙休過上吃罐頭肉、喝可樂的日子時,國民中的大部分還在生死線上掙扎。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春運,一位去世的農民工在車站緩緩躺下。一位僧人緊握他的手,為其超度。


帶領十幾億人民有尊嚴的生活奔小康,從來不是易事。希望祖國富強、和平。


他們來這里賺美刀,也只是換一種活法,多一條出路。


“那兒子會過來嗎?“我又問道。


”不會啦,他不會想過來的,在那邊習慣了。”他說。


言下之意,他只身前往此地,主要就是為了賺錢。從他日常生活開支來看,除了租車的費用,每天十幾美金的住宿和吃飯,扣除油錢積攢下來的工資,大部分又會匯回國內,為兒子蓋個房,養孫子,討老婆,做一些積攢。


以前有部劇叫北京人在紐約,現在是另一部劇,河南人在洛杉磯。


這兩年可來了好多人吶,從南邊過來的。他說。成群結隊的到丁胖子廣場。


余下的我無法書寫。


丁胖子廣場,和我之后去的爾灣,大概是遠渡重洋的兩幅圖景,截然不同,又同時并存。


就像康普頓和帕薩蒂娜。


中午的時候我的肚皮接近干癟,快到了極限,更難忍的是內急。但河南老哥似乎只想快點送完包裹。在一處好不容易破解入內的公寓樓里,我們稍事休息,老鄉拿出了他的午餐,一個罐子。


來整點。他熱情的招呼我,我好奇地看向了罐子里,是擠在一起的四五個雞蛋,他用淡褐色的調料腌制了起來。


我張了張嘴,倒不是覺得它腌制的味道有些奇特,不太敢嘗試。畢竟我也是在帕勞吃過蝙蝠,北京喝過豆汁的。但我確實有些不好意思。如果這是他的午餐,用最便宜的食材,最簡單的方式做成的午餐,我實在不好意思拿走它1/5的蛋白質。


你吃唄,我不餓,我拍了拍肚子,說上午吃的漢堡比較充實。他很熱情,又推薦了一番,看我堅持就自顧自的吃了起來。


當發現兩人協作效率極高時,他有幾次不由自主用命令的語氣讓我跑上階梯送貨,自己站著歇氣。我一開始有些錯愕。但很快釋然,跑跑就跑跑吧。他中途很興奮地問我,明天還一起來嗎?當我搖頭時,他分外失落。這大概才是最真實的人。


2023年見證了美國非法移民高峰期,前所未有的涌入賺美刀。這也是拜登嘗試舒緩美國勞工短缺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他們涌入了相對低端的勞動崗位。勤勞奮斗的中國人民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大國對抗,勞動輸出和中國制造的產能輸出,卻意外地幫助美國緩解通脹壓力。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美國舊有體系仍然龐大而不容易攻破,不少中國物流企業曾經虎視眈眈,嘗試改變美國的末派。但由于要掌握家庭地址、購物信息,很多跨國巨頭在越來越嚴格的監管前望而卻步。美國本地的電商品牌也并不因為便宜幾塊錢,就把貨品輕易交給新的物流公司。


美國的商業環境和日常生活的改變,其實是很緩慢的。最活躍最精英的人才聚集在軟件、AI這樣能夠最高杠桿、最快看到變化的前沿領域中。


但資本市場遲早也會注意到洼地。


美國東西兩大區域性派送巨頭合并之后,Ontrac估值蹭蹭上漲。同樣得益于跨境電商的貨量,訂單量近乎翻倍。估值翻到了十億美金以上。這是一家做了二三十年的家族老企業,他們或許沒有想到,突然騰飛竟是因為中國跨境電商的涌入。


就像很多人剛來到丁胖子廣場的中國人一樣,他們沒想到工作竟然和遠在中國的老表如此相似:送快遞。


送外賣的兩家華人背景巨頭,飯團和熊貓外賣,也迅速成長,吸納了不少華人。


我們后來也聊到,在送快遞之前,這位河南老哥在俄克拉荷馬州的葉子農場工作。華人開辦的,一天最高可以賺到三四百美金。但由于大量中國人涌入,把幾千的收購價活生生打到幾十元,不少農場主破產。


不知是東亞基因還是中國基因,一波風內卷似乎在哪里都逃不過,即使來到了大部分人懶散、少部分天才驅動前進、靠制度修修補補的美國。已經有爾灣的家長承受不了內卷,想把孩子送到西好萊塢去。


卷因為單一,卷因為想省事,卷因為沒有足夠的資本去試錯、去探索新路。


然后卷慢慢變成了習慣。


那天我們送貨速度很快,72個包裹,路上只用了5小時。2點前就回到了倉庫。其實不需要回去,手機系統里老哥已經完成了一天的任務自由了。他只是為了送我回去取車。


分開前,我帶他到一家披薩店,借用了廁所。我們如廁完他贊不絕口,原來還能這樣借廁小解。是的,我說。大膽進來就好。他點點頭。


我相信野蠻滋長的生命力是他闖蕩美利堅的基礎,他只是語言不通不知道,有些怯,但一旦弄清楚規則后會絲毫不懼,就像面對STOP牌。所以我毫不擔心。百年前修鐵路的華人,多少最后闖出了幾代人的財富。


那天,饑腸轆轆的我開車回到酒店附近的Popeye,點了3大塊雞柳套餐,吃了過去一年里最滋潤、美味的一頓炸雞。


1715226025668843.png


MORE+深度聚焦

熱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