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618大促的開啟,在四川省米易縣白坡彝族鄉張門扎村,韻達鄉村超市的熱鬧場景每天都在上演。下午1點隨著取件信息的“叮咚”聲響起,村民紛紛帶著手機,走出家門,在韻達鄉村超市前亮出取件碼,臉上洋溢著笑容。李大爺就是其中一位,他滿懷期待地說:“閨女給我買的新衣服到了,韻達寄遞的,速度很快!”
這一幕,正是韻達四川米易網點大力推進快遞進村工作的生動體現。如今,韻達已在當地39個自然村建設了獨立的快遞服務站點,為偏遠地區的村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快遞服務體驗。
39個站點,直送進村
李順才是韻達四川米易網點負責人。2022年,韻達“揭榜掛帥”主導推進當地快遞進村工作,李順才直接購置了3臺電動貨車,率先開通了米易至麻隴、灣丘、白坡三條鄉村快遞運輸專線。
“當初,我看到村民們為了寄取快遞,要跑到幾十公里外的縣城,很不方便。”李順才回憶道,“我下定決心,要讓快遞服務延伸到每一個村落。”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李順才帶領團隊深入調研,詳細了解各村鎮的實際需求。經過兩年多的不懈努力,目前,韻達米易網點在當地39個自然村建設了韻達村級服務站點。這些站點如同一個個小型的物流中心,不僅提供快遞寄取服務,還成為了村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目前,在村級服務站點日常運營中,李順才購置的電動貨車已達到4臺,并采取了直送到村的運營模式,不僅提高了進村快件的時效,更讓村民們感受到了韻達的用心服務。
“以前,我要跑到縣城寄快遞,來回要花費大半天的時間。”村民張大媽感慨地說,“現在好了,家門口就有韻達服務站點,快件當天就能收到,寄取快遞也都非常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在快遞進村的過程中,李順才意識到單純的快遞服務難以滿足村民的多樣化需求。于是,他積極探索“快遞+”的發展模式,整合資源,為當地村民提供更多元化、個性化的服務。
“我們組織村里服務站點收集村民的土雞蛋等土特產品拉到城里進行販賣,同時還作為村鎮與縣城的橋梁,運輸一些大件物流。”李順才介紹道,“這樣一來,我們不僅能增加村民的收入,也能增加站點的收入,確保進村站點進的去,又能穩得住。”
激活鄉村活力,日發700票土特產
2011年,王興從成都大專畢業后,發現電商行業越來越火,然后果斷辭職回到家鄉米易縣白坡彝族鄉張門扎村進行創業。
“剛開始我是做網店的,售賣當地農特產品。”王興說,當地農特產品比較多,七八月份有芒果,九月份有核桃,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有農產品。“我們當地比較閉塞,距離米易縣城有近50公里。” 王興補充說,以前發貨,都是他開車到縣城韻達網點寄遞快件,一天有100多件包裹,“很不方便,成本也高”。
2022年,趁著韻達推進快遞進村的東風,王興果斷加盟韻達,成為韻達米易網點白坡彝族鄉張門扎村站點負責人。據王興介紹,張門扎村韻達服務站點除了服務張門扎村外,服務范圍還輻射了周邊六個村子,“很多村子都在山上,最遠的一個村子距離服務我們站點有50公里,村民一周才出來一次。”
據了解,村民日常網購的產品主要是農資、生活用品。王興強調說,快遞給村民帶來了很多便利,以前需要趕集購買的東西,現在都能網購,不光種類多,價格還實惠。
“村里老人比較多,購買的大件,不方便取的,我都會抽空騎摩托車,給村民送到家。”王興表示,通了快遞后,村民網購越來越多,遇到年齡大的村民拿不動的大件快遞,他都會幫助村民送到家。
目前,韻達張門扎村服務站點的發件量每天有七八百件。王興表示,韻達進村不僅為村民帶來了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務,更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通了快遞后,不少頭腦靈活的村民開始嘗試開網店、做微商……通過韻達將家鄉的農特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王興說,光自己做網店每天銷售的農特產品就有100余件。
如今,在米易縣的鄉村大地上,韻達已經成為了當地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李順才表示,米易全縣有70多個自然村,后續,他將繼續努力,早日實現當地所有村級地區快遞服務網絡全覆蓋,使更多村民享受到韻達便捷的快遞服務體驗,提升村民的生活質量,為當地鄉村經濟發展貢獻更多韻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