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中通全網積極調優模式,賦能小哥,涌現出一批思維創新、服務創新的業務之星。
他們在收件拓客、按需上門、商業疊加等方面取得突破,提升了中通服務質量的同時,也增加了收入。
中通之聲推出全國各地“業務之星”小哥的系列分享,向他們學習,為他們點贊。
俗話說——廣州有十三行,杭州有四季青,上海有七浦路。
七浦路是上海最大的服飾批發市場,每天下午4點,上海虹口四部的吳志春派完件后,就推著收件利器,活躍在七浦新旺國際服裝城4樓。
吳志春
雖然坐擁“天時地利”,但吳志春的業務秘訣依舊是“人和”——他每天能收散件400余票。
慢熱也能做好快遞
2009年,虹口四部網點成立,同年吳志春入職負責七浦路商場件。
吳志春不是社牛,用現在的互聯網語言就是“i人”,只有慢慢熟悉了才能聊起來——關于怎么做好業務,他只說了四個字:做好自己。
做好自己,那就是凡事都要落到細節上,彌補自己的溝通劣勢。
這些年,吳志春的收件利器是一輛他簡易改裝的小推車,推車上放一個筐、掛一個袋子、系一條繩子,這樣翹起推車更省力的同時,快遞也不會掉落。
“我有時候不太會說話,但通過派件,3天也能和一家店鋪熟悉起來。接著就是做好最核心的工作——服務,幫客戶省心。怎么說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做。”
吳志春為發件量大的店鋪安裝了面單打印機,但店鋪大多不習慣用快遞袋包裝,而是用馬夾袋裝——用馬克筆寫上收件人姓名或把面單撕開一角貼在上面,還有用鞋盒包裝直接發貨的,以及各家快遞袋混用的。
但吳志春收過來后,都會重新包裝,“店鋪用馬夾袋裝是為了方便加貨,讓客戶省心就是我們服務的價值。我來保障發出去的件都包裝好看、合規。”
應急燈下的身影
七浦路市場以批發為主,傍晚6點就會結束營業,為了在店鋪下班前攬收完快遞,吳志春摸索出了最快的收件方法:
4點打印出全部掌中通面單、按店鋪分類,每到一家店鋪按收件人姓名貼上對應面單,并給到店鋪前一天的結算底單。裝滿一車后,卸到檔口,“現在一天收十幾車,到服裝換季上新時能收70多車。”
吳志春的檔口是靠近商場4樓貨梯的過道,不能影響商場環境只能在下午4點后臨時使用。晚上6點店鋪、商場關燈后,吳志春就在檔口借著應急燈的光快速打包快遞、寫好結算單,確保當天的件全部發出。
“到邊到角”政策的受益人
“能不能收到件,除了看服務,也看品牌優勢。”
吳志春口中的品牌優勢一方面來自于整個中通網絡。七浦路市場的發件多是門店對門店,中通時效快、派件及時,滿足拿貨的門店更快上架新品,因此很多收件門店點名發中通。
另一方面優勢來自于網點的支持。七浦路市場有先天的收件優勢,虹口四部為市場收件提供全力保障——網點在市場每層都安排了一個快遞員,旺季還會加派人手,把服務做實做細。
此外,小哥的各項物料、商場場地費、停車費全部包辦,還在商場樓下租了場地用于進港件操作,節省出小哥時間,幫助他們更好地收散件——七浦新旺國際服裝城過半的商鋪都是中通的忠實客戶。
去年3月,網點推行“到邊到角”政策,給到小哥一手的收件價格,“我們緊跟總部政策,讓一線小哥收入更高。網點更穩定,客戶也就穩定。”虹口四部負責人鄒林鋒說。
吳志春便是“到邊到角”政策的受益人,“到邊到角后,我的收入翻了一番,幸福感更強了。我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讓客戶滿意,中通口碑越來越好,大家都收到更多的件。”
而在多收散件的同時,吳志春的性格也在慢慢改變。
浸染在服裝市場,和最會打交道的服裝店店員朝夕相處,吳志春笑著說自己也學到了溝通的技巧——他的“學費”是經常請店員喝下午茶,店員也笑著說,“他服務很好,還經常給我們買零食,把我們都吃胖了。有這樣好的小哥,我們發中通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