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高速發展的軌道上,拼多多選擇主動降速換新質“動力引擎”,這一選擇的結果與否,或許需要拉長時間軸來看才能更客觀的評判。
按照拼多多目前的發展速度,營收、凈利接近甚至超過百分百的增長率在一眾互聯網上市企業當中顯得過于“突兀”。根據其最新財報數據顯示,二季度營收971億元,同比增長約九成,凈利潤為320.1億元,同比增長144%。
有意思的是,就在季度財報會議上,拼多多高管直言要犧牲短期利益投資平臺長期健康發展。
另一邊,拼多多卻在加大“百億減免”的投入,9月9日宣布偏遠地區物流中轉費全部由平臺承擔。電商平臺承擔消費者退換貨的不多見,有的還需要VIP,承擔商家物流中轉費的則更是稀有,或許是行業首例。
拼多多此舉,市場有質疑也有支持,細拆來看,“百億減免”的確是拼多多作為電商平臺站在長期主義視角上的“順勢而為”。
百億減免落地
“百億減免”計劃,最早可以追溯到8月13日,拼多多宣布向參與百億補貼、秒殺、平臺大促、9塊9特賣、潮流好價、多人團等站內活動的商家,推出技術服務費可退權益。
具體就是,如果消費者發起退款,那么平臺就會按比例退回先用后付訂單1%的基礎技術服務費、其他訂單0.6%的基礎技術服務費。并隨后將先用后付技術服務費降至0.6%,目前已覆蓋全量商家。
只退技術服務費還不夠,緊接著就開始退推廣費。根據拼多多“推廣服務費退返權益”,不用商家發起申訴,只要消費者在發貨前進行全額退款的訂單,平臺就會自動返還商家推廣軟件服務費對應金額的推廣紅包。
以上兩項權益,相當于拼多多把“到口袋里”的真金白銀退回給商家。
億豹網認為,站在商家角度,如果訂單被取消,相當于交易失敗,拼多多退回技術服務費和推廣費的做法,可以說是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給予了商家經營信心與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之后,拼多多還將商家店鋪的基礎保證金,從1000元下調到500元,首批覆蓋了近70個類目的商家,預計數百萬商家受益,尤其是對于那種開了多個店鋪的商家,經營成本肉眼可見下降。
回到本文開頭所提到的有關物流中轉費的商家權益。其實,對于新疆、西藏、甘肅、內蒙古這些偏遠地區而言,一直是電商平臺的“非包郵區”,然而這些地區消費者的網購需求并不低。
以西藏為例,相關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西藏自治區網絡零售額實現238.32億元,同比增長28.10%,比全國增速高18.15%。
所以,滿足這些地區的網購需求,就能在電商存量競爭中獲得增量。
對此,拼多多“百億減免”計劃專項升級,針對全部偏遠地區中轉訂單,商家只需將訂單發送至中轉倉,中轉倉二次發貨至新疆、西藏、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偏遠地區的物流中轉費,全部由平臺承擔。
短期來看,這些物種中轉費必然影響利潤表現,但是長期來看,這是對打開偏遠地區市場的積極舉措。
可以說,目前拼多多的“百億減免”,是從供需兩端出發,作為平臺方,平衡消費者和商家雙方權益,建立和諧健康生態,實現三方共贏。
順勢而為轉舵
高速前進的輪船,想要轉舵,確實困難,有關拼多多“百億減免”計劃,包括二級市場股價都給出了不同聲音的反饋。
不過,在高質量發展這條難而正確的道路上,拼多多自去年4月開始,在聯合創始人及聯席CEO趙家臻堅定下,就下定決心轉型。
億豹網發現,站在電商競爭發展大環境角度,拼多多選擇在此時轉舵,實為大勢所趨,識時務者方為俊杰。
首先,在網購成為主流購物方式,而消費占據國家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情況下,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推動國內經濟內循環活躍,就需要促進消費,拼多多為商家減負、為偏遠地區消費者提供物流補貼,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消費市場活躍,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其次,所謂的“消費降級”,并不是只消費者對商品品質要求變低,而是希望以更優惠的價格購買更優質的商品,這就需要從供給端,也就是商家端做文章。如果商家經營成本居高不下,那么產品本身質量就會受影響,長此以往,勢必影響消費者回流復購。
因此,拼多多從多方面為商家“減負”,降低經營成本,表面上看是讓利商家,更進一步,同時也是普惠了消費者。
此外,近幾年,在電商平臺競爭的洪流中,拼多多已經成功躋身前排,前期瘋狂跑馬圈地的模式亦留下不少功課要補,現如今,正是轉型的關鍵時機。包括“百億減免”計劃在做的,不是為了現在的競爭,而是為了未來五年、甚至十年的競爭,只有高質量發展之路,才能走穩,走遠。
而電商平臺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多邊利益的生態平衡協調,同樣也離不開深入各產業鏈挖掘附加值。
生態戰略進階
放眼未來,電商平臺單純追求數字增長,已沒有多少故事可以吸引人。
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移動互聯網月活用戶已經達到12.35億,同比僅增長1.8%,而從互聯網滲透率側面可以說明網購消費者接下來的增長情況。
在這樣的背景下,電商平臺的生態戰略需要進階迭代,除了平衡商家和消費者利益建立綠色健康運營模式外,還需要利用指數級進步的科技來推動產業升級。
以拼多多扶持的亳州花草茶商家為例,作為“新質商家”,在高質量發展加持下,從最原始的初級農產品,通過產品迭代、技術創新,帶動當地產業升級,向“固體飲料”深加工轉型,僅用5年時間走完了30年的路。
如今,亳州花草茶,不僅僅是一個產品品類,更是一個產地品牌。
億豹網了解到,對于拼多多而言,幫助亳州花草茶商家升級產業帶,提升產品附加值,提高產品競爭力,從而提升銷量,進一步可以反哺平臺。
數據顯示,亳州花草茶2018年的快遞年寄遞業務量為3500萬件,到了2023年已經達到3.55億件。
“亳州模式”只是一個縮影,包括仙居艷梅、陽山水蜜桃等特色農產品產業帶,都在高質量發展思路下,實現升級跨越。
拼多多深入產業帶的表現,從應對楊梅季中可見一般。6月楊梅季,拼多多一方面幫助商家壓縮冷鏈運輸及包裝成本,把易變質,高損耗的楊梅銷往全國,滿足“嘴饞”消費者。另一方面,幫助果農繞開多層經銷商,主導楊梅定價權,從生產到物流再到消費,均實現共贏。
總而言之,電商行業轉型升級之路已經勢在必行,拼多多“刀口向內”,犧牲短期利潤做高質量發展,不少政策措施都是率行業之先,在整體建設平衡生態的同時,又保留了“重農”特色,實際上是將單純的以規模驅動的增長引擎,換成了以品質驅動的增長引擎,在精細化成為各行各業關鍵詞的當下,相信拼多多“百億減免”之路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