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郵政局召開規范市場秩序、提升服務質量專題會議,明確提出要堅決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
長期受“價格戰”掣肘
近年來,我國快遞物流業深陷“價格戰”泥沼,特別是在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期間,快遞企業之間低價競爭空前激烈。以快遞重鎮義烏為例,2021年3月,該地區收件價格一度跌破1元,甚至出現0.8元發全國的“屠殺式”降價,這也讓整個行業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時至今日,“價格戰”依然未能徹底平息,行業無序競爭態勢仍較為嚴峻。
“我國快遞業務量已從‘年均百億’躍升至‘月均百億’,快遞公司營收增速更是遠超物流市場整體表現。然而,為追求市場份額,這些企業不惜采用壓低單票價格、削減快遞員薪酬及服務投入等方式進行低價競爭。這種做法不僅擾亂市場秩序,更難以支撐高品質的服務供給。與此同時,快遞物流企業也被‘卷’得精疲力盡,導致盈利能力大幅下滑。”物流行業專家孔震表示。
“‘價格戰’耗費資金巨大,在不斷地博弈中,大部分快遞物流企業成為低價競爭的受害者。”在貫鑠資本首席執行官趙小敏看來,“價格戰”給快遞企業帶來的傷害遠比想象中嚴重,尤其是在資本市場上,低價競爭帶來的負面影響更為明顯,一旦企業呈現疲態或者掉隊,很容易被市場和資本拋棄。
不僅如此,在持續的“價格戰”中,快遞物流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日益凸顯,整體服務水平也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例如,在末端配送環節,快遞派送不電聯、不上門、服務態度差等問題深受消費者詬病;網點發展不平衡,部分地區基礎設施較為落后、智能化水平低等問題仍待改善;整個行業呈現出微利化、無利化態勢,導致部分快遞加盟網點出現罷工、倒閉的情況,嚴重影響快遞服務質量。“未來,如果快遞物流企業繼續‘低價內卷’,忽視服務質量提升,行業高質量發展之路或將愈發艱難。”孔震進一步說道。
“價格戰”向“價值戰”過渡
值得慶幸的是,快遞企業已經意識到“低價競爭”帶來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在國家郵政局召開的專題會議上,郵政速遞等9家快遞企業代表紛紛表態,決心要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健康生態環境,走上價值競爭的良性發展軌道。
在中國市場學會營銷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薛旭看來,放棄低價策略后,如何取得新的競爭優勢,是未來快遞企業需要積極探索的方向。此前,快遞行業難以打破“低價內卷”的怪圈,其核心原因在于服務嚴重同質化。要想破除這種困境,企業必須摒棄“以價換量”的策略,進行轉型升級。
趙小敏也強調,快遞“價格戰”已走到臨界點,快遞企業應盡快脫離“以價格換市場”的觀念桎梏,從份額之爭轉向價值博弈,否則將錯過最后的發展機會。
目前來看,頭部快遞物流企業已紛紛開始調整競爭策略,發力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在原本的規模效應、網絡布局等基礎上,不斷豐富產品結構。比如,“通達系”推出時效類產品,并對基礎設施、轉運中心進行建設、升級;順豐控股、京東物流等投身于智能科技等領域,同時向冷鏈、跨境、同城、供應鏈等多業務領域布局。
不僅如此,部分快遞物流企業還跨界布局汽車后市場等領域,尋求新的增長點。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對于快遞物流企業而言,打破固有模式,延伸拓展物流或其他多元化業務,有助于企業挖掘更多的盈利空間,實現可持續發展。
此外,在服務分層方面,快遞物流企業針對不同配送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旨在進一步提升消費者體驗。在今年“6·18”大促期間,盡管電商平臺取消預售制,增加了消費者購買行為的不確定性,但各家快遞企業卻并未因此放松,反而在履約和交付能力上暗中較勁,通過數字化和大數據手段,提升物流時效性。同時,順豐、京東和菜鳥等企業也通過多種方式,不斷強化“送貨上門”服務力度,力求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優質、便捷的體驗。
站在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
不難發現,在政府部門的介入與監管下,長期飽受“價格戰”困擾的快遞業正逐步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單一板塊的“價格戰”對于整體業務的影響將被逐漸削弱。在此背景下,快遞企業亟需探索新模式,以便盡快擺脫低價競爭的困境。
在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看來,未來快遞行業內部的競爭核心將是服務質量的回歸。對于快遞企業而言,在追求規模與盈利的雙重目標下,不僅需要對外充分了解市場動態,對內還需根據不同層級市場的特點和需求,制定相匹配的產品服務策略。同時,全面提質增效,打造核心競爭力,也將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
“當前,隨著電商巨頭對快遞物流的深度整合以及政策環境的持續規范,國內快遞物流行業正站在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提質增效已成為引領行業前行的主旋律。對于快遞物流企業而言,若繼續依賴粗放的競爭模式進行擴張,很可能會在下一階段競爭中‘掉隊’。因此,企業亟需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優化及商業模式的革新,打破低價競爭局面,從而在價值鏈中實現不斷進階。”物流行業專家戴定一強調,未來,快遞物流企業只有通過提升服務質量,實現服務溢價,才能從根本上擺脫“成本內卷”漩渦,進而邁向轉型升級的康莊大道。
孔震認為,快遞行業已逐步形成相對公平的外部競爭環境,單純拼價格的時代很快就會結束,接下來的競爭將是人力成本競爭、信息技術競爭、運營效率競爭與品質服務等多維度的競爭。對此,快遞物流企業應主動驅使自身向舒適區外拓展,通過產品組合拳及差異化服務為客戶提供物流解決方案,這才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與此同時,快遞物流行業也將迎來資源整合的新階段。隨著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快速發展,高時效性的供應鏈將推動快遞物流企業加快向綜合性服務平臺轉變。這些平臺將基于數字化產業鏈物流需求,提供高效、一體化、定制化的供應鏈服務。在這一過程中,技術、效率、管理、服務質量、渠道建設、信息化管控能力及商業模式等要素,都將成為快遞物流企業在競爭中不可或缺的優勢要素。
“中國快遞物流業在提質增量的過程中,一直受到‘大而不強’的制約,想要打破這一禁錮,不僅需要快遞物流企業集體努力,還需社會、政府、行業等多方共同推進。”孔震進一步表示,目前,在行業景氣度逐步恢復的當下,快遞物流企業收購兼并動作頻現,并不斷加快“走出去”步伐,深化國際化布局。與此同時,國家政策層面進一步支持鼓勵符合條件的商貿物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上市融資、聯盟合作等方式優化整合資源、擴大業務規模,開展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可以預見,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中國快遞行業將加速資源整合,培育并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打造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綜合性快遞物流企業,助力中國快遞物流業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