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糧區快遞之所以漲價難,與當下的電商低價戰息息相關。
在廣東、義烏等產糧區,快遞單價幾乎處于貼著甚至低于成本運作的情況,核心原因在于平臺側,過去一年的電商低價戰事后,即便發貨量增長,但客單價不斷較低,商家為了擠出利潤,只得想盡一切辦法壓低快遞成本。
電商快遞占據市場份額的85%以上,在電商平臺壓制之下,下游快遞幾乎沒有話語權。“只給快遞提需求,不給快遞多分錢,現在各電商平臺提高退貨抽成,甚至想從快遞身上賺錢,服務質量顯然是沒法保證的。”
億豹網發現,尤其是“僅退款”成為電商平臺標配之后,這一打法被指過分偏袒消費者,并引發羊毛黨利用平臺規則薅商家羊毛,平臺掌握話語權的背景下,快遞小哥一度成為“僅退款”的背鍋俠與買單者。
盡管快遞行業主管部門不斷強調“反內卷”,甚至在全國開展新一輪服務質量專項整治,但嚴重依賴電商的快遞業同質化并沒有改變,在電商增速面臨天花板的情況下,快遞漲價通知就成為了尷尬的官宣。
長期以來,平臺的各類考核推動著快遞企業在被動前進,總部對于時效與服務類指標越來越細化,對于虛假簽收、服務態度類投訴,動輒罰款200元以上,讓末端小哥痛苦不堪。
當下,電商平臺雖然不會給快遞公司下什么要求,但會在商家端提供綜合服務質量排名,從而讓快遞公司不斷內卷。正如一位產糧區網點老板吐槽,快遞是最苦的行業,平臺要你時效,商家要你服務和價格,消費者還要你上門,你怎么搞?
在電商內卷之下,運費險也被平臺強制商家購買。過往幾毛錢的運費險,如今已漲到每單四五元錢。與此同時,過往快遞單價相對較高的退換貨業務,也被平臺一再壓縮,在各方抽成與服務費不斷漲高的情況下,退換貨業務正在成為末端網點的雞肋,甚至有快遞企業主動放棄了一些平臺的退貨換業務。
不少小哥在億豹網短視頻平臺吐槽,自己所在城市的上門退貨運費到手已經降到每單0.6元,并且對上門響應時間有著嚴格考核,且不允許小哥取消訂單,讓每天忙于派件的小哥壓力山大。
“小哥就是背鍋的,背網點的鍋,背商家的鍋,背平臺的鍋。不管誰的錯,都是我們的錯,每天不是在道歉,就是在道歉的路上。”一位小哥無奈的寫道,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
而對于一線網點來說,在夾縫中生存的他們同樣深陷困境。加盟制快遞大多依賴層級攤派考核指標,搶奪市場份額,這種方式讓很多基層網點處于賠本賺吆喝的狀態下。但凡遇上雙11、618大促,即便類似廣州、義烏等產糧區網點能賺錢的也寥寥無幾。
對于派件類型網點來說,派件量的增大,則意味著成本的上漲與風險的提高。一方面是旺季服務質量考核罰款不會放松,另一方面網點業務量的盈虧平衡點一旦打破,則意味著各方面成本的大幅上漲。
亦或電商賣家,同樣如此。電商價格戰之下,商家們不堪重負,隨著經營成本和難度不斷攀升,越來越多商家出現業績下滑和經營虧損。經營困難的商家,在產品、服務上也無法保障消費體驗,最終影響到的還是平臺自身。
業內人士都明白,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快遞企業,內卷戰耗費資金巨大,在不斷地博弈中,大部分企業都成為低價競爭的受害者。尤其是在資本市場上,低價競爭帶來的負面影響更為明顯,一旦企業呈現疲態或者掉隊,很容易被市場和資本拋棄。
億豹網認為,隨著流量增長見頂,電商行業整體已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國內前五大電商平臺市場格局、用戶心智以及供應鏈基本盤都逐步趨于穩定。
存量競爭時代,電商增長靠什么?從近期各電商平臺的表態和動作來看,調整僅退款策略、補貼扶持商家,重塑商家生態已經成為電商競爭的新焦點。
綜上所述,電商“價格戰”已走到臨界點,各大平臺應盡快脫離“以低價換市場”的觀念桎梏,從份額之爭轉向價值博弈,解放包括商家與快遞在內的上下游產業鏈,否則將難以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