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月份,山東省快遞業務量58.79億件,同比增長24.89%,列全國第4位,快遞投遞量達63.54億件。現在每天有5200萬個快遞在齊魯大地飛馳,相當于2007年一年的快遞業務量。全省郵路里程110萬公里,快遞網路1.12萬條,快遞服務站點4.6萬處,構建起中心集聚、輻射全省的高效快遞轉運網絡。山東省快遞業已成為服務群眾生產生活、暢通經濟循環的活力產業。
為促進快遞業向更高更強目標邁進,進一步推動流通方式轉型、促進消費升級,9月26日,山東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山東省快遞業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該《條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共8章52條,包括發展保障、快遞經營和服務規范、快遞安全、數字快遞和綠色發展、從業人員權益保障等內容。這是山東省首部促進快遞業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從法治層面為提升快遞服務新質效保駕護航。
傾聽訴求,優化企業政策環境
“當前,快遞企業發展速度快,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當時沒有提前預留空間,造成如今分撥用地難、末端投遞難。”濟南中通倉儲服務有限公司崔富山頗有感觸,“之前想要解決用地問題卻不知道如何下手,現在好了,《條例》出臺幫我們解決大問題了”。
“省郵政管理局承擔《條例》起草任務后,通過組織立法調研、網上征求意見、召開座談會、邀請專家論證等形式,梳理出行業用地難、用工難等突出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山東省郵政管理局政策法規處處長孫偉言介紹,《條例》在保障快件大型集散、分揀、倉配等基礎設施用地,將快遞末端服務設施納入公共服務配套設施范圍,規范快遞員勞動合同訂立和社會保險費繳納等方面都進行了明確。
“原先主要是商業保險,現在繳納社會保險立法了,我們感覺心里更有保障了,工作更有干勁,也確實感覺到了政府對我們快遞員的關心。”濰坊壽光市極兔速遞有限公司快遞員馮正強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直面問題,提升行業管理水平
煙臺市郵政管理局副局長孫志義認為,《條例》抓住了縣級以下郵政管理工作的薄弱點,“近年來,快遞企業市場主體不斷擴充,郵政管理監管力量薄弱,用戶信息保護難等新問題亟需技術手段支撐”。對此,《條例》從規劃落實、財政投入、績效評價、工作協調、安全生產等方面,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屬地責任,縣級政府應明確有關部門負責快遞業監督管理工作。
此外,《條例》還規定,快遞經營企業及其從業人員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在服務過程中獲得的用戶個人信息,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由履行個人信息保護職責的部門依法予以處罰。
山東省郵政管理局政策法規處三級調研員陳彥睿介紹,《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郵政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快遞業數據資源的整合,開展數字快遞監測、統計、分析。目前,山東省正積極推進信息化監管建設,全省大型快遞分撥中心實現視頻監控監管全覆蓋。
規范服務,保障群眾用郵權益
近年來,山東省快遞業服務水平不斷提升,這得益于全省實施“放心快遞”民生工程。據了解,山東省持續加快引導快遞綜合服務站布局建設,推動快遞融入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推動12305申訴熱線與12345政務服務熱線實質性歸并,熱線實現24小時接聽,大大提升熱線受理能力,消費者對申訴處理滿意度達到98.3%。
“但是,我們通過調研發現,目前全省快遞服務糾紛還是較多,快遞投訴等涉及民生問題需要納入法治化保障。”臨沂市羅莊區政協委員張林夕談到。為此,《條例》對無著快件處理、快遞服務糾紛處理原則和用戶投申訴處理等內容進行了規范。
“中秋節前,我網購的庫爾勒香梨被快遞員摔壞了,打客服電話投訴,拖了十幾天才給賠付。”濟南市民劉先生遇到的煩心事,《條例》也給出了回應。《條例》規定,快遞經營企業未按照規定時限處理投訴的,由郵政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
同時,《條例》基于民法典關于貨運合同關系的規定,明確了快遞經營企業總部或者其負責我省快遞業務的管理機構對其加盟企業、分支機構和末端網點的管理責任,對快遞服務標準公示、貴重物品保價提醒、依約進行末端投遞、快件末端投遞設施運營使用要征得同意等進行了規定。
融合創新,暢通鏈條支撐發展
走進山東省夏津縣平安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這里入駐了一家快遞綜合服務站,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接收到鄉村公益崗送來的快遞包裹。
“夏津以城區共配、鄉鎮整合、村級建點為思路,設置100多個鄉村快遞專職公益崗,最大限度方便村民使用快遞服務。”夏津郵政管理局局長張勇提到,村級快遞發展需要進一步融合資源,提升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水平,最大程度暢通農村寄遞鏈條,農特產品才能更好寄出去。
《條例》對此進行了詳細規定,要求將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納入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范疇,落實財政支出責任。鼓勵和支持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利用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的場所和便民服務中心、村郵站等,因地制宜建設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
近年來,山東省在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培育年寄遞量超1000萬件的國家級“金牌”項目24個,全省15個縣(市、區)列入全國首批農村電商快遞協同發展示范區創建主體,有效打通了農村寄遞物流“主動脈”。
“除此之外,我們加快培育行業新質生產力,在新技術新模式推廣、快遞與制造業融合上取得積極成效,全省快遞業與制造業融合典型項目突破100個,服務制造業產值超1200億元,青島膠州、淄博淄川入選第一批快遞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先行區,快遞無人車、快遞無人機配送試點紛紛落地”,山東省郵政管理局副局長李勝軍介紹。
“無人車已到達,請卸貨,辛苦了!”在青島首批獲得道路測試牌照的無人駕駛快遞車正式上路。青島順豐營運負責人姜鵬介紹:“每輛無人車每天可完成4至6趟投遞任務,配送快遞量可達600件至1000件,降低接駁成本60%。”
山東青島、臨沂、濟寧等地已運行快遞無人車100余輛,除日常運營提升效率之外,無人車在“618”和“雙11”等快遞高峰期將發揮突出作用,大幅度縮減末端派送時長。為加快科技創新,《條例》支持快遞經營企業探索應用無人機等運載工具,加大智能產品在作業場景中的應用,助力快遞企業提高效率,實現降本增效。
山東省郵政管理局局長王德奔表示,將以《條例》出臺為契機,錨定走在前、挑大梁,深入推進交通強國郵政篇建設,在構建通達全球、服務城鄉、產業融合的寄遞服務體系上加速發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貢獻郵政快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