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品/www日本高清视频/y11111/A一级一A片男女牲交

記者體驗:中通快遞小哥?戴月披星普通而充滿挑戰的一天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郜亞章 2024-09-27 15:34 手機閱讀
打開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9月21日,從早上6點到晚上6點,記者跟隨快遞小哥王建明體驗了一天他的工作。這其中有網點上新分揀機讓他們效率提升、有經歷客戶投訴的委屈,而最輕松的就是每天送完快遞的時光。


“喂,您的快遞到天行路口了”“我還有大概半小時到小區”“包裹給您放門口了”……9月21日,從早上6點到晚上6點,記者跟隨王建明體驗他當快遞員的一天。這期間,王建明的手機幾乎就沒停過。


在固有印象里,收發快遞是個體力活,需要搬運和爬樓,只要有一把子力氣就能做。而記者親身體驗后發現,具備充沛的體力只是從事快遞行業的必要條件之一,想要勝任快遞員的工作,還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快速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強大的心理素質。


1727422983264262.png


王建明在中通快遞北京天通苑網點工作,每天經他手的快件包裹平均350件,平均行程近100公里。打電話、放門口、送驛站,他的工作是千千萬萬名快遞員的一個縮影。這一天里,記者與他走了一路聊了一路,發現快遞員這份工作普通又具有挑戰。


分揀機幫了大忙


當天早上6點,記者見到王建明時,他正在核對自動分揀機分出來的快件。前一天剛下過雨,清晨的北京溫度只有14℃,但穿著短袖工裝的王建明已經滿頭大汗。他并沒有覺得累,“相比之前,自動分揀機幫我們省了很多事。”


記者在網點看到,一條自動分揀線圍成方形,18位分揀員正在作業。網點負責人李登峰告訴記者,以往從分揀到裝車需要兩個小時,自動分揀機投入使用后,時間壓縮到一個半小時。


“自動分揀機還能實現‘到派合一’,快件在分揀機上就錄入了信息,客戶會收到派送提示,不需要我們再手動掃描了。現在只要核對一下是否是我的派送區域,然后就可以裝車。”王建明邊裝車邊感嘆,科技真是幫了大忙。


當天的風很大,快遞車門時不時打在王建明身上,他也顧不上,只想著盡快送完早點回來拉第二趟貨。


“我著急出門,快遞還有多久才能送到啊?”記者與王建明剛從網點出發,他就接到了客戶打來的催件電話,此時還沒到8點。剛裝完車,王建明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要對客戶的需求做出快速反應。“到您的小區還得20分鐘,今天快件比較多不好找,您耐心等一下,我到了立馬聯系您。”王建明回復說。


對于王建明來說,這樣的催件電話已經習以為常。“今天貨量確實比往常多,快件如果在車廂的上面還好說,如果在下面就得全清出來一個個找。”王建明有些發愁。早上6點到7點半,王建明裝了303件快遞,下午還要再裝一車,相較于以往一天派送350件,他已經預料到今天工作時間大概率會延長。


快遞員的“慣性”


天通苑人口多、面積大,王建明所在的網點負責整個天通苑和周邊部分區域的快件收派,該網點平均每天到貨量3萬件。王建明負責的派送區域在東小口鎮,他說自己是網點的“兩個最”:距離網點最遠、行駛總路程最長。


王建明負責的6個派送區域中“重頭戲”是兩個別墅小區。“馬上就到了,讓你見識下什么是快遞員的經驗。”王建明笑著跟記者說。


派送別墅小區的快件和其他區域不同,不需要頻繁地上下樓,但不能批量派送。“如果送單元樓的快件,一袋子拎上去能在短時間內送很多件,但這些獨棟別墅只能一件一件送。”只見王建明走走停停,每走幾米就需要停下來拿件、送件。“要不說我的路程最遠呢,走幾步就得停一下。”王建明說。


眼下這個季節是王建明最喜歡的。“別人喜歡北京的秋天是因為景色美,我是因為這個季節不冷不熱降水量也少。”王建明說。


剛開始派送這片時,兩個小區的業務量讓王建明應接不暇,8點出發直到中午1點才能回去。王建明白天邊送邊記,“甲區在這里”“這家習慣在東門取快遞”;晚上空閑時間用手機看地圖,研究小區格局分布。半個月后,王建明漸漸對這兩個小區熟悉了起來。現在,他送別墅區的快件兩小時內就能完成。王建明說,做這行得有“慣性”。


“快遞雖有個‘快’字,但卻是個細心活,一味圖快反而容易出錯。別墅區的快件多,每個客戶的習慣也不一樣,要求也不同。”王建明說。


“您快到的時候跟我說一聲,我把車庫門打開。”正和記者說著,一位客戶打來電話要求把快件放車庫。“你看,這就得立馬做調整。所以必須讓自己快速熟悉這里的線路和客戶需求。快遞員的‘慣性’就是好的習慣,細心的觀察。”王建明說。


“我們是業務員”


一上午的時間,王建明接了10多個電話,有催件的,有換地址的,有讓放驛站的。接打電話是快遞員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而最讓王建明頭疼的是接到找快件的電話。“催件、換地址,相對容易解決,但是找快件會涉及很多問題。”王建明說。


中午派完件回到網點,王建明吃飯的時候向記者談起,7月份,他接到的一個客戶電話讓他前前后后為此忙碌了一個月。“客戶打電話說快件沒找到,我記得與她電話溝通過,并且有通話記錄。快件也是按她的要求放在指定地點,但客戶卻堅持說沒找到,還以快遞沒打電話為由投訴。”王建明很無奈。


這位客戶最終把投訴電話打到公司總部,網點負責人出面處理卻被客戶屢屢拒絕。“之后調監控發現快件的確被本人取走。”王建明說,一個投訴電話,會讓他被罰款100元,有時一天的辛勞付之東流。


由于以電商快件居多,王建明需要面對的不只是收件客戶,還要和電商賣家溝通處理問題。“我經常接到賣家的電話,或是要確認包裹是否完整,或是向我們抱怨買家‘僅退款’,有的最后還把責任推到我們身上。快遞員不只是收派快遞那么簡單,要處理很多‘疑難雜癥’,我們的崗位有個更官方的叫法‘業務員’。”王建明說。


臨近晚上6點,王建明的快遞車上還有10多件包裹未送。面對夕陽踏著余暉,王建明前往最后一個派送點。


18點零8分,當最后一個快件——第410件被取走時,王建明輕輕地松了一口氣:“緊張的一天終于又過去了。”記者此時已經筋疲力盡。


在回網點的路上,王建明放著他喜歡的歌曲,臉上掛著一絲欣慰和愉悅,他說這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時刻”。


MORE+深度聚焦

熱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