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西安市政府新聞辦舉行西安市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邀請西安市發改委副主任王凱,西安浐灞國際港管委會副主任許曼,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副書記劉軍到會,介紹有關情況。
自2018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啟動以來,“我市搶抓機遇、主動作為,西安陸港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和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先后入選國家建設名單,西安成為全國首個不靠海不沿江的‘4樞紐+1基地’綜合物流樞紐城市。”王凱介紹,西安市依托“四樞紐一基地”對供應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吸引集聚作用,正在加快形成干支銜接、樞紐集散的高效物流運行體系,為培育壯大樞紐經濟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樞紐一基地”各負其責各盡所能
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位于西安浐灞國際港,占地12平方公里,定位為建設“一帶一路”內陸型國際物流樞紐港、“一帶一路”國際陸海互聯創新示范區、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和國家級城際配送樞紐節點。
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位于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占地11.89平方公里,定位為建設“一帶一路”國際航空物流樞紐、上合國家臨空產業供應鏈中心、國家“雙循環”戰略重要支點、全國物流業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和國家軍民融合應急物流保障基地。
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位于高新區、經開區,總占地3.27平方公里,定位為建設“一帶一路”硬科技產業供應鏈組織運營中心、全國綠色物流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示范區、西部應急物流基地和關中平原城市群數字供應鏈經濟發展高地。
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位于臨潼區、灞橋區、高陵區、閻良區(航空基地)、西咸新區灃東新城區域,總占地9.08平方公里,定位為建設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際商貿物流樞紐、全國綠色物流與商貿流通融合發展示范區、西北應急物流安全保供基地和西安都市圈數字供應鏈經濟發展高地。
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位于經開區、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區域,總占地0.74平方公里,定位為建設“一帶一路”國際冷鏈物流中心、全國冷鏈物流基地節點、西北應急冷鏈物流基地、關中平原城市群冷鏈物流集配中心。
“四樞紐一基地”1-9月實現貨物吞吐量1.21億噸
王凱介紹,西安“四樞紐一基地”,是西安市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的重要平臺,是服務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的重要載體,是加快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推動西安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陣地,對于推動西安特大城市轉型發展,爭做西部示范具有重要支撐引領作用。
“‘四樞紐一基地’獲批以來,建設工作得到我市生產、流通等各相關領域企業的大力支持,取得了明顯成效。”王凱說,“我們緊盯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的使命要求,強化骨干物流企業培育,‘四樞紐一基地’4A級以上物流企業達到68家,占全市4A級以上物流企業總數的三分之二。著力推進樞紐(基地)重大物流項目建設,不斷夯實樞紐(基地)建設運行基礎支撐。”
王凱指出,今年以來,“一帶一路”公鐵聯運中心、機場三期擴建貨運區工程、陜汽通匯物流數智倉配平臺、輝煌商貿保供物流園、空港絲路智慧冷鏈倉儲基地等“四樞紐一基地”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截至10月底,18個重點在建項目預計完成投資410億元,達到計劃投資72.2%。
同時,通道網絡進一步拓展。目前,陸港樞紐中歐班列(西安)穩定運行國際干線18條,“+西歐”線路拓展至24條,積極推動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建設,實現“每日一班”常態化開行。截至10月29日,今年中歐班列(西安)累計開行4319列,同比增長31.4%。
“今年以來,空港樞紐先后開通西安至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列日、布達佩斯全貨運航線,目前空港樞紐運營全貨運航線12條,截至10月28日,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貨郵吞吐量達到23.13萬噸。”王凱說。
依托“四樞紐一基地” 暢通的通道網絡和專業的物流服務,三星、比亞迪、吉利、隆基綠能、愛菊糧油等一大批本土企業實現更好地“走出去”,有力支撐了西安制造業和進出口貿易高質量發展。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進出口總值達到3049.23億元,同比增長15.7%,其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額增長25.37%。”王凱說。
王凱表示,下一步,西安市將從推動物流業降本增效、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功能、提升樞紐運行水平、推進“樞紐+產業”深度融合四個方面發力,加快推動“四樞紐一基地”能級提升。
堅持全球視野 高標準建設世界一流內陸港
“2019年,西安港入選首批國家陸港型物流樞紐,經過5年的發展,現代國際物流體系不斷完善,國際交流合作持續深化,發展質效穩步提升。” 許曼說。
堅持全球視野,高標準建設世界一流內陸港。建成占地5600畝、集裝箱吞吐量540萬標箱、運力6600萬噸的重要國際鐵路樞紐和公路樞紐,擁有全國唯一3束6線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和全國首個內陸自動化無人碼頭,可滿足中歐班列每年一萬列以上開行需求。同時,持續提升港口效能,建設中遠海、中林、五礦等項目,正在打造面向歐亞、通達全球的國際商貿物流樞紐。
堅持優化通道,高質量構建現代國際物流體系。向西、向北常態化開行西安至阿拉木圖、漢堡、莫斯科等18條國際干線,覆蓋亞歐大陸全境,“+西歐”線路達到24條;跨里海班列實現“天天班”,全程時刻表班列實現每周“4去3回”;向東開行西安至青島、寧波等鐵海聯運圖定班列;向南開行至越南、老撾等互聯互通班列,實現東西向亞歐陸海貿易大通道與南北向西部陸海新通道在西安的集結交匯。
“今年1-9月,中歐班列(西安)開行4041自然列,同比增長33.4%,穩居全國第一。”許曼說。
“下一步,我們將全力打造‘以西安為中心、服務全國向西開放的現代國際物流體系’,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全國向西開放、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許曼表示。
持續加密向西開放的貨運航線網絡
劉軍介紹,西安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于2021年11月正式入選國家“十四五”首批物流樞紐建設名單,今年以來,空港新城聚焦全市“八個新突破”安排部署,全面實施空中絲綢之路新起點戰略,持續加大客貨運航線的開辟和恢復力度。
“航空貨運方面取得的成果,離不開我們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劉軍說。
加大航空貨運政策支持。本輪省市航空貨運政策現已正式印發,主要對全貨運航線的開通、國際集貨、引入運力等給予獎勵。政策重點布局“向西開放”的國際航線網絡,增加了產業貿易資金支持,并創新采用了“預撥+清算”的資金結算方式。
同時,提升貨物通關效能。空港新城聯合機場海關推廣實施6項快速通關查驗措施,加快推進提前申報、兩步申報等作業模式,提供“7×24”小時預約通關服務,推廣“機坪直裝直提”作業模式;通過優化保稅航油業務監管模式,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此外,探索“以航線帶項目,以項目促產業”招商模式。與法國郵政DPD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9月7日又合作開通了西安-布達佩斯全貨運航線,DPD集團在空港新城的中國西部國際空運轉運項目也即將投運,屆時將為我們國際快件、跨境電商產業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劉軍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密向西開放的貨運航線網絡,深入探索開展TIR國際跨境公路、國內快件短駁和港區深度融合等航空貨運業務新模式,積極推動陜西、西安的航空貨運產業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