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IT時報》記者來到上海市嘉定區的某物流集散地,距離當天的第三輛運貨車進站還有30分鐘,下午2點,小蔡裝完手頭上的包裹,吃上了午飯,站點管吃管住,他的碗里盛滿了還冒著熱氣的毛豆炒肉。小蔡所負責的區域為上海市嘉定區澤普路周邊的數個小區、菜市場等地,在即將抵達的運輸車里,他還有十幾票快遞要分揀。
197票!這是小蔡下午的“戰績”。顯然,像小蔡這樣的快遞小哥已經習慣戰線不斷拉長的電商大促節日,日復一日地分揀、裝車、派件、取件等。談及今年“雙11”對自身的影響,數名快遞員平靜地說:“整體和沒有活動的時候差不多,個別幾天會忙到深夜才能下班。”
快遞小哥和自己賽跑
14:53,出發!
大大小小的包裹擠滿了小蔡的三輪車,車上的紅色帆布袋格外顯眼,因為那里裝的都是“上門件”。
在派送路線中,第一站是距離集散中心十來分鐘的某一小區。“老楊,開個門兒!”他和小區保安已形成一種默契,保安聽到“呼喚”的聲音或看見他愈來愈近的身影,便做好了開門的準備。
2022年,小蔡從老家徐州來到上海,加入圓通快遞,打工掙錢。在他的派件設備中,派件、取件任務數量一目了然,這是快遞和外賣行業最大的區別,外賣小哥們在某一時間內根據系統派單,無法預知準確的配送量,而快遞小哥可以早早地就對派送量做到“心里有數”。外賣小哥們與系統規定的時間賽跑,快遞小哥們則是和自己,和同行賽跑。
進入小區后,小蔡直奔快遞柜,利用相關App,查看小型柜子、中型柜子和大型柜子空置的數量,并進行投放。
整體而言,小哥們主要有三種派件方式——直接上門、快遞柜、小區驛站。小蔡每票的包裹派費為1元,快遞柜的成本為3毛2分,而存入驛站所花的成本為6毛。因此,小蔡和同行們更愿意選擇存入快遞柜。“揀貨、裝貨、理貨,一定不能墨跡,要不然會搶不到快遞柜。”小蔡一邊忙活,一邊說道,“‘雙11’期間,柜子變得搶手起來”。
“站點內出現過一次高峰”
“這紛紛飛花已墜落,往日深情早已成空,這流水悠悠匆匆過,誰能將它片刻挽留……”距離小蔡負責區域不遠的小區,韻達快遞員李賓(化名)一邊派件,一邊哼唱著音箱里的歌曲。李賓在這片區域已忙活6年有余,他向《IT時報》記者坦承,他是不和驛站合作的,只“租柜子”,由于他專門購買了套餐,所以不用像小蔡那樣擔心出現柜子不夠用的情況。
不過,小蔡會和驛站合作,16:52,他將近70件包裹存入某小區驛站后,派件任務已縮減至65件,那輛略顯年齡的三輪車,顯得輕松了不少。讓小蔡感到費時費力的,還是上門送件。巧的是,他負責的區域以老舊小區為主,爬4樓、6樓是常見的現象。小蔡腳下似乎有“輕功”,不一會便到達顧客的家門口。“最怕敲門得不到回應。”他如是說。但有時,下樓時,他的手里多了一瓶礦泉水這樣的“打賞”。
當日,小蔡的成績為539票,相對而言,45歲的李賓的票數比小蔡要少100余票。
在這個圓通網點,日均派件量約2萬件。“目前,站點內出現過一次高峰,達兩萬七千件。”一位圓通網點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IT時報》記者采訪了來自京東、郵政、申通、韻達、圓通等物流企業的數名小哥,談及今年的“雙11”感受,多數人表示單量較往年有所減少,整體和非活動期差異不大,有個別節點能夠多出100~200票。
那么,包裹去了哪里?“今年大促分了3個階段,活不怎么多。”嘉定區某驛站老板的感受和快遞員如出一轍。
“今天應該有700票打底。”11月12日上午,小蔡興奮地告訴《IT時報》記者。歷經了11月11日晚間的最后狂歡,集散點的多家物流公司再一次迎來了包裹高峰。李賓也做好了加班的準備,今天的派件量近500件,同在韻達上班的楊杰(化名),較之于平時的500余票,預計12日的派件量達600余票。小蔡說,這樣忙碌的狀態或將持續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