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剛告一段落,雙“12”又緊接著拉開了序幕。然而,除了忙碌的商家和消費者以外,快遞公司們也是收獲頗豐。
近日,“利潤王”中通快遞交出了一份意料之外的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2024年前三個季度中通快遞實現收入313.6億元,同比增長12.8%。此外,前三個季度中通快遞實現凈利潤64.4億元,整體表現穩健。
在市場份額與利潤的抉擇中,中通快遞一直在努力做到“魚和熊掌兼得”。
三季度包裹量87.2億件,中通“遙遙領先”?
中通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賴梅松表示,“自中通成為行業龍頭的近十年來,業務量領先始終是我們的主要戰略重心之一。與此同時,我們正在積極地啟動計劃,在維持高質量的服務與客戶滿意度的同時,重奪市場份額、擴大我們在業務量方面的領先優勢并實現合理的盈利水平。”
“言出必踐”是中通快遞三季度的真實寫照。財報顯示,中通快遞第三季度實現收入106.75億元人民幣,與2023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長17.6%。
圖源來自中通快遞財報
具體來看,得益于客戶結構的優化,拉動中通快遞三季度單票收入和業務量持續增長。價格方面,三季度中通快遞單票收入為1.20元,同比增長1.8%,直客收入占比提升抵消了增量補貼和包裹重量減輕帶來的負面影響。
業務量方面,2024年三季度中通快遞包裹量達到87.2億件,同比增長15.9%,市場份額同比下降0.7%至20%,環比增長0.4%,其中散件實現超過40%的同比增長。
此外,由于單票運輸中轉成本同比下降,盈利能力呈現同比增長。
財報顯示,三季度中通快遞單票成本為0.82元,同比持平。得益于規模經濟的改善、干線路線規劃的優化以及作業流程標準化和更多自動化設備的應用,單票運輸成本下降0.04元至0.39元,單票中轉成本下降0.02元至0.25元。
綜合上述影響,中通快遞三季度實現毛利33.34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2%;凈利潤達到23.9億元,同比增長1.3%;毛利率為31.2%,同比增長1.4%,顯示出良好的盈利能力。
此外,三季度中通快遞的銷售、一般和行政費用累計達到5.4億元,同比增長25.6%,所得稅為5.6億元,所得稅率19%,去年同期為10%。受上述影響,其凈利率同比下降3.6%至22.3%。
關于全年件量的預測,中通快遞管理層下調2024年公司全年的包裹量增速預測為11.6%至12.3%之間,對應337億件至339億件。
對此,中通快遞首席財務官顏惠萍女士表示,“基于對未來幾個月的預判,我們下調了年度業務量的目標。低價值電商包裹比例的不斷上升,給我們實現服務質量、業務量和利潤持續同步增長的整體戰略帶來了挑戰?!?/p>
整體來看,三季度中通快遞在穩住市場份額的同時,推動業務量、利潤同步增長,尤其是大幅增長的包裹量和持續下降的單票成本,“利潤王”稱號實至名歸。
跳出“通達系”混戰,開辟新市場
盡管,中通快遞戰勝了自己,但在如今這個混戰時代,來自外部環境和勁敵之間的挑戰和競爭依然不容小覷。
早在今年10月底,順豐控股、圓通速遞、韻達股份和申通快遞先后發布了三季度業績報告。綜合三季度的業績表現來看,報告期內上述五大快遞公司全員均實現了營收凈利雙增。
橫向對比來看,三季度,中通快遞完成業務量87.2億件,同比增長15.9%;實現收入106.75億元,同比增長17.6%。凈利潤23.7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
而“通達系”中另外三位也不甘落后。圓通速遞三季度完成業務量67.1億件,同比增長28.1%;實現收入168.0億,同比增長22.1%;歸母凈利潤9.43億元,同比增長18.06%。
申通快遞三季度完成業務量58.83億件,同比增長27.9%;實現營業收入119.2億元,同比增長16.3%;歸母凈利潤為2.15 億元,同比增長7761%。
韻達快遞三季度完成業務量60.19億件,實現營業收入122.57億元,同比增長8.84%,凈利潤3.67億元,同比增長24.25%。
順豐更是穩坐頭把交椅,在營收利潤上拉開明顯差距。三季度完成業務量32.29億票,同比增長14.37%;實現營收724.51億元,同比增長12.0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8.1億元,同比增長34.59%。
相較之下,除順豐外,中通快遞的營收水平雖與另外三家不相上下,但包裹量卻占據明顯領先優勢,而凈利潤水平更是比肩順豐。
具體來看,包裹量的“遙遙領先”與其潛下心來,沉入“難搞”的農村市場不無關系。從2014年“快遞下鄉”正式啟動至今整十年,中通快遞助農的步伐越跨越大。
此前,中通快遞公布的今年1-8月助農數據顯示,截至8月,中通快遞承運的農村地區包裹超過93億件,其中農村上行件同比增速達到43.77%。
圖源來自中通快遞公眾號
支撐農村業務包裹量上升的,是中通在鄉村地區持續不斷的網絡建設投入。截至今年8月,中通快遞實現快遞進村組超27.7萬個;在駐村設點方面,中通自有品牌村站及合作建站數量超過3.3萬個。
此外,今年的中通快遞還有一個明顯的變化,那就是加大力度爭奪散件市場份額,由于快遞網點面向個人散件和商家規模電商件均有兩套價格體系,使得中通轉向散件市場后,不僅有效緩解了價格競爭帶來的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利潤水平。
對此,中通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賴梅松稱,通過提高散件收派比的舉措,可以為加盟商和業務員提供增加收入的機會,并最終為前端提供價格優勢。
目前來看,中通快遞日均散件規模已超過500萬單,而去年平均僅390萬件,增長顯著的散件數量為中通快遞利潤的持續穩健提供不小的助力。
回顧來看,抓住細分市場與核心優勢,集中力量完成轉型,是中通經歷極致價格戰之后深刻的領悟,而此舉也確實取得了不可忽視成果。
電商件之王,中通的自我修養
無論是角逐散件市場份額,還是深度挖掘農村市場的巨大潛力,電商領域這塊龐大的蛋糕對于各大快遞公司而言,都是實現業績持續增長不可或缺的一環,中通快遞對此尤為重視。
自2013年起,電商件在快遞市場中的比重持續攀升。隨著各大快遞品牌與主流電商平臺建立深度合作關系,電商快遞業務也迎來了迅猛增長。
中通快遞自今年起積極拓展散件業務,全面對接電商平臺,并深入參與逆向物流合作,從而贏得了高質量客戶的持續增長。財報數據揭示,單價端同比增長2.6%,這主要得益于高客單價包裹占比的提升,尤其是直客業務的收入增速尤為顯著。
隨著抖音、快手、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不斷推動社交電商的崛起,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電商滲透率將從2023年的40.35%提升至2024年的41%。
同時,抖音、快手、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發起的極致性價比競爭,導致電商市場客單價下降、拆單率上升、退貨率增加。這一系列變化最終形成了快遞增速高于電商增速,電商增速又高于社零增速的局面。
在當前的快遞市場中,中通、圓通、韻達、申通、菜鳥等快遞公司與阿里系緊密相連,京東物流則依托京東集團,而極兔速遞則憑借極致性價比策略與拼多多緊密合作。
隨著阿里系與京東之間互通程度的加深,所有快遞平臺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因此,快遞平臺之間的競爭再次聚焦于基礎設施投入、快遞時效等核心要素。
順豐快遞在盈利能力上與中通不相上下,它尤其注重各節點的細節建設。僅在2024年上半年,順豐就投入了60多億元用于采購飛機、車輛以及建設分揀中心等。
中通快遞同樣在努力提升服務品質,不僅擴大布局覆蓋到時效件、高端件市場,還進一步細化時效件服務,對時效產品進行分層。為了精益求精,財報顯示,目前中通已擁有6000余個直接網絡合作伙伴和10000余輛自有干線車輛,并仍將不斷壯大。
此外,為了打破消費者心中對中通固有的品牌印象,中通已啟動“一體八翼”全鏈路發展規劃,致力于提升服務品質,向更全面、更高端的業務模式轉型。
可以預見的是,快遞企業未來的競爭一定不是單純快遞之間的競爭,而是全鏈路的競爭,是生態的競爭,綜合物流服務商,生態優勢是目前快遞公司的追求目標。
對京東物流是如此,菜鳥物流也是,順豐與中通也無一例外。從底層邏輯來看,在戰略層面——成為真正頂尖的“綜合物流服務商”,才是各大快遞公司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