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用戶僅退款,一個電商賣家以“簽收未收到”為由,一天內連續7次投訴快遞。
與此同時,該商家自稱,曾投訴山西一網點,致使對方被罰40萬,并揚言這次也已經安排了幾百個快遞發過去,每一個都升級投訴,將網點與小哥罰的明明白白。
億豹網發現,拋開該商家言論的真實性不談,由“僅退款”引發的矛盾與沖突,已不在少數。商家認為是快遞原因導致用戶“僅退款”,而小哥更加委屈,自己辛苦送件還被惡意投訴。在電商平臺制定的游戲規則面前,小哥成為一群無奈的背鍋俠。
“僅退款”帶來的問題層出不窮,也有電商平臺開始覺醒,取消或調整這一規則。有些個人與商家恰巧利用了規則漏洞,導致末端網點承擔了一切。
從根源來講,快遞服務質量有待提升給了“惡意投訴”群體以可乘之機。然而,這并不代表隨便投訴就不負任何責任,向網點集中發出幾百個快遞后再投訴,很明顯是惡意炸店行為,一線網點應收集好證據,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此前一則案例顯示,王某利用對快遞行業規則的了解,通過寄件后故意退件,讓快遞員出現派件延時、代簽收等違規情形,寄件時故意不提供身份證讓快遞員違反實名寄遞規定,以投訴或申訴相要挾敲詐勒索多家快遞公司或快遞員。隨后,王某犯敲詐勒索罪被判處有期徒刑7個月,并處罰金3000元。
無獨有偶,徐某因不滿網購中快遞服務不當而投訴快遞公司,在獲取賠償后,卻將此作為“商機”,通過網購小額商品、專挑快遞服務瑕疵投訴,以快遞行業獎懲機制倒逼快遞公司主動賠償,獲取非法利益。
一段時間以內,徐某頻繁網購小額物品,尋找快遞在攬收、中轉、投件過程中出現的快遞延誤、中轉錯誤、包裹破損、未按收件地址投放及未電話告知等不規范行為,并以此向郵政局申訴要挾,向多家快遞公司及快遞員進行敲詐勒索44次,非法獲利共計12860元,徐某隨后被繩之以法。
億豹網認為,從理性角度上來看,快遞企業長期以來“以罰代管”,讓一些人鉆了空子,無形當中成為惡意投訴的幕后幫手。總部罰網點,網點罰小哥,層層轉嫁,讓派費不斷下滑的小哥們雪上加霜。
不問青紅皂白,對于客戶投訴,不論是否合理有據,唯一的處理方式就是罰款和扣分,甚至用戶打電話查件都要被罰。在這種背景下,快遞員為了避免罰款,在面對很多人的惡意投訴時會選擇私了了事,為“職業投訴人”謀取不當利益提供了空間。
目前行業黑名單制度尚未建立,當快遞員遭遇惡意投訴時,切勿理虧選擇“息事寧人”自己買單,應該增強法律意識,積極捍衛自己的合法權利。
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彭某使用不同化名與手機號碼先后20余次惡意投訴深圳市多家快遞公司,深圳市郵政管理局立即將案件線索通報深圳市公安局治安巡警支隊。公安機關迅速介入調查,專案組在經過充分的數據采集之后,最終將彭某依法刑事拘留。
億豹網認為,要想從源頭上根治惡意投訴,必須著力規范快遞服務標準,提升快遞服務質量。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取代“以罰代管”的行業機制,逐漸改變網點與小哥談投訴色變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