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快遞停擺風波,再一次將共配推上了風口浪尖。
不僅在很多縣級與地級市,哪怕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共配的網點也不在少數。前有吳江,后有嘉善。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在三四線城市中明顯水土不服的共配,卻能在大城市如魚得水。
共配的最初設想,是降本增效、集約資源、優化配置的“烏托邦”,然而尤其是在大資金入場之后,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對快遞政策理解不夠,再加上考核繁雜等多重因素,陷入困境的共配比比皆是。
大手筆下的糊涂賬
億豹網發現,在此次嘉善共配暴雷之前,已有多地出現共配癱瘓或停運事件,年初吳江事件余音未去,去年陜西80余家共配加盟商聯合停運,隨后四川某地共配網點效仿停運,今年也不乏有共配加盟商主動放棄經營權。
與一線城市網點被動共配不同,三四線城市的共配多為資本有意入局。據知情人士介紹,嘉善共配主體系一家國資背景公司,此前并無快遞操作經驗,大手筆收購通達兔原有加盟商,準備在快遞行業大干一場,然而事與愿違,快遞行業早已過了閉眼睛也能賺錢的年代。
作為曾經共同配送的典型案例,“吳江共配”很長一段時間被認為代表著行業方向,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標桿”,卻樹倒猢猻散,甚至業內有人感嘆:吳江之后,再無共配。
億豹網認為,暫且不談城市共配癱瘓停運對快遞企業的品牌形象、業務運轉影響如何,僅從用戶體驗和快遞員收入出發,都是一筆糊涂賬。
知情人士表示,嘉善此次共配事件系主動停運,以增加與各大總部談判砝碼。然而旗下承包商卻不這樣認為,他們大多被拖欠派費,以及各種名目繁多的考核罰款。
共配網點之所以有底氣與快遞企業總部抗衡,原因在于區域內多個品牌的經營權都掌握在一方手里,一旦宣布停運,則多家快遞面臨派送停擺狀況,為了盡快恢復正常運營,往往在管理部門的要求下,總部無奈也只能選擇“妥協”。
這顯然違背了行業健康持續發展初衷,也不利于社會秩序穩定。為了制約共配網點,總部一方面通過降低派費,提高業務量指標來加重考核,另一方面,共配網點也很難享受到相關扶持政策,多家總部也明令禁止新加盟網點參與共配。
并非簡單買斷整合
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共配,最大的麻煩就是每個公司系統不一樣,考核指標不一樣,各快遞公司進出港時間也不一樣,還得用共派系統重復操作,所以整合起來非常困難。
與大城市共配網點由原來一家加盟商慢慢收購擴張不同,這些三四線城市的運營商大多沒有快遞實操經驗,這對于專業性很強的加盟制快遞管理來說,是一個致命的短板。
也有不少從業人員吐槽,因為共配導致大量快遞員失業,工資降低,最后犧牲的還是一線小哥的利益。
舉個例子,因快遞公司業務體量不同,所以針對各個地區制定的派費政策以及要求也不同,而共配則會導致網點用領先的品牌去平衡落后品牌,采取一刀切的處理方法。
比如通達兔某家體量較大,但派費較低,但另一家體量小,但派費較高,對送貨上門的件還有額外補貼。如果采用共配,對小哥的派費采用一刀切,不同的派費提供同樣的服務,這顯然并不符合市場價值規律。
不少共配網點表示,如果不是為了活下去,誰也不愿意參與共配。在當前的競爭形勢下,共配的利潤被層層攤薄,甚至無利可圖,這也成為吳江、嘉善先后暴雷的主要原因。
表面上看,共配實現了資源整合,但實際上,其一方面混淆了快遞品牌的獨立性,另一方面使得業務整體運轉增加潛在隱患,尤其是城市區域。原本共配就涉及多方利益問題,如果規則不完善且不懂快遞經營,風險就會無限放大。
億豹網始終認為,一個地區能否實行末端共配,和其管理團隊、快遞業務量、地域距離、派費高低息息相關,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將網點買斷整合,否則共配極易走入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