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品/www日本高清视频/y11111/A一级一A片男女牲交

非產糧區打價格戰更狠?小型快遞網點面臨生存危機,行業困境何時解?

來源:雙壹咨詢 作者:沛嘉 2024-12-25 15:05 手機閱讀
打開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雙十一、雙十二旺季已經過去,全國有地區價格戰開始有抬頭趨勢。根據雙壹調研,在部分非產糧區收件價格已下探到1.3元甚至更低。


今年以來,國家及相關部門對于各行各業“內卷式”惡性競爭問題的高度關注。9月,浙江、廣東地區的多家快遞企業宣布漲價,尤其是針對重點產糧區域如潮汕、義烏等地區,漲價幅度顯著。而此次行業價格的上漲范圍,并未蔓延擴大,在全國多處非產糧區,卻出現了更多的價格洼地,1.3的發件價格甚至在全國多個非產糧區已成為常態化價格。


據了解,在今年雙十一、雙十二期間,網點的漲價也十分克制。盡管旺季車輛、人員的成本都比以往更高,總部端的成本也有所上漲的,但是網點擔心漲價會導致客戶被競爭對手搶走,所以漲價并沒有傳導客戶端,大部分網點選擇自行消化了這部分上漲的成本。


近期,價格戰似乎又有抬頭,并且這波價格戰的范圍更大、價格更低。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電商“卷價格”,價格競爭波及快遞


由于快遞企業八成左右的業務量來自電商,電商需求的萎縮直接導致快遞行業的議價能力減弱。在電商與快遞的合作中,快遞企業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為了爭奪電商客戶,快遞企業不得不接受較低的快遞價格,從而導致單票收入難以提高。


隨著電商市場逐漸走向成熟,流量紅利逐漸消失,快遞行業的增量也隨之面臨見頂壓力。


從數據上來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速近幾年呈現較為明顯的下滑趨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 年1-11月,全國網上零售額139571億元,同比增長11.0%,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7709億元,增長8.3%。而在 2024 年1-11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140308億元,同比增長7.4%,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8059億元,增長6.8%。


從感受上來說,今年的雙十一、雙十二盡管戰線超長,玩法更加簡單,但是對消費者并未產生預期的刺激,基層網點反應也較為平淡。


1735110473159733.png


電商的流量見頂也預示著快遞行業的增量見頂。由于消費復蘇的乏力以及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使得電商行業競爭更加激烈,價格戰硝煙再起。電商平臺為了吸引消費者,不斷壓低商品價格,從而壓縮了上游商家的利潤空間。而快遞費用作為電商運營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受到了嚴格的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快遞企業為了保住市場份額,不得不接受電商平臺的低價要求,導致單票收入難以提升。


產能不均導致非產糧區價格競爭


過去三年,快遞企業在紛紛加大資本開支,擴充轉運中心、購置運輸車輛、建設服務網點等,使得產能在短時間內集中釋放。


在非產糧區,收派不均衡問題尤為突出,這主要是由于這些地區的市場需求相對不足所致。由于快遞業務量較少,導致大量干線運輸產能被閑置,無法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種產能過剩導致快遞企業的運營成本上升,但為了維持市場份額,企業又不得不接受較低的快遞價格。這種矛盾使得快遞企業在非產糧區的價格戰更加激烈。


為了降低成本,非產糧區的快遞網點不得不采取更為激烈的價格競爭策略。通過降低收件價格,吸引更多的客戶。然而,這種價格競爭雖然短期內可能帶來業務量的增長,但長期來看卻加劇了網點的盈利壓力。由于價格競爭的激烈性,一些小型快遞網點甚至可能面臨生存危機。


一線壓力倍增,警惕網點暴雷隱患


在價格戰的 “戰火” 蔓延下,快遞員和網點首當其沖,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降價策略如同一把雙刃劍,既極大地刺激了市場需求,帶來了業務量的迅猛提升,也給盈利帶來了嚴峻挑戰,如果成本控制不當,基層網點會因無法覆蓋運營成本而陷入虧損的境地。


在加盟制快遞框架下,即使某些網點因降價策略而面臨虧損,總部仍然能夠通過差價機制保持穩定的盈利狀態。


然而,這種盈利模式也暴露出了一些潛在的問題


首先,它加劇了總部與網點之間的利益分配不均,網點往往需要承擔更大的運營風險和成本壓力,有加盟商坦言:“干了一年還沒快遞員掙得多,現在就是感覺有一根線繃著,這根弦不知道哪天就會斷掉。”


其次,長期依賴差價盈利可能會影響公司的創新能力和服務質量,因為過多的注意力可能被放在了價格競爭上,而忽視了服務品質的提升和技術的革新。


此外,末端派費的持續走低,也讓快遞員工作壓力卻與日俱增。為了在微薄的派費中獲取更多收入,他們不得不加快派送速度,增加每日的派件量,工作時間常常長達10-12個小時,甚至更長。這不僅導致他們身體疲憊不堪,還使得服務質量難以保證,引發了諸多消費者的投訴。例如,據相關數據顯示,超五成快遞員月收入不足5000元,月收入超1萬元的僅占1.3%。過半快遞員每日派件量在100件以上,同時快遞員流失也較為嚴重,有六成快遞員從業經歷不足 3 年。


盡管無人化設備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一線服務在未來很長時間內仍然難以擺脫快遞員的“人工服務”。


現今的快遞行業,既要業務增長、又要價格低、還要服務好,快遞企業之間“只有進攻,沒有防守”,長此以往,整個行業都將在“囚徒困境”中越陷越深。


在這一過程中,只有實現成本比對手更低,或是能夠真正實現差異化競爭,打開第二增長曲線的企業才能夠突圍,否則這場拉鋸戰還會長期持續。


MORE+深度聚焦

熱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