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品/www日本高清视频/y11111/A一级一A片男女牲交

2022年全球供應鏈與物流十件大事:俄烏沖突.全球通脹.新冠疫情…

來源:掌鏈 作者:盧宇 管一 2023-01-09 15:35 手機閱讀
打開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2022年對全球來說是復雜動蕩的一年,俄烏沖突、新冠疫情、全球通脹、美國印太戰略等,不好的消息一再沖擊全球供應鏈與物流安全穩定。


1673249818532584.png


2022年也有一些新的變局,新興大國加速自主物流體系建設,印度首部國家物流規劃,中國首部國家物流五年規劃先后出爐。


小編梳理以下十件影響國際物流與供應鏈的大事,僅供參考。


一、俄烏沖突爆發及歐美制裁戰

——打亂全球糧食、能源、化肥等物流與供應鏈


(1)打亂全球糧食、能源供應鏈與物流


1673249865772261.png


俄烏沖突與疫情的疊加效應,沖擊全球糧食、能源、半導體和電動汽車供應鏈。由于中東、非洲等在谷物與化肥進口上嚴重依賴俄烏兩國,糧食和化肥供應鏈受沖擊。


在能源供應鏈方面,俄烏沖突后,俄歐天然氣物流通道北溪2管道被炸,輿論稱美英或是背后黑手。歐洲能源供給緊張,美國在俄烏沖突中受益,取代俄羅斯成為2022年全球市場最大天然氣供應國,成為歐盟僅次于挪威的第二大天然氣供應國。


(2)沖擊中歐班列打亂陸上絲綢之路


俄烏沖突之下,中歐班列北線受挫,據國鐵集團統計,盡管國際鐵路貨運不受歐盟制裁影響,但中國和歐盟之間通過俄羅斯的運輸量下降了,2022年上半年,西行減少了24%,東行減少了35%。更具體地說,在往返德國的線路(2021年占中歐班列總運量的45%)上,今年前7月西向運量減少了21%,東向運量減少了38%。


點評:俄烏沖突的暴發,美國成為最大的離岸受益者,不但讓俄羅斯與歐盟、日韓等西方國家供應鏈徹底撕裂,更讓整個歐亞大陸北部國際物流通道割裂,中歐班列通過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路線被沖擊。國際運輸成本增加、全球糧食、能源、化肥等供應鏈斷裂或受阻。


二、新冠疫情持續蔓延震蕩全球

——變異病毒仍沖擊全球流通與供應鏈


2022年新冠大流行沖擊了全球供應鏈合作,讓原本全球化的供應鏈出現不同層次的斷裂。截至2022年12月21日,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1億例,居全球第1位;累計新冠病亡 1088218人,列世界第1位。


同日,全球累計確診病例超 6 億5441萬例,全球累計病亡病例超 666 萬例,新冠疫情使得高風險的物流從業人員更加稀缺,全球碼頭擁堵等問題持續。同時,新冠疫情在2022年沖擊中國長三角上海、東北工業基地長春等地、造成汽車等多個產業供應鏈斷裂。


點評: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后,高度分工的國際供應體系備受沖擊。在高度分工的國際供應體系中,每個環節環環相扣,只要鏈上少數成員因黑天鵝事件干擾停產或限產,就可能導致整個供應體系癱瘓。


三、40年來最高通脹沖擊全球貿易

——需求下滑導致海運價呈“斷崖式”暴跌


1673249923668133.png

圖片(運價暴跌 來源:ING bank)


2022年全球通貨膨脹持續,美國遭遇了40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反映通脹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在6月達到9.1%的峰值后,一直保持在7%以上的高位,持續“高燒”的通脹令經濟承壓。日本、英國、均迎來40多年來最高的通貨膨脹。美國的通脹解決成為了政府首要任務。


通脹之下,經濟承壓,需求受遏制,2022年海運運價暴跌,對全球供應鏈再一次沖擊。2022年俄烏沖突后,能源價格不斷上漲,全球通脹抑制了消費者支出。零售銷售一直低迷,導致歐洲和美國的倉庫貨滿為患。從上海發往歐美的運費在8月以后暴跌,比峰值時便宜7~8成,海運行業也開始出現“需求惡化超出預期”等聲音。


點評:2022年全球迎來40多年來最高的通貨膨脹,使得全球需求受到抑制,國際供應鏈更加不穩定,海運運費出現大跌。不過,2020年以來受全球疫情影響的“一箱難求”和海運費暴漲問題,在2022年得到緩解。


四、美國推首份遏華“印太戰略”

——推進印太地區供應鏈上遏制中國


2022年2月,美國白宮發布《印太戰略》報告,是拜登任內首份針對該地區的戰略報告,針對中國意圖明顯,結合其美英澳“奧庫斯”軍事聯盟,及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強化印太地區對華包圍。


《印太戰略》提出了脫華的“印太經濟架構”。5月23日,拜登在日本首都東京宣布,“印太經濟架構”旨在數字經濟、供應鏈、綠色能源和反腐斗爭等四個關鍵領域加強成員國之間的一體化。在供應鏈上構建一個去中國化的供應鏈體系,并支持印度取代中國在全球制造業供應鏈上的樞紐地位。


點評:拜登政府《印太戰略》本質就是把中國遏制在全球產業供應鏈下游。表面冠冕堂皇宣稱合作,實際對華構筑包圍圈,持續公開打擊抹黑中國科技企業供應鏈,這也讓部分中國企業放棄幻想,加速構建自主供應鏈體系。


五、美《通脹削減法案》掀貿易戰

——沖擊德日韓法等新能源汽車供應鏈


1673249969652286.png

圖片(拜登簽署法案 來源:Grist)


2022年8月份,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總價值為7500億美元的《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IRA法案),其中包括對新購買的電動汽車提供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但前提是最終的組裝在北美完成。自美國《通脹削減法案》正式落地后,引起了全球各國的憤怒和不滿。


深陷能源危機歐洲首先表示了不滿,認為是趁機收割歐企。2022年12月4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美國的相關法案會導致不公平競爭、市場封閉,并分裂全球供應鏈。歐盟也采取行動以應對美國不公平競爭。日韓官員也對該法案表示了擔憂,認為該法案違反國際貿易法,全球貿易戰或在2023年持續激化。


點評:歐洲多國集體要求反擊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美國不斷引起眾怒。拜登政府盡管聲稱重視盟友,但其經濟政策實際并未脫離“美國優先”思路,依然是美國損人利己的供應鏈霸權主義,持續割裂全球供應鏈合作。


六、物流罷工蔓延發達國家

——沖擊全球供應鏈和物流安全穩定


在西方發達國家運輸物流領域,美國大罷工、韓國大罷工、英國大罷工、德國大罷工、法國大罷工,在2022年輪番出場。2022年5月,美國西海岸港口工人就以通脹為由要求漲薪,被拒絕后一度揚言要舉行罷工,另外,為了抗議加州AB5法案帶來的薪資問題,洛杉磯、長灘港卡車司機于美國時間2022年7月14日起罷工,奧克蘭港的卡車司機也在7月18日開始為期三天的罷工。


2022年11月由于不滿工作待遇,韓國2.5萬名卡車司機發起大規模罷工活動。他們駕車排成長龍,直接中斷運輸,封鎖道路。2022年8月,英國費利克斯托港進行了為期8天的罷工。12月英國幾乎沒有一天不發生罷工。郵政、鐵路、醫護、教職員接力罷工,鐵路公司警告服務受到嚴重影響。


點評:2022年以來,罷工和其他勞工抗議活動在全球激增,尤其是貨運物流行業。全球物流領域“罷工風暴”,讓全球供應鏈更加脆弱。而物流領域勞資糾紛造成的任何干擾都可能加劇能源短缺和價格飆升,從而引發經濟衰退。


七、印度推出首部《國家物流政策》

——建設國家平臺強化數字物流后發趕超


印度GDP首次超越原宗主國英國后,強化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包括現代化物流體系。印度首個國家物流戰略《國家物流政策》,提出印度綜合物流行動計劃(CLAP),要求印度構建國家統一物流接口平臺(ULIP)。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表示,印度政府將很快發布全國物流政策,希望通過這一新的政策,打造一個單一窗口的物流市場,提高中小企業競爭力。


2022年印度將國家數字物流系統列為八項任務之首,構建印度統一物流接口平臺(Unified Logistics Interface Platform,ULIP),這也是印度國家物流政策最核心的任務。《國家物流政策》要求提高印度綜合數字物流服務水平,構建“統一物流接口平臺”(ULIP)。截止到2022年10月中旬,印度七個部委下設的30個系統已經通過ULIP集成多個數據字段,使印度公司通過統一的平臺訪問各個部委的物流信息和相關資源。


點評:印度制造能否超越中國制造,必然以來印度物流做支撐。印度勢在打造全球供應鏈樞紐,就需要構建更先進物流體系。印度國家統一物流接口平臺似乎抄中國作業了,或參照中國國家物流平臺。尋求后發趕超。近年來,印度已定向清除進入印度的全球速賣通、貨拉拉等中國數字物流競爭對手。


八、中國首部國家物流五年規劃

——推進中國從物流大國邁向物流強國


1673250078933605.png

圖片(“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 來源:國務院官網)


12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這是我國現代物流領域的第一份國家級五年規劃。也是自國務院2009年發布《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和國務院2014年發布的《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之后的第三部國家規劃。


“十四五”規劃提出強化物流數字化科技賦能,從加快物流數字化轉型,推進物流智慧化改造,促進物流網絡化升級三個方面實施。在涉及供應鏈金融時,規劃提出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強與供應鏈核心企業或平臺企業合作,豐富創新供應鏈金融產品供給。


點評:該規劃提出11大重點工程,全文11次提“智慧物流”,57次提到“供應鏈”,提出“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工程”,要求提升制造業供應鏈智慧化水平,建設以工業互聯網為核心的數字化供應鏈服務體系。這些必將加速推進中國物流向供應鏈服務發展。


九、美國“貨運物流優化工程”

——強化美國對全球數字物流的控制力


2022年3月,白宮推出了一項名為FLOW計劃(貨運物流優化工程),宣稱旨在緩解美國的供應鏈瓶頸。這項新舉措旨在實現供應鏈行業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數據共享,18家企業先期參與了該計劃。


2022年8月10日,在美國交通部部長和白宮特使Stephen Lyons將軍將主持了貨運物流優化工程 (FLOW) 合作伙伴會議,以推進該倡議的發展,并歡迎18家新成員加入。盡管白宮聲稱不會通過強制所有參與者共享數據來確保信息的透明和可見性。但是白宮認為相關企業遵照白宮政府的指令為該計劃收集的數據支持是必要的。


點評:美國宣稱,FLOW的成立是為了解決整個供應鏈網絡缺乏透明度的問題。但國際物流企業可能看到問題的另一面拜登政府通過FLOW試點推動,讓美國運輸部實際成為供應鏈數據的獨立管家。


十、歐盟推進航運物流綠色化

——將航運納入排放交易體系或建綠色壁壘


2022年11月30日,經過幾個月的談判,歐盟就將航運業納入碳排放交易體系達成初步協議。根據初步協議,歐盟境內所有5000總噸及以上船舶的排放量將被完全計入排放交易計劃,而歐盟和非歐盟港口之間航行的50%的排放將被覆蓋。此外,覆蓋的排放比例將隨著時間推移而增加,從2024年的40%開始,到2025年達到70%,到2026年達到100%,具體的這些數字仍需要在下一輪談判中得到成員國確認。


對該協議排放物擴大范圍的敲定,環保組織稱贊其是向航運業可持續發展過渡的“決定性時刻”。根據初步協議,在歐盟國家港口間航行的所有5000總噸及以上船舶,要就100%的排放量支付費用;在歐盟國家港口和非歐盟國家港口間航行的5000總噸及以上船舶,要就50%的排放量支付費用。


點評:從競爭角度看,歐盟推進歐元與碳交易掛鉤,形成歐盟的碳高地,未來或形成綠色貿易與物流壁壘。另外,船舶溫室氣體排放是設計技術、燃料消耗和操作實踐的綜合結果。如果不解決船舶本身的問題,就無法實現航運業脫碳。歐盟收取的碳稅必須適用于所有參與溫室氣體減排的各方,而不僅僅是船東或船公司。


MORE+深度聚焦

熱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