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痛批高管、張勇調整組織架構、王衛感性回顧過去一年、秦興華明確新的戰略方向…
每到歲末年初的節點,大佬們總會通過全員信的方式,對企業過去一年的經營、管理進行總結,并對新的一年積極展望。而這種來自一把手的語言體系,往往帶有其本人明顯的性格特色,他們或直面企業管理積弊、或帶感性色彩,是老板對企業過去一年經營情況最真實的表達。
這些對內的全員信中,往往會有情緒的烘托、組織架構調整、戰略戰術變化以及接下來對于新方向的預判等,因此,我們盤了一下頭部企業一把手的全員信,他們是怎么看待企業的經營情況?又是如何預判放開管控的第一年?
01把悲觀留給過去
全員信的第一大功能,就是情緒的傳達。
因為疫情帶來的不確定,企業變得畏手畏腳。當迎來新的開端時,首先要烘托的情緒就是:希望一切不好的都留在2022年。
對于過去的2022,大家的普遍評價都是“一言難盡”,因此,當管控放開后,制造業出海搶單、消費市場報復性反彈,對物流企業而言這些幾乎都代表著好消息。
在阿里的內部信中,張勇首先定調:以奮進之心迎接全新一年。2022年初做全年展望的時候,張勇寫下的關鍵字是“定”,而在2023年即將開始的時候,新一年的關鍵字變為“進”。
與此同時,在談及市場大環境的時候,一把手們都持樂觀態度,并且以正面的角度來看待過去的三年。
正如順豐總裁王衛所說的:“回頭反思,如果沒有去年的調整,我和團隊的能力也沒有成長的那么快,每個人生終點都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這個過程當中的經歷,有沒有在經歷中沉淀出智慧、沉淀出一種精神力量。我們都羨慕有成就的人,但從來都不敢面對磨練,面對痛苦的過程。智慧和精神力量不是在書本當中可以學到的,是在人生經歷當中體會出來的,所以我們不要再去祈求2023年會不會更順一點,人在順境當中很容易墮落,有本事的在逆境中可以不斷地悟出道理、長出智慧。”
親愛的同事們大家好!
此刻我們已進入23年,我們走過艱苦的22年,去年我們經歷的很多預計不到的挑戰,整個過程都是煎熬,我經常在想為什么我們那么倒霉,什么時候會過去?
也希望一切不好的都留在22年,但回頭反思如果沒有去年的挑戰,我和團隊的能力也沒有成長的那么快,每個人生終點都是一樣的,關鍵不一樣的是在過程當中的經歷,有沒有在經歷當中沉淀出智慧,沉淀出一種精神力量,沒有經歷個過程的人生是空虛的,所有的厲害的人都是經歷過很多磨練的,我們都很羨慕有成就的人,但是從來都不敢面對磨練,面對痛苦的過程,智慧和精神力量不是在書本當中可以學到的,是在你人生當中經歷過你才會體會出來,所以我們不要再去祈求23年會不會更順一點!人在順境當中很容易墮落,有本事的人在逆境中可以不斷地悟出道理長出智慧!精神力量更強!
為什么人家說富不過三代,窮人的孩子到早當家,這就是道理,我希望我們順豐人都有這份精神,這份精神才會幫助到我們所有順豐人不斷在進步,你進步公司才有希望,我們不要怕困難,有問題我們迎著上。最后祝大家明年事業更上一層樓!家庭幸福!身體健康!
——王衛內部全員信全文
可以看到,全員信對于企業而言,是一種文化的營造,給出的是信心。
當然,除了這種氛圍烘托之外,有些企業家往往也會直面企業的問題,使得其情緒能夠觸達全員。典型的案例便是劉強東對京東高管們的“痛批+降薪+組織架構調整”,直接將劉強東對京東過去一年的經營與管理的負面情緒拉滿。
從整個大盤來看,2022年京東物流完成了對德邦快遞的股權收購,并在全員信中提及給德邦快遞小哥繳足五險一金、住房保障基金、員工子女救助基金等舉措,俘獲了“新兄弟”們的心。
而對于集團副總監以及相對應的P/T序列以上的全部高管,進行10-20%的減薪,便是不滿情緒的全員傳達,讓“新兄弟”在融入大家庭的時候,既送上了“定心丸”,又立下“下馬威”。
總體來看,無論是王衛這樣對逆境的敬畏,還是劉強東這樣對組織的大刀闊斧,這些行為本身是體現著其企業的文化,同時也是大佬們悲觀情緒的集中宣泄,以應對疫情后的新局面。
02調整組織適應新機會
類似阿里、京東這樣的企業,一年一度的全員信中,往往會伴隨著組織架構的調整。
尤其是在當前電商行業正處于緊張的格局中,傳統電商巨頭面臨著拼多多、抖音、快手等新玩家的沖擊,這時候,頭部企業的組織架構調整往往意味著重大的戰略變化。
從阿里的內部信來看,組織架構的調整集中在阿里云,張勇親自掛帥兼任阿里云智能總裁,并直接分管釘釘。
而從業績表現來看,根據阿里巴巴、京東及拼多多三大電商巨頭發布的2022年三季報數據顯示,阿里巴巴營收為2071.76億元,凈利潤為-224.67億元;京東營收為2435.35億元,凈利潤為60億元;拼多多營收為355億元,凈利潤為105.9億元。
報告期內,拼多多、京東、阿里巴巴的營收增速分別為65.1%、11.4%、3%。從盈利角度來看,拼多多領跑,京東扭虧為盈,阿里巴巴由盈轉虧。
雖然阿里對于虧損的解釋是,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投資的市場價格下降所導致,但總的來看,增速放緩、盈利表現不佳背景下,阿里、京東們所面臨的難題是:解決基本盤的問題、找到第二增長曲線。
事實上,阿里和京東都把重點放在了后者,并且不約而同地將第二增長曲線指向“云”。
就在阿里內部信中公開組織架構調整的重點在阿里云之后,京東科技也進行了一輪組織架構調整。現任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科技京東云事業群云產品研發部負責人曹鵬,任京東云事業部負責人;數字城市群負責人徐豐,任京東科技銷售中心負責人;京東云事業群負責人高禮強,任京東科技解決方案中心負責人,三人均向京東科技CEO李婭云匯報。
相對而言,物流企業的公開信中,對于組織架構的調整并沒有那么高頻。
安能的動作算是比較大的,2022年原安能首席運營官祝建輝辭任以后,安能CEO兼總裁秦興華趕在旺季來臨前發布了全員信,官宣戰略調整以及全面改革。
其中,對于組織架構的最大調整,就是撤銷所有省區,開展營運區總戰狼競聘。組織架構調整的邏輯,是基于戰略的變化,即從之前聚焦貨量規模為王,轉向以降本增效和服務品質提升驅動有效規模增長的戰略,走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線路。
整體看下來,一方面由于行業格局在變,組織架構的調整更多體現在尋找新方向,構建護城河;另一方面則是由于經營環境的突變,企業需要適應新環境從而做出調整。
03戰略調頭,重新認識增長
無論如何,組織架構的調整,一定是為服務企業戰略。
而從不同物流企業的戰略調整上來看,大致可以分為幾個方向:盈利、協同、效率、體驗。
1)盈利
疫情三年,投資熱度也降到了谷底,不僅一級市場的投融資數量與體量大幅下降,即使有幸完成IPO的企業,往往也面臨上市破發、市值腰斬等風險,這種情況下,大家不得不重新認識企業的價值。而盈利能力被看做是企業價值的關鍵。
在福佑卡車的全員信中,福佑卡車CEO單丹丹透露,公司從2022年9月開始實現連續盈利。
在大的戰略上,單丹丹認為:“回歸本質簡單地說,就是要盈利。我們曾一味強調增長,甚至是為了增長而增長,我們需要意識到,蒙眼狂奔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企業要講盈利、講效益,只有活下去才有資格講未來。”
在快運領域,安能也率先意識到盈利能力的關鍵。行業過去以“規模為王”為口號,野蠻增長期的比拼往往比較單維,這也導致了快運行業的企業基本都在虧損運營,部分企業還陷入了“規模不經濟”的惡性循環。安能在率先提出有效規模與無效規模的區別之后,也從戰略與組織架構調整上,開始從貨量規模為王向品質驅動增長轉變,聚焦在企業的造血和可持續增長能力。
2)協同
在京東的一系列的組織架構變動中,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組建新的家電家居事業群。這也就意味著,京東要將家電、家具、家裝業務打通,在其內部人士看來,家電和家居都是京東的傳統優勢品類,此次合并將使京東在居家場景形成閉環,帶來更多的業務協同。
百世也將“協同”作為關鍵詞寫入全員信,自百世快遞國內業務賣給極兔之后,百世開始圍繞“業務聚焦”和“質量提升”進行運營,過去一年,更是通過跨業務協同,推動“質量領先、成本領先、經營領先”的戰略。
因此,對于2023年的展望,百世集團CEO周韶寧表示:“從戰略層面要推動供應鏈、快運、國際業務的深度融合,以質量和客戶體驗為核心,加大精細化管理,提升盈利能力和經濟效益,打造國際化的總和智慧供應鏈服務。”
在“協同”過程中,百世快運也開始走出國門,布局東南亞市場。
3)效率、體驗
以“時效”標簽切入快運市場的匯森,在2021年完成了對壹米滴答的并購后,2022年便開始組織融合與基因的改造,將“時效”和“服務”兩大核心競爭力作為王牌,推動運營精細化、服務產品化,并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壹米滴答總裁饒國榮強調:“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堅持打造物流的核心要素——“時效”和“服務”,滿足客戶需求,重視客戶體驗度,從而贏得市場,贏得機會。”
總體看來,通過全員信的方式,一把手可以將真實的情緒傳達給全員,比如劉強東的不滿、秦興華的堅決…同時,戰略與組織架構的調整的全員觸達,也是企業核心價值觀和經營理念的傳達,激勵所有人把勁往一處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