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擁軍辭任,安能別“三駕馬車
2023年1月10日,安能物流(09956.HK)公告,因工作重新分配,王擁軍辭任董事會主席及執行董事,并不再擔任公司授權代表、公司提名委員會主席、公司環境、社會及管治委員會及戰略委員會各成員,自2023年1月9日起生效。于辭任后,王擁軍仍留在公司并擔任高級顧問,自2023年1月9日起生效。
董事會進一步宣布,于王擁軍辭任后,公司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秦興華及公司非執行董事陳偉豪已獲委任為董事會聯席主席,自2023年1月9日起生效。
此外,秦興華已獲委任為授權代表,自2023年1月9日起生效。秦興華已獲委任為提名委員會主席及環境、社會及管治委員會成員,自2023年1月9日起生效。
王擁軍辭任安能物流董事會主席,毫無疑問是一次人事巨震。其實,在2022年9月1日晚間,安能物流發布公告,祝建輝辭任執行董事兼本公司首席運營官,以投入更多時間于其個人事業。隨后,董事會議決委聘祝建輝為顧問,從2022年9月10日起至2024年9月1日止。
安能物流創立之初,為迅速趕超業內巨頭,創始人秦興華、劉海燕等先后挖來行業資深人士,并將董事長職位讓與王擁軍,由其負責投融資事宜;且將首席運營官讓與祝建輝,由其負責公司日常運營與管理;秦興華僅保留總裁一職,安能的“三駕馬車”成型,自此開啟超百世快運、德邦物流,并于2016年超越德邦,斬獲新一任零擔貨量王。2021年11月11日,安能赴港上市,當日收盤價為13.48港元/股,收盤市值129億人民幣,獲得階段性的成功。
安能的三駕馬車,珠聯璧合:破萬難,共征伐、齊擴張、勇斷臂,零擔稱王,赴港里程碑,當稱業內一段佳話。
此番首席運營官與董事長先后辭任,且都保留象征性的顧問職位,代表安能的“三駕馬車”徹底坍方……
連續出現重大人事變動,安能物流究竟怎么了?
二、白衣騎士救援,資本走向臺前
隨著安能物流在快遞領域投資失敗,2019年開春安能因為資金鏈斷裂遭遇至暗時刻,多省多處分撥因為欠薪罷工......據安能物流財報,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營收分別為53.32億元、53.38億元和70.82億元,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21.13億元、-2.14億元和2.18億元。
2020年1月20日,安能物流官方發布消息,大鉦資本完成對安能物流超過3億美元的投資。于黑暗中見曙光,大鉦資本當仁不讓成為安能物流的白衣騎士,為安能此后再一輪融資及上市保駕護航。
豈止是人事變動,安能物流的股權在上市后也出現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重大調整。
安能物流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董事長)、主要股東王擁軍于2021年12月9日至2021年12月13日期間通過Double Brighten增持了安能物流部分股份。Double Brighten于市場上增持13.2萬股該公司普通股股份,總代價約為120萬港元(即平均價格約為每股股份9.0845港元)。
增持后,王擁軍對安能物流的權益由432,492,804股股份增加至432,624,804股股份,于該公司的持股比例由約37.20%增加至37.21%。截至公告之日,王擁軍通過受控法團持有135,419,983股股份,通過一致行動協議擁有297,204,821股股份的權益。
2022年2月9日至15日,安能物流董事長王擁軍為扼止屢屢下挫的股價,向市場傳遞信心,亦先后5次增持自家股票。安能物流表示,增持事項充分體現王擁軍對該公司未來前景的信心以及對于該公司持續發展的支持,當然最核心的仍然是保持管理團隊在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后對公司的控制權。
截止2022年6月30日,創始人及高管團隊的一致行動人仍然擁有安能物流27.8%的股權,為單一最大股東組別。
隨著祝建輝離任,“三駕馬車”解體。2022年9月30日,安能物流宣布,終止于2021年8月4日管理層股東訂立一致行動協議。并自上述日期起不再就公司事務及管理采取一致行動。于簽立終止協議后,管理層股東不再被視為互相于各自的股份中擁有權益。因此,管理層股東不再為單一最大股東組別。至此,大鉦資本持股24.60%,成為公司最大股東。陳偉豪于2019年加入大鉦資本,為大鉦資本投委會成員之一,參與多個核心領域的投資。
三、快運下半場,道阻且長
2022年8月底,安能物流公布了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中期業績。其中顯示,安能物流營業收入41.39億元,同比減少8%,主要由于零擔貨運總量由去年同期的580萬噸減少至540萬噸,及零擔運輸服務的單價由去年同期460元/噸減少至448元/噸。歸屬母公司凈虧損1.75億元,去年同期凈虧損26.61億元;基本每股收益為-0.15元,期末資產合計為63.29億元。報告中指出,安能業績總體情況受到疫情等客觀因素影響,在2022年有所下滑。
隨著年底疫情突然放開,快運巨頭們都遭遇分撥的非戰斗性減員,嚴重的地方甚至只有30%的操作工在崗,不管安能、百世、中通、壹米滴答還是順心捷達等全國性網絡,都在2022年12月下半月突發分撥大面積爆倉,出現嚴重的擁堵現象,這直接影響了各家的業績。中通快運未能完成預期增長目標,百世與安能等各家快運巨頭都出現了貨量下滑。
安能物流、百世快運、韻達快運幾家先后嘗試向大票零擔擴張,隨著安能“普惠達”在2022年末關停,從小票快運打通更大藍海的努力仍然沒有找到最佳途徑,小票快運幾千億的市場根本支撐不了多家全國性快運網絡的巨頭夢。
2021年7月底,匯森速運并購壹米滴答,2022年3月,京東物流并購老老牌快運王者德邦,彌補了極兔與京東在全國性快運網絡的短板。疫情三年的行業整合與并購,體現了商流巨頭布局生態圈與現金流充沛的二線企業上牌桌野望的等特征。
快運進入下半場,數字貨運巨頭滿幫與貨拉拉也有向零擔快運布局的各種嘗試,也表露了他們的野心。加盟六強與直營兩強構筑的護城河并不夠深不夠寬,或許未來會面對不一樣的的對手。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快運巨頭相爭,道阻且長,在臥倒的2022年,仍然活著是安慰,在2023年還能匍匐前進就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