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起網,兩年擴張,三年上市”,關于極兔在中國市場發展的預言,正在逐一應驗。
自去年簽約梅西代言后,極兔的步子邁得越來越大。從品牌建設到業務拓展再到資本上市進程,看似有條不紊,實則速度驚人。
時間進入2023年,極兔“狂飆”步伐難停,收購豐網、順豐入股再到赴港上市,可以說,在兔年里,極兔確實實現了“兔”飛猛進。
按照極兔上市計劃,其最快可能年內上市,屆時,快遞行業將迎來怎樣的變化?
加上前段時間菜鳥驛站、順豐紛紛表示將赴港上市,那么,與二者狹路相逢的極兔,又將如何攪動快遞資本市場?
| 01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如果說要用一個字總結極兔的發展歷程,除了“快”,似乎沒有別的詞匯更貼切。
因為快,所以市占規模兩年逆襲;因為快,所以讓對手措手不及;也因為快,極兔即將成為上市快遞企業的“6+1”。
自2020年進入中國,極兔就走的“突擊”路線,先是在2019年收購龍邦速遞,獲得國內快遞市場許可證,然后和拼多多合作,實現日均單量2000萬;
接著一比創造2021年行業紀錄的收購,68億將百世快遞納入麾下,一舉兩得,順利進入淘系電商生態,讓市場格局從“四通一達”轉變為“三通一達一兔”。
到了今年,收購順豐豐網之后,極兔日單量穩定在4000萬以上,市占率已經擠進前五。
招股書顯示,過去三年,極兔在中國年包裹量分別為20.84億件、83.34億件、120.26億件,也就是說,極兔只用了三年時間,業務量就增長了5倍。
加上在東南亞市場的25.13億包裹,2022年,極兔處理的包裹總量近146億件。
業務量增長直接帶動市場占有率擴張。
招股書顯示,極兔2022年國內市占率10.9%。
按照2022年快遞公司市占率排名來看,中通(22.1%)>韻達(15.9%)>圓通(15.8%)>申通(11.7%)>順豐(10.0%),也就是說,極兔的市占率已經超過順豐,并且向申通逼近。
極兔的速度,似乎更能體現“中國速度”。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火速擴張的背后,極兔增長的質量也在上升,其盈利能力從招股書中也能略窺一二。
從2022年各家月均單票收入看,極兔的0.34美元(約合人民幣2.38元),已經超過中通的1.34元,接近申通的2.52元。
單票收入的提升,讓極兔的營收增速強勁。
資料顯示,2020年-2022年,極兔營收分別為15.35億美元、48.52億美元、72.67億美元,三年營收近千億,且2022年錄得15.73億美元的凈利潤,扭虧為盈。
短短3年時間,極兔是憑借什么在一個成熟市場當中,撕開一條口子,并且成為改變市場整體格局的“黑馬”?
| 02內外雙網,融合生態
和國內其他民營快遞企業不一樣,極兔走了一條“反抄”路線。先從海外市場起家,然后曲線回國發展。
2015年在印度尼西亞開啟快遞征程的極兔,只用了7年時間,就做到整個東南亞市場第一。按照2022年包裹量計算,極兔東南亞總包裹量達到25.13億件,市場份額為22.5%,超出第二名3倍。
外網建立起來之后,2020年開始布局內網。當時,快遞企業主要采取三類商業模式,即直營、網絡合作伙伴和區域代理。
極兔選擇了第三條,也就是更靈活、更輕便的區域代理模式。
也正是因為區域代理的輕資產模式,讓極兔迅速將外網模式復制進國內,內外兩張網高效聯動。在友商們還在為如何出海發愁時,極兔已經國內國外兩條腿走路。
尤其是在國外市場成為極兔優勢基本盤之后,其在國際業務上的邊際成本遠遠低于友商,相當于形成了降維打擊。
根據極兔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極兔已經擁有104個區域代理及約9600個網絡合作伙伴。
此外,極兔還擁有280個轉運中心,超過8100輛干線運輸車輛,其中包括4020輛自有干線運輸車輛及3800條干線路線,以及超過2.1萬個攬件及派件網點。
至此,極兔自身兩張網互相配合完成作業。
當然,極兔對于生態的理解,并不僅僅在于自身快遞網絡,而是整個產業鏈上的上下游環節。
所以,極兔特別喜歡“交朋友”。
略微梳理一番極兔的朋友圈,從拼多多、百世、淘寶、阿里再到京東、順豐,幾乎都成了極兔的好朋友,要么是合作伙伴關系要么是投資關系,總之有了利益的羈絆,讓競爭敵意消減不少。
此類廣交朋友的策略,也讓極兔面臨的外部競爭環境有所改善。相比剛進入中國市場引發的緊張態勢,如今極兔已經讓市場承認其是快遞產業鏈上必不可少的一極。
在億豹網看來,極兔能夠走到今天,還有一個十分關鍵的因素,那就是其戰略從一開始就十分聚焦,就是要做國內頭部的經濟型快遞公司,靠單量、電商件取勝。
于是極兔一直是采取縱深發展路線,而不是盲目的橫向擴張,因此才可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一路狂奔。
資本對于極兔的戰略選擇,也是十分認可。
| 03上市后的新故事
實際上,在正式遞交申請表之前,極兔背后的資方就是大佬云集,包括騰訊、博裕、ATM、D1、高瓴投資、GLP、紅杉、淡馬錫、SAI Growth、招銀國際等,都是國內外知名機構。
有意思的是,就在極兔收購豐網后不久,順豐就傳出以1%-2%的比例入股極兔,雙方合作或將更加深入。
招股書顯示,2017年7月至2023年5月,極兔已完成9輪融資,累計超過50億美元。
就在5月12日,極兔完成D輪融資,以7.64美元/股融資2億美元。如果以16.97億股總股本計算,極兔這一輪估值達130億美金。
據悉,本次上市極兔幾乎募資5億-10億美元,合理的募資金額,過往的業績基礎,加上有摩根士丹利、美銀及中金公司聯席保薦,相信極兔上市之路難度不大。
難的是,極兔上市后怎么走。
一般而言,上市對于企業發展,相當于裝上加速器。上市后,資金充裕背景下,企業的發展戰略更易落實推動。
按照招股書計劃,極兔將繼續進行重大投資,持續拓展網絡,投入技術創新,向新市場和國家加碼布局,擴大服務范圍,進而擴大全球影響力和國際業務。
這意味著,極兔未來的成本、運營費用還將持續增加,短期內盈利依舊承壓。
但資本看的是企業長期盈利能力。
極兔的全球擴張戰略方向,并非盲目選擇。
其在招股書提到,公司于2022年開始進軍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墨西哥、巴西及埃及,這些地區被極兔通稱為新市場。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2022年新市場名義GDP總值為5.3萬億美元,預計2027年GDP總值將達到7.22萬億美元,人均GDP達到13785.1美元,高于東南亞2027年預計人均GDP 8143.1美元。
人均GDP的提升,意味著新市場消費能力在提升,而消費水平的提升,也將帶動電商的發展,從而帶動快遞業務發展。
招股書顯示,新市場電商滲透率也在增長。其電商零售市場交易額從2018年的324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857億美元,復合增速為27.5%。并且預計2023年至2027年的復合增速仍能達到22.6%,其規模將于2027年達到2431億美元。
因此,短期來看,極兔并不用急于盈利,就像其創始人李杰的口頭禪“加盟商先準備好虧兩年”。
對于一家即將上市的企業而言,增速比虧損更值得關注。
回望資本市場上市企業多年發展規律,大部分企業前期虧損擴張,用大量資金資源進行市場建設,都是為未來長期盈利做伏筆,互聯網企業如此,快遞企業亦如此。
如若成功上市,極兔將獲得更多助力。不僅僅是對業務規模擴張有利,對于如今行業整體提質的需求,也是一大利好,能夠讓極兔的服務,從做大到“做精”。
目前,東南亞市場,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調查,就凈推薦值(NPS)而言,極兔環球的平均得分為8.4分(滿分10分),在速度、時效及服務質量滿意度方面屬同行最佳。
國內市場,根據中國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極兔2023年前三個月的百萬單遺失率為0.32件、百萬單投訴率為0.78件及百萬單有效投訴率為0.02件,低于同時期內行業平均水平(分別為百萬單2.88件、百萬單10.29件及百萬單3.16件)。
因此,不論是業務規模“做大”市場還是快遞服務“做精”水平,極兔都已經構建了一個基礎線水平。
上市,就是極兔躍過基礎線,邁向新臺階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