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阿里“永遠不做快遞”的宣言類似,順豐在赴港上市一事態度上的轉變,市場同樣并不意外。
2020年時,關于“順豐控股考慮在香港IPO,募資50億美元”的傳聞不脛而走,而彼時的順豐控股似是對赴港上市的意愿并不大,專門發布一紙澄清公告,明確表示“沒有赴港上市計劃”。
時過境遷,當2023年市場再次傳出順豐即將赴港的消息時,順豐一改此前堅決態度,選擇緘默處理。不出意外,8月初順豐控股正式宣布赴港二次上市計劃,并于當月末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文件。
時間在變,人也在變。曾經“永遠不做快遞”的聲音越來越模糊,在“菜鳥”成立十周年之際,不僅宣布將啟動赴港上市計劃,還親自下場做了自營快遞品牌“菜鳥速遞”。
國內物流企業掀起赴港上市潮,不僅是大勢所趨,亦是形勢所迫。除了順豐、菜鳥、極兔這三家即將登陸港交所,京東物流、中通快遞、安能物流,以及順豐集團旗下的順豐同城、嘉里物流等物流企業均已在港股成功掛牌。
| 01再大的市場也有極限
實際上,國內快遞企業的出海雄心早在2006年就開始展露。10余年來,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圓通、順豐、申通、韻達、中通和百世等先后成立國際公司,通過收購等動作為出海計劃謀篇布局。
只是近幾年來隨著國內快遞行業愈發內卷,大多數快遞企業海外擴張無暇顧及。從2019年以來,行業整體單票收入不斷減少,“以價換量”讓整個行業疲憊不堪。
即便是順豐控股,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年營收額超2000億元的快遞企業,近幾年營收增速明顯趨緩。2020年至2022年,順豐控股營收增速分別為37.25%、34.55%、29.11%。同時,公司毛利率也在下滑,由2020年16.35%降至2022年12.49%。
2023年上半年,順豐控股實現營收1243.66億元,同比下降4.38%;歸屬凈利潤41.76億元,同比增長66.23%。這是順豐控股自2017年上市以來中報營收首次出現下滑。而同比大漲的凈利潤,也是受近兩年基數較低影響,如拉長時間線來看,實際上順豐控股凈利潤增長的步伐并不明顯。
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中,快遞企業一次次打出“低價”王牌,更像是無奈之舉,并不具有持續性。接下來,如何在價格維度之外找到自己的優勢,將會成為企業的競爭重點。
快遞行業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同時也面臨著自身的瓶頸期,要知道隨著電商消費滲透程度越來越高,可供開發的新市場畢竟有限,而面對這樣的存量市場,快遞企業之間的競爭卻是同質化的,再快的物流,再大的市場,也終究有極限。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快遞行業已然沒有機會,相反,在許多方面快遞業依然有轉型升級的空間。一方面,新電商、新零售模式不斷更新,對于快遞業有了更高的服務要求,比如前置倉、即時物流、冷鏈物流等;另一方面,部分快遞企業也正在利用自身物流和網點布局上的優勢,加快向多種經營模式轉變,例如有的快遞企業試水直播帶貨,并取得一定的突破。
| 02抱團破局理論上不錯
相比這些新模式之外,從數據上來看,盡管國際快遞業務在快遞行業內占比仍然有限,但卻是增速明顯,不斷增加的跨境貿易和跨境電商,正在為快遞業提供新的業務量。
無論是從提升品牌競爭力出發,還是未來戰略布局方面,國內快遞行業的利潤空間不斷縮窄已是既定事實,走向海外似乎成為各大企業一致的共識。
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本身對于快遞行業認可度就比較高,深受投資者和機構青睞,對于正想方設法推進國際化戰略的物流企業們而言,無疑是一方寶地。這或也是為何如此多企業齊聚港交所的原因之一。
極兔同樣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極兔招股書中,順豐控股持有極兔1.54%股權的市場傳言也得到驗證。這一合作引發了業內的關注和討論,對于中國快遞行業的全球化之路有著重要的啟示和影響。
順豐和極兔都是中國快遞行業的佼佼者,但在國際化方面卻有著不同的特點和優勢。順豐在航空運輸方面擁有自己的航空公司和機場,為其國際化業務提供了基礎能力。而極兔則是一家從印尼起家,隨后開拓中國市場的跨境電商服務提供商,其國際化和本土化能力是其優勢之一。
通過與極兔全球的合作,順豐將能夠借助后者的國際物流渠道和跨境電商服務能力,提升自身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拓展海外客戶資源,進一步加強國際業務的拓展。而極兔則可以利用順豐的航空運輸優勢,提高其跨境物流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增強其服務質量和客戶滿意度。
從理論方面來看,兩者的結合完美無缺,但實際操作層面,在本土市場風生水起的中國快遞企業能否走出去,適應海外市場并取得一席之地,考驗著投資者和經營者的智慧。
畢竟,各地外部經營環境不同,本土既有的成功經驗,不見得能夠被完全復制,抱團的同時,更多還得依靠自己的力量。
| 03出海的挑戰才剛開始
走向海外已成共識,與其他快遞一樣,順豐選擇的切入點同樣是東南亞市場。對于順豐來說,拓展全球業務的第一步就是聚焦和鞏固東南亞業務。
對于公司的國際化戰略,順豐方面表示,未來將繼續聚焦建設亞洲的直營核心業務,美歐流向以合作模式、非洲中東等地以代理模式為主。
2021年9月,順豐控股以175.55億港元的價格收購嘉里物流51.5%的股權,將其打包裝入“供應鏈及國際”業務板塊,該業務營收額由2020年134.16億元增至2022年899.17億元。在近兩年順豐增幅逐年趨緩的背景下,該板塊成為帶動順豐控股營收的最大變量。
在快遞行業全球化進入深水區階段,中國快遞公司面臨著諸多挑戰?!肮溂皣H”業務在2023上半年成了順豐唯一收入下滑的板塊,營收同比下滑36.31%至288.57億元,凈利潤轉虧至-3.08億元,上一年該數據為16.89億元。
跨境物流包含跨境運輸、海外清關、倉儲中轉等諸多環節,且海內外市場存在著較大差異,需深度理解當地風土人情及市場特性。此外,國際市場的競爭也十分激烈,全球化意味著更高的風險和成本,比如匯率波動、政策變化等都可能對快遞公司的運營造成不利影響。
而從國際快遞業務看,目前近9成的國際快遞市場業務已被“國際三巨頭”所壟斷,國內快遞企業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聊勝于無。無論是體量、業績增速,還是服務多元化,都存有一定差距。目前,UPS的市值已超14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已超萬億元,而順豐控股市值只有2000億元左右,只有UPS的五分之一。
事實上,對于出海的快遞企業來說,搭建完善的干線與末端網絡才是構建核心競爭力之本,快遞行業勢必會掀起一場有關基礎設施建設的比拼賽,其中菜鳥、極兔已在多個國家建立起中轉與末端網絡。
即便如順豐控股,在國內航運領域已形成“護城河”優勢,但面對跨境業務這塊難啃的骨頭,投資、收購,以及基建搭建都需要大量的財力來支撐。這些因素,也成為他們急需上市融資的關鍵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