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價格戰盡管三年前就被叫停,但整個行業仍深陷內卷漩渦。
作為通達系中業務規模、經營利潤等指標都穩坐頭部的中通,前期市場份額積累的優勢,為其在普遍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快遞時代,爭取了一定的“騰挪空間”。
利用這一空間,中通為長期發展“置換”了一系列新質增長動力。
近日,中通公布了其今年1-8月的助農戰績,數據顯示,截至8月,中通快遞承運的農村地區包裹超過93億件,其中農村上行件同比增速達到43.77%。
和農村地區包裹“全速前進”形成對比的是,中通的市場份額在二季度較去年同期下降2個百分點至19.6%。
億豹網發現,砍掉不賺錢的包裹,事實上,這是中通“有意而為之”的結果。自中通2021年主動“止戰”以來,其掌舵人賴梅松已經連續多次提到要“跳出通達系”,形成差異化、品質化競爭力。而潛下心來,沉入“難搞”的農村市場,是中通選擇的道路之一。
從最新的助農成績單來看,中通試圖跳出通達系“反內卷”之路,走到哪一步了?
進村下鄉,助農上行
從2014年“快遞下鄉”工程啟動,至今恰好整整十年,這十年間,中通快遞助農上行走得越來越快、也越來越穩。
2023年,中通全網年發貨量超500萬件的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項目達24個,涵蓋福建茶葉、東北大米、陜西蘋果、四川柑橘、山東大蒜等眾多農產品;承運的農村包裹超109億件,其中農村上行件同比增幅超33%。
時間進入2024年,中通進村下鄉進一步加速。數據顯示,今年1-8月,中通農村上行件同比增速達到43.77%。
支撐農村業務包裹量上升的,是中通在鄉村地區持續不斷的網絡建設投入,包括進村進組擴張和駐村設點方面。截至今年8月,中通快遞通過各類方式實現快遞進村組超27.7萬個;在駐村設點方面,中通自有品牌村站及合作建站數量超過3.3萬個。
持續投入獲得市場和農戶的積極認可反饋,目前近20個中通項目入選“快遞服務現代農業示范項目創建名單”。
進村下鄉無疑是多贏的場景,億豹網認為,一方面中通為探索農產品銷售新渠道,促進農民增收,激發鄉村經濟活力做出貢獻;另一方面,中通提升了在農村市場的品牌知名度,為其進一步開墾農村廣袤市場提供了助力,要知道,如今我國每天超4億件快遞包裹被攬收,其中1億多件就在農村地區流動。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2.5萬億元,同比增長12.9%,比2014年增長近13倍;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5870.3億元,同比增長12.5%。
可以說,農村快遞市場的紅利期,正在逐步釋放。
跳出內卷,技術先行
快遞業所謂“內卷”,主要體現為過度競爭和低質量服務,導致行業健康發展受限,服務質量下降,以及基層員工和網點的利益受損。
如為爭奪市場份額展開價格戰,短期內可吸引更多客戶,但長期來看,利潤空間壓縮,企業難以投入更多資源進行技術創新和服務升級,服務質量隨之下降。
更為嚴重的是,快遞內卷影響上游產業鏈電商的發展,對整個生態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解決內卷,推動高質發展,成為快遞企業的必答題。
作為業內最早表示要跳出內卷的人,中通以進村助農為切入口,跳出快遞業唯規模論的評價體系,主動去農村“開荒拓野”。
億豹網認為,想要做好“快遞進村”,最關鍵的是做好“最后一公里”,這才是打通縣鄉村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的核心所在。
因此,需要聚焦低空、冷鏈、包裝等重點領域,不斷推動技術創新,才能提升快遞服務現代農業的穩定性、便捷性和綠色化。
以中通在云南打造的首個“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為例,通過中通快遞,每天有250噸、近300萬枝鮮花從云南發出。而為了進一步確保鮮花品質,中通因地制宜地推出“航空+冷鏈+好快”綜合物流方案,相關冷鏈技術成為重要支撐。
又比如,在包裝方面,以山西永濟中通網點為例,單獨設立生鮮客戶服務小組,協同果農采摘,制定運輸線路,為蘋果和葡萄穿上“新衣”,用專業包裝保證運輸質量。
至于低空方面,就在9月20日,中通在成都市新都區開啟多式聯運配送新模式,無人機“快遞員”正式上崗,首站就是清流鎮水梨村。
據了解,飛機停穩后,等候在接收點位的中通快遞員從無人機貨箱中取出包裹清點后放入無人車,再由無人車將包裹轉運至村里的各個驛站,最后精準投遞至收件人。
服務下沉,品質前行
關于中通進村下鄉,業內人士評價其打造了快遞進村新樣本。
實際上,中通進村下鄉,不僅是網絡基礎建設下鄉、物流快遞前沿技術下鄉,其服務品質也同步跟隨下沉,做到高標準、高統一的服務水平。
以云南鮮花市場為例,自2013年云南中通與東方航空達成戰略合作以來,航線覆蓋全國40余座城市,每日可承運100噸到150噸生鮮產品,中通已實現全國主要省會城市鮮花24小時內送達,鮮花時效提升3小時。
或許正是得益于在全網服務質量方面孜孜不倦的追求,中通快遞的客戶滿意度、美譽度也在2024年獲得了新名號。
根據中通今年發布的ESG報告,其客戶綜合滿意度94%,同比增加3個百分點。同時,通過持續布局“快遞進村”,幫助快遞進村下鄉,幫助鄉村特色產品上行,2023年中通年發貨量超1000萬件的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為12個,獲得“2023年助力鄉村振興貢獻獎”。
包括近期發布的《英圖博略中國最佳品牌》榜單中,中通和順豐成為上榜的唯二品牌。據了解,Interbrand從消費者和財務狀況兩個角度,從品牌化產品和服務的財務表現、購買決策過程中的品牌作用力、持續貢獻于未來收益的品牌強度三個關鍵維度來評估品牌價值。
也即是說,正如中通賴梅松所期待的,中通已經在品牌認知度和客戶滿意度方面,一步一腳印跳出“通達系”。
億豹網了解到,跳出通達系內卷,不代表中通放棄增長,而是要在基本盤穩固的前提下,保持高質量的成長。所以中通一直堅守不做虧本件底線,以最新財報數據為例,雖然市占率下跌,但是中通的單票收入與利潤規模維持穩定,在上半年營收206億元,同比增幅10.5%。
回望中通發展歷程,雖然是中國民營快遞上市公司中成立最晚的一家,如今后來居上,也并未在激流猛進中失去理智,而是果斷選擇轉型發展,或許在快遞競爭這場暫時看不到盡頭的馬拉松中,耐力型選手中通,能給出市場超預期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