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點半起床,5點趕到站點分揀,7點開始派送……史上最長雙11的快遞業務量有點超出預料,甚至創下了單日7.29億件的新紀錄,讓快遞小哥們忙得措手不及。
億豹網短視頻平臺上,雙11快遞小哥勞動強度問題再度引發討論,由于長時間貨量居高不下,小哥連續高強度作業,有的小哥每天要持續工作15個小時,甚至有小哥因此發生意外。
一位小哥吐槽說,近半個月以來,每天早上6點到崗,到晚上十一二點下班,高峰期到凌晨2點也屬正常,如果遲到就會被處罰,站點內很多小哥已經累倒了。有的公司甚至給小哥專門購買雙11意外險,降低他們發生意外的風險。
雙11大促期間,快遞小哥往往要處理日常2倍的業務量。“在比較忙的時候,我們的快遞員要到晚上10點左右才能下班,但平時他們一般在晚上8點左右就能完成所有派送任務。”一位站點負責人表示,現在小哥每天需要處理的快遞數量大約在180件以上,最忙的時候我們下班都沒有固定時間,什么時候干完,什么時候下班。
“現在的工作量比之前翻了好幾倍,如果客戶在早上預約上門取件退貨,通常要到中午或稍晚一些才能完成取件”,一位小哥表示,平臺在旺季放松了時效考核,才讓他們有喘息之機。
億豹網發現,即便工作量成倍增加,但小哥的收入在旺季并沒有明顯增長,很多小哥吐槽,只是比平時多了幾百元而已。雙11大促,快遞小哥“扛下了所有”,誰來保障他們的休息時間呢?
“我干了三年快遞員了,一年從頭到尾除了過年放假,平時一天休班都沒有,包括惡劣天氣,刮風下雨也要派送,否則就可能被罰款。找人替換還不好找,因為新來的人不知道地方,派送困難。建議出臺保障快遞員合理休假的措施。”
“快遞員每天穿梭在車水馬龍的大街小巷,一旦與他人發生人身或者財務糾紛,可能還要承擔高額賠償,目前沒有任何人身保障,小哥群體的社保制度亟需完善。”
的確,正如上述小哥所言,快遞員不是一個空洞、抽象的符號,而是生動、鮮活的個體,他們不是不知疲倦的機器人,也不是沒有情緒情感的兵馬俑,只有讓他們張弛有度,勞逸結合,才能讓勞動更加穩定可持續。
在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快遞行業準入門檻不高、工作時間靈活、“干得越多掙得越多”的激勵回報機制,驅動著許多人為了生活而奔跑。然而,小哥也是社會中的人,不論是家中有事,還是身體疲憊,抑或累積的壓力和負面情緒,他們也需要休息與釋放。
之所以小哥請假難、休息難,主要原因在于快遞末端的人手相對短缺,每個小哥固定送幾個小區幾棟樓,如果你請假了,就需要其他同事過來代班,別人對這個區域又不熟悉,小哥一旦請假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工作量。
億豹網認為,無論是旺季還是平日,總部需支持網點增加一部分機動人員,讓小哥們輪流休息。有的網點為了降低小哥勞動強度,上馬自動分揀設備,小哥再也不用起早參與分揀,大大提升了幸福感。
與此同時,多地也出臺了保障小哥休息的集體合同與相關規定,但執行起來效果各異。也有業內人士建議,主管部門應該制定相關舉措,通過暫停系統使用等手段,強制小哥每月休息三到五天,保障小哥身心健康的同時,也體現出快遞企業的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