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7695億元,同比增長4.4%,增速比城鎮還高1.2個百分點。在亮眼的消費數據背后,是快遞企業持續推進“快遞進村”,暢通農村寄遞“最后一公里”的積極助力。
近年來,圓通通過“快遞+”產業模式以及數字化工具等手段,推進“快遞進村”、助力鄉村振興。截至目前,圓通在鄉村建設自有驛站數量超3.8萬個,覆蓋鄉鎮數近2萬個,共吸收超10萬人就業。
在總部和省區的支持下,圓通江蘇常熟分公司今年以來在“快遞進村”工作中取得顯著成效,已完成下屬4個鄉鎮村的終端升級改造,總共開設驛站30家,落地快遞柜29組,其他鄉鎮分部也在積極推進中。
“目前我們每天的派件量超14萬件,其中鄉村派件量占三分之一,而鄉村區域面積占了分公司負責區域的三分之二。地廣人稀、單趟派件距離遠,操作難度相當大。”陶周成表示,根據省區和總部終端團隊的指導建議,常熟分公司采取終端網格化布局,將鄉村區域劃分為16個分部,并根據終端建設難易度排序,由難到易地“逐個擊破”。
“以冶塘鎮分部的王莊區域為例,這里每日派件量近800件,但派送范圍較廣,與無錫、張家港交界,派件壓力相當大。這個區域也成為我們鄉村終端建設第一塊難啃的‘硬骨頭’。”陶周成介紹,常熟分公司多次前往王莊實地考察,分析區域地理位置特點,調研當地居民快遞服務體驗,最后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媽媽驛站+快遞柜”組合模式策略。
常熟分公司首先在王莊區域內的鄉鎮核心區域開設媽媽驛站,隨后在周邊的自然村鋪設快遞柜,科學、合理地聚合派送站點,提升派送效能。終端升級改造的效果非常顯著,哪怕是雙‘11’旺季期間,派送時效也依舊非常穩定,與此前相比,提升近2小時。
“以往我們村里人想要收寄快遞都非常不方便,現在到村口就有圓通的快遞柜,鎮上也有圓通媽媽驛站,這種便利感是非常切實的。”冶塘鎮的一位農村居民贊許道。
“根據冶塘王莊區域的成功經驗,我們繼續推進其他分部區域的終端建設,但模式并不能機械地粘貼復制,針對不同地區,還是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策略。”
據陶周成介紹,例如在虞山鎮大義分部,自然村數量多且各村件量密集,分公司便采取以相鄰村落為單位整合鋪設快遞柜的模式,當地村民對此接受度普遍較高。而海虞鎮福山區域,由于派送件量小、密度低,則更適合在鄉鎮核心區域設立媽媽驛站,以點帶面地將快遞服務輻射到周邊村落。
此外,分公司還計劃引入無人快遞車等快遞行業“新質生產力”,年底準備投入2輛無人車進村“上崗”,進一步提升派件效率,優化鄉村居民的快遞服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