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先生;圓通速遞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張小娟女士;商學兵先生;中通快遞副總裁、中通研究院院長金任群先生韻達速遞總裁、特別助理產業部總經理黃春林先生等“三通一達”大佬及數百位快遞老板齊聚“2024新石器無人車生態大會”,共謀無人配送規模化落地發展大計。
大會進行到半程時,圓通速遞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張小娟女士,在百忙之中趕到現場,新石器無人車創始人兼CEO余恩源在舞臺上特意對她表達深深的感謝。
夠實力,才敢“與君行”!
新石器無人車憑啥“卷”贏快遞大佬的心?
15年來,新石器從未忘卻物流人的初心:只為“打造出一款快遞行業最需要的無人車產品”。如今生態大會上展示的三款拳頭產品X3、X6、X12,高度適配各大快遞場景、顯著的降本增效優勢,自然“俘獲”了一眾大佬的心。
降本增效用數據說話!
“無人車作為一個人工智能時代的工具,唯一的使命就是給客戶降本。怎么給客戶降本?就要把自己卷到極致,把行業卷到極致,把成本卷到極致。給客戶省錢,給渠道伙伴創造利潤。”
余恩源用一組數據,告訴大家新石器無人車“能有多省錢”。一臺新石器無人車X6一趟500票,一天4趟,配送2個驛站,單程10公里,單車單日可送2000票,單票快遞成本可下降50%,如果投放5臺無人車,一天就可以配送1萬票,配合自動分揀和無人驛站,這5臺車可以充分滿足一個網點半徑10公里的驛站直發需求,單票綜合成本可以降低2-3毛錢,這對于“分厘必爭”的快遞行業,無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目前X6這款車已在多地投入運營,網點的相關負責人對這款車也信心滿滿,“隨著無人車應用規模的擴大,X6降本增效的效果將更加明顯,快遞小哥的派送效率也會與日俱增。”
“新石器的每一款無人車,都是從真實的業務場景中摸索出來的。公司的高管、技術人員都要深入到一線業務中去,跟快遞小哥、網點老板們打成一片,望聞問切中了解他們工作中的難點、痛點,然后‘對癥下藥’,然后造出最適合他們的無人車。”
從現場播放的視頻畫面中可以看到,新石器無人車X3、X6正在全國各地“服兵役”。今年10月陽澄湖大閘蟹上市的黃金期,X6便很好地承擔起了收寄點/湖邊村落到陽澄湖中轉場的運輸工作;某生鮮平臺引入X3,前置倉時效提升了 50%,訂單量增長30%。
就像余恩源所說的,無人車天生是一個四維的運輸工具,除了在三維世界移動,它還非常適合在時間維度上延伸。他預測夜間配送有望成為下一個極具市場潛力的場景。以新石器無人車X3為例,它可以晚上9點后出門工作到凌晨6點,每晚可運輸至少10趟以上,非常適合快遞配送和商超供應鏈的應用場景。
新石器要做商用車的“特斯拉”
大會現場,新石器還展示了新石器無人車的真實運營情況。僅杭州地區,無人車部署規模已超過200臺。接下來,公司整體的部署規模會以幾何形式快速增長。而支撐如此大體量的規模,自然離不開“強大的技術支持”。
目前,新石器無人車感知設備配置:12 個高清攝像頭(4600萬像素)+ 1 個激光雷達+254TOPS的Orin計算平臺。算法則是基于 Transformer 架構的視覺 BEV 算法。面向末端配送服務,具備室內、園區、公開道路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L4級自動駕駛能力,可以實現點位到點位的自動通行和車位自動停泊。
不僅如此,新石器還搭建了4D One Model端到端架構,使無人車具備全天候、全時段、全場景的道路通行能力,不管是夜間、雨天、霧霾,還是土路、窄路、閘機口,都能穩定行駛。
要想做好無人車,不僅要對自動駕駛技術持續投入,還要抓好生產。“出廠即可用”,在余恩源看來,把無人車交付出去,必須保證高可靠性。為此,公司自研全自動化標定系統,標定時長小于215秒(人工標定一輛車需要一天)。
“另外,還要確保無人車下線的時候做100%的檢測,所以我們研發了從生產到標準化研發測試體系,涵蓋175項零部件測試、679項整車測試、單車耐久測試里程超30萬公里”。余恩源預計,“2025年新石器年產能將實現30000臺,平均10分鐘就造出1臺無人車。”
除了多拉快跑,可靠好用,還要有路權
“我們絕對不能接受車在路上跑著突然被扣下來,這對于運輸效率是極大的影響。”現場一位快遞網點老板說道。
為了讓無人車的運營更合法合規,新石器一直在不斷強化“路權”方面相關工作。“我們已經在和北京、杭州等城市共建路權平臺申報系統。我們希望從牌照的申請、路線申請、路線更改,交警管理,事故的處理等方面,構建一個線上平臺。然后能把它并到智能網聯平臺,并到公共管理平臺。一旦實現電子化管理,我們就和管理部門、發放牌照部門、交警部門等連接在一起,實現規范化管理,長期平穩地營運,才是最關鍵的事情。”余恩源說道。
大會現場,他還跟大家分享了一組數據:2068萬公里-L4里程行業第一;2310輛車-交付規模第一&牌照數量第一;93個城市交付部署能力第一。
“這是自動駕駛圈的重大突破。 2024年無人配送車跨過了千臺級交付大關,但是,大家還沒有分出真正的高低來,明年將是萬臺級交付能力的大比拼。誰能率先完成,誰就可以把這個賽道、這個市場建立起來了。”余恩源坦言:“現在壓力已經到了我們這邊,如何能讓快遞物流公司用好成千上萬輛無人車,這是整個行業從未有過的挑戰,但我們有信心把這件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