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業投融資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
資本市場的戰略布局,往往是預測行業未來走勢的重要風向標。
2024年,盡管國際形勢復雜、經濟復蘇緩慢,物流行業仍展現出強大韌性和吸引力。運聯智庫根據公開資料整理發現,2024年物流行業投融資事件達69起,公開融資額約132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23年的84億元有顯著增長。
一起來看一看,2024年物流行業投融資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
數智化物流備受資本青睞
物流愈加高效、智能
智慧物流的不斷推進,使得近幾年智能化倉儲、分揀、無人機和無人車廣泛應用,物流行業裝備加速升級,效率不斷提高,物流速度不斷刷新著人們的認知,智能物流技術已崛起為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強勁動力。
從融資階段來看,2024年物流行業的投融資輪次集中在A輪和戰略投資;從投融資數據上來看,數智化物流領域如新能源車、無人智能駕駛、智能物流設備等賽道受到資本關注。
1)智能駕駛領域融資金額占比較高
2024年以來,無人/智能駕駛行業迅速崛起,約36%的投融資金額進入這一領域,且每筆融資均超過億元。
2024年伊始,斯年智駕宣布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這也是斯年智駕自成立以來的第六輪融資;
5月,鑒智機器人獲投資3000萬美元,本輪融資將用于推進公司高階智能駕駛方案與“多合一”雙目立體視覺產品的規模化量產,以及端到端自動駕駛等前沿技術的產品化落地。自2021年成立以來,鑒智機器人已經完成第6輪融資。
其中,還有智能駕駛企業在一年內實現多輪融資,且在成立以來短時間內實現超5輪融資。
2024年葦渡科技分別在1月、2月、4月完成了三輪融資。這些資金將用于進一步助力企業新能源智能駕駛重卡的量產、產品研發、市場拓展和團隊建設。目前,葦渡科技已累計完成6輪億元級融資,并計劃在2025年分別在美國和歐洲開啟交付。
九識智能分別在2月和11月完成一億美元融資。成立于2021年的九識智能,專注城配自動駕駛。截至目前,九識智能已完成三輪融資,已在130余個城市運營超前臺無人車,累計送單量超1億單。
3月,國內礦山無人駕駛企業易控智駕獲超3億元C++輪融資,資金將用于露天礦無人駕駛運輸解決方案的研發和商業化。易控智駕半年內合計完成超7億元股權融資。自2018年5月正式成立以來,易控智駕累計共完成7輪融資。
同是3月,新石器無人車完成6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將繼續推進技術研發和全國交付。新石器已獲得國內30多個省市的路權牌照,并與多家頭部物流快遞公司完成技術和商業效率驗證,在十余個城市實現批量交付。
從這些融資案例可以看出,具備成熟產品和批量化交付能力的企業更受資本青睞。
商業化運營對自動駕駛企業至關重要,領先企業的商業化試運營區域已擴展至一線城市,市場規模顯著增長。麥肯錫預測,到2025年,我國低速自動駕駛汽車年銷量將達19萬輛,其中物流配送領域將達到8萬輛。世界經濟論壇預測,到2030年,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需求將增長78%,配送車輛將增加35%。
智能駕駛行業的發展已成為新趨勢和新方向。
2)無人貨運飛機規模運營,推動“低空物流”發展
無人機技術的發展為物流行業開辟了新的競爭領域,即“低空經濟”。資本市場和各大城市對此表現出濃厚興趣,紛紛布局。
2024年1月,低空經濟領域的初創科技公司微至航空科技完成數千萬人民幣天使+輪股權融資,此輪資金將用于研發團隊擴充和樣機制造;
1月和10月,致力于打造大型無人貨運飛機的白鯨航線分別完成數千萬元和1.2億元融資,資金主要用于用于W5000型號無人貨運飛機的研發和總裝。
W5000是全球最大的無人貨運飛機,最大起飛重量10.8噸,最大業載5噸,航程2600公里。并在2024年10月18日于白鯨航線的常州生產基地成功總裝下線。
除了投資人的聚焦,多個城市已啟動低空物流項目,低空經濟在物流領域快速發展。如無錫、粵港澳大灣區、合肥、長沙縣、江西、河南、浙江臺州等地的無人機配送首飛,以及深圳的小微型低空經濟服務站和武漢的18條低空商業試點航線。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通用航空飛行器保有量約3173架,無人機注冊數量達126萬架,飛行時長達2311萬小時,同比增長11.8%。中國有約2000家無人機設計制造單位和近2萬家運營企業。
與此同時,企業也在加快相關業務創新,如順豐、京東、美團和東部通航等也在加快無人機物流業務的創新和擴張,其中,截至2024年9月底,美團無人機商業化訂單已超過36萬,根據ARK Invest“BIG IDEAS 2024”數據,美團無人機運營規模位列全球第一梯隊。
低空物流作為低空經濟的重點發展方向,隨著航空運輸網的建設,將廣泛開展應用試點,效率優勢將更加明顯,成為推動低空飛行活動增長的重要力量。
3)智能物流裝備行業面臨挑戰與機遇
物流裝備行業小而散,整合需要加速。2024年以來,物流裝備制造行業發生了多起并購案例,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提升經營質量和市場價值,為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持。
其中,粵十機器人在2024年內完成了五次融資,為行業之最。
科創型企業具備技術實力和創新性,但盈利能力和規模不足,通過與盈利能力強、體量大的企業合并上市,提升行業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同時,鼓勵聯合研發和技術資源共享,降低研發成本,提高效率。有機構預計到2027年,中國智能物流裝備市場規模可達到1,920.2億元,未來五年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8.3%。
物流行業背后
站滿了“國資投資人”
可以看到,國家隊的入場案例也在不斷增加。
今年以來,國家多次提倡并鼓勵有條件的的地區充分利用現有股權投資基金,探索市場化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和政府產業基金,旨在展示地方產業政策和增長潛力,同時增強城市的品牌形象和吸引力。
2024年,政府產業基金在物流領域的投資項目逐漸增多。比如,毫末智行和新石器無人車的投資方中都有“國家隊”的身影,如成都武發基金、湖州長興和亦莊國投等。
4月,派迅智能獲得超億元戰略融資,背后有安徽國控和創谷資本的支持;新能源智能重卡領域,零一汽車獲近億元A輪融資,背后有蘇州國發創投的支持;卡爾動力獲6億元資金支持,其中就有鄂爾多斯市國投集團的支持;DeepWay深向也吸引了大灣區基金、合肥產投等地方政府投資。
未來,帶有“國家隊”背景的投資方將愈加增多。
物流行業熬過了價格戰、翻過規模“山”,現已進入服務質量和綜合實力的比拼階段。
總的來看,智能物流設備、綠色供應鏈、跨境物流等細分領域持續受追捧。同時,新能源重卡和智能駕駛的融資事件在增加,預計未來科技含量高的頭部企業將具備更強競爭力。
物流行業的下一個投資機會在哪里,歡迎來到運聯年會:2025趨勢與預測大會現場,共同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