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營快遞歷經30年滄桑巨變,第一批快遞人已不再年輕,即便到不惑知天命之年,依然會強烈感受到各種困惑的推背感。
敢于直面人生,感受人生波折的苦樂,經受行業周期的考驗,這不是絕世英雄小說般的故事,這是每一位用雙手為自己和家人編織幸福生活的普通快遞人本然的生活狀態。在這個意義上,每一個這樣的你,都是英雄。
不惑是不確定中的結構涌現,是危機中萌發的生機。畢竟身處變局中的快遞人,唯一不變的只有變化本身。2025年,我們看到了比過去幾年更多的確定性,我們繼續為你加油,因為我們就是你們的一部分。
趨勢一市場仍有增量空間
柴米油鹽醬醋茶,快遞小哥送到家。傳統電商增速放緩的同時,快遞業務量增速依舊停不下來。2024年,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大關。
年人均收快遞超100件,平均每秒產生5400多件快件,最高日業務量超7.29億件,月均業務量逾130億件,月均業務收入超1000億元……消費者只需在手機屏幕上輕輕一點,快遞小哥最快當天便可送達。
一條條流動的分揀線,一輛輛疾馳的快遞車,一件件如約抵達的包裹……不僅展現了快遞業發展的強大韌性,更彰顯出中國超大市場“基本盤”沒有變,消費分級的增量仍在延續。
展望2025,快遞業務量仍有望保持20%左右的增速,但會呈現總體放緩,且地區、平臺不斷分化。直播電商、進村、出海,將繼續成為增量的生力軍,快遞企業需及時把握市場變化,適時調整發展戰略。
趨勢二 漲價漲派費阻力重重
盡管行業增量仍存,但頭部快遞的爭奪同樣激烈。在既要業務量,又要利潤的態勢下,快遞漲價就成為一個不可能完成的課題。
行業要想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有高質量服務,而良好的服務需要合適的利潤來兜底。近兩年來,不少一線網點虧損成為常態,末端網點連年虧本經營,已經嚴重影響行業健康發展,來自產糧區的企業總部都持續虧損,更何況末端的一線網點。
各級主管部門在2024旺季前啟動新一輪反內卷號召,意義不同尋常。快遞從業人士都明白,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漲價。基于總部的業務量考核,再加上各品牌之間的報價差越來越小,網點通過漲價實施自救,能否真正落到實處,就考驗各自的功夫了。
不過讓網點最為擔心的是,盡管不少地區發貨費漲價了,但相應的派費不上漲,對大部分網點來說,漲價的實際作用就微乎其微。快遞漲價不應局限于發貨費上漲,網點派費上漲才是保障末端穩定的關鍵因素。至少在2025年,大面積派費上漲并不現實。
趨勢三降本增效中內卷難破
包郵體制無法打破的情況下,價格戰自然不會落幕。只要價格戰持續存在,末端服務質量提升就存在很大障礙。
業務量持續上漲,快遞單價卻不斷下降,無論是快遞總部還是一線網點,只好向降本增效要利潤。
運輸、分揀、人力、組織架構等,這些環節成為降本增效的主戰場。最近傳出消息,某頭部快遞正在醞釀全國范圍內的大區合并,在減少管理人員的同時,通過壓縮臃腫的組織架構來提升效率。在網點層面,降本增效的探索同樣提速。上馬自動分揀線、購買無人車、區域外包給小哥,都被視為降本的利器。
在無人車的助力下,通達系快遞大力推廣驛站直送模式。這一模式下,承包區變得不再重要,網點得以壓縮派費支出,因此很多區域已經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快遞小哥了。但并非所有網點都適合直送模式,這與網點業務量規模與小哥隊伍穩定密切相關。
降本成為行業發展主旋律,與之前相比,整個快遞業的價格戰也從過去的“速決戰”,變成了緩慢降價“持久戰”,圍繞管理、成本、末端、生態圈等更深層次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趨勢四加盟網點淘汰整合提速
當增量放緩,各大快遞為了存量市場爭得頭破血流,壓力層層傳導,末端的加盟商就幾乎很難賺錢。進入2024年以來,無論是共配,還是獨立網點,出現的多起停擺事件,就是內卷后遺癥的典型顯現。
2025年可以預見,在總部經營策略的干預下,不同品牌的網點狀況將加速兩極分化。意識到問題嚴重性,在經歷了一輪輪價格戰洗禮后,總部們不約而同強化全網一體、共建共享戰略,通過降本增效、數字轉型提升全網戰斗力,而末端資源的爭奪將更加激烈。
毋庸置疑,總部的考核絕對不會放松,但如何保持政策的靈活性就成了競爭的分水嶺,在此背景下,一部分網點可能會被市場淘汰。而服務質量優秀的網點將整合掉同區域的落后網點,從而形成大魚吃小魚的競爭環境。
行業發展拐點已至,末端隱藏的矛盾正在放大,誰先解決末端瓶頸,就有望在未來的爭奪中占據有利身位。網點老板需要居安思危,緊跟總部步伐,這一輪網點大洗牌,就是最好的磨刀石和試金石。
趨勢五國際化爭奪全面鋪開
相比國內快遞市場戰局趨穩,在出海市場上,尚未出現絕對贏家,只要還在牌桌上,就永遠都有出牌的機會。順豐順利完成赴港二次上市,王衛直言順豐的未來在國際化;圓通國際化元年穩扎穩打,嘉興國際物流樞紐有望在2025投運。
盡管順豐、圓通搶占了先機,但對所有快遞企業來說,面對國內快遞市場增速放緩,尤其是中高端寄遞領域漸見天花板,各路玩家必須找到第二增長曲線。國內快遞想要挑戰FedEx、UPS和DHL國際三巨頭的物流話語權,還面臨諸多挑戰。
以順豐為例,盡管運營近百架全貨機,是中國運營全貨機數量最大的企業,但對比UPS一家公司就有600多架的體量,仍有較大差距。FedEx在2023年877億美元全球收入中,來自歐美地區的占比超過60%。
數據顯示,2025年跨境電商物流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7萬億元?。面對出海的增量市場,就像此前拼多多在國內異軍突起,快遞企業如獲新鮮血液一樣,跨境電商四小龍們或許能給內卷的快遞行業提供再次飛躍的機遇。只是,快遞企業必須采取更大膽的舉措,把目光投向廣闊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