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品/www日本高清视频/y11111/A一级一A片男女牲交

來源不明的快遞是“驚喜or驚嚇”?記者深入詐騙群揭秘套路

來源:浙江在線 作者:孫婧宜 2025-01-13 14:31 手機閱讀
打開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如果收到陌生快遞,你會怎么辦?年關將近,各大電商平臺紛紛啟動“年貨節”活動,快遞行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這也讓騙子有個可乘之機。


這段時間,不少市民收到來自各大電商平臺寄來的陌生快遞,打開一看是購物卡和小禮物。不久前,記者同樣收到了類似的陌生包裹,這是來自遠方的“驚喜”,還是潛藏風險的“驚嚇”?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陌生快遞送來“購物卡”暗藏玄機

1個多月來,杭州接到了31起類似案件


記者收到包裹外觀簡單——純土色的紙盒上沒有任何標志,寄件人名為“李三”,寄件地顯示為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但沒有具體街道或門牌號。


1736750438337300.png

記者收到的“京東購物卡” 記者 孫婧宜 攝


包裹里是一份新年紅色調、印刷精美的硬質廣告單,封頁上印著京東的Logo和“京東年貨節”五個字。下方標注了支付寶、淘寶、抖音、奧克斯等合作商家。


廣告單內夾著一張價值50元人民幣的京東購物卡,卡上標明了領取編號、領取方式,并附帶一個二維碼。附頁是以京東名義給用戶寫的一封信,表示為回饋用戶的信任與支持,準備了50元京東購物卡和奧克斯破壁機等精美禮品,并再次強調了領取方式——使用支付寶、淘寶、抖音掃描京東購物卡背面的二維碼領取。


有這么好的事情?記者意識到不對勁,打開社交平臺搜索“京東購物卡”發現收到類似陌生快遞的網友不在少數。內容大同小異,都是印有電商平臺Logo以各類大促為名義的購物卡和小禮品,領取方式也都是通過掃描二維碼領取。


1736750467849203.png

社交平臺上收到同樣廣告單的網友不少


12月下旬,網友“幸運”(化名)也收到了所謂的京東購物卡。“我幾年前的地址收到了這個快遞。因為我是從事電商行業的,一開始還以為是商家搞的促銷活動。”她告訴記者,自己按照購物卡標注的領取方式用抖音掃描了二維碼,成功與客服取得了聯系,“客服很專業,會直接給你的支付寶轉20元,然后引導進了QQ群。群里會有人引導做一些關注店鋪的任務,每關注一個店鋪獎勵3元錢。”


根據“幸運”的描述,她大概做了兩天簡單任務,然后,群管理員開始暗示,QQ群會屏蔽廣告,繼續做任務要下載一個叫“京東放心購”的APP,傭金也會更高。陌生的APP讓“幸運”提高了警惕,馬上停了下來,但群里有不少人仍深陷泥潭。


網友“小樹”(化名)是其中之一。她告訴記者,她被引導下載的APP名叫“欣鑫優品”,下載后,管理員就開始引導大家做金額任務,“金額任務需要先墊錢,一開始金額不大,也確實是全額退回還給了獎勵,之后他們故意發誤導性的話讓我們做錯,然后套著錢不還。”


“小樹”回憶,最后一次,騙子告訴她,因為“小樹”操作錯誤影響了一起做任務的人,必須交付更大金額,才能將墊付出去的金額返還。


由于無力承擔,“小樹”被迫放棄已被“套”進去的錢,盡量減少損失。至此,“小樹”共被騙了500多元。


與“小樹”一樣沒有識破騙局的民眾不在少數。杭州市公安局反詐中心民警羅永此告訴記者,這是非常典型的陌生快遞類詐騙案件,2024年12月1日至今,整個杭州地區接到了31起類似案件,最高的被騙取了25萬元人民幣。


返利陷阱下的層層套路

每逢大促、節日就極易出現


為了更加清晰地搞清楚詐騙分子的詐騙方式,記者按照“幸運”描述的流程掃描了自己收到的購物卡二維碼。首先跳出的是一個安全提示,寫明該鏈接是抖音短視頻外部的第三方網址,提醒用戶注意財產安全。點擊繼續訪問,一個自稱“京東人工客服”的對話框彈出。


客服首先要求記者提供收到快遞的手機號碼,核對是否為邀請用戶。記者先提供了一個錯誤的手機號碼,對方反饋該手機號非受邀賬戶,不具備領取資格。在記者報了正確的手機號后,客服才開始了后續行動。對方聲稱,記者可以領到20元現金、奧克斯破壁機和50元額度京東卡三項禮品。為建立信任,對方直接將20元轉入了記者的支付寶,過程中并未詢問過記者支付寶賬號。


隨后,客服告訴記者,要領取剩下的禮品,必須QQ掃描二維碼,進入禮品登記群聊。這個所謂的群聊并不是傳統認知中QQ群,而是騰訊頻道中群聊。群聊人數不多,約20人。除了群管理員外,還有一群看似參與任務實則負責營造氛圍的“氣氛組”。


1736750496682583.png

QQ群聊里管理員發的簡單任務(部分截圖)


正如“幸運”所描述,群聊管理員會發布店鋪關注的簡單任務,每關注一家店鋪即可獲得3元“報酬”。這些簡單任務維持了約24小時后,管理員以提高傭金以及群聊屏蔽廣告為由,要求群成員下載專屬APP,且強調APP無需用戶提供個人信息,下載鏈接無法直接通過QQ打開,需復制到瀏覽器進行下載。


1736750523558047.png

群聊中引導大家去下載APP,“氣氛組”也在烘托氛圍(部分截圖)


記者嘗試通過QQ點來了該鏈接,QQ系統提示:“網頁包含不安全內容,被多人投訴,為維護綠色上網環境,已停止訪問”。


當被記者詢問APP為何不能在應用商店下載是否存在安全風險時,管理員回應,如果害怕可以不做,并強調APP中所做的任務與QQ群中一致,非常簡單,只需關注商鋪即可獲得傭金。


1736750600640237.png

質疑APP安全性后群管理員的回復(部分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個詐騙過程中,只要未能跟上詐騙罪的任務節奏,便會接到來自不同號碼和地區的提醒電話。在記者進入詐騙群聊的24小時里,共接到3個提醒記者“及時做任務”的電話。


當記者直接在群聊中指明這是詐騙后,管理員第一時間將記者踢出群聊,且群聊和聊天記錄在記者QQ賬號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羅永此分析,每逢大促、節日,這種騙局就極易出現,包括之前出現過的“蟹卡”,雖然受騙量不大,但屬同類手法。


“這種詐騙手段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購物卡、禮品卡為誘餌,誘導受害者去刷單以實現詐騙目的,另一種是利用‘紅頭文件’形式,聲稱受害者被選中享受國家補貼政策,但需先支付一定費用。”羅永此表示,詐騙者常通過初步贈送現金或禮品建立信任,隨后運用精心設計的對話逐步掏空受害者積蓄。


當前,詐騙分子又升級了詐騙手法。不僅卡片變得更加精美,詐騙分子為了規避賬戶凍結風險,躲避警方追查,還會使用“線上詐騙,線下取現”的作案方式,說服受害者采取線下轉賬的方式,比如交給指定的工作人員,或是將現金郵寄到指定地點。


“詐騙往往從貪小便宜開始,所以對于所謂的‘免費禮品’‘高額補貼’,大家一定要理性判斷,避免因小失大。”羅永此說。


利用騙子套路“反薅”騙子?

警方提醒:存在賬號凍結風險


瀏覽社交平臺,記者發現,基于反詐宣傳的廣泛深入,民眾反詐意識和防騙能力不斷提高。不少民眾能第一時間識別詐騙行為,還利用詐騙分子漏洞“反薅”騙子,甚至有網民嘗試通過收購詐騙者郵寄的誘騙性卡片以圖獲利。這么做值不值得提倡?


北京盈科(合肥)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李永光分析,從法律角度來說,詐騙分子為了實現其詐騙目的而投放的“誘餌”被薅了,屬于其犯罪成本被收割了,非法(當然包括犯罪)利益不受法律保護,故不涉及違法。


然而,“反薅”騙子的行為并不值得提倡。“詐騙所得資金源于非法途徑,且其轉賬使用的銀行卡往往為非法購買,即‘詐騙嫌疑卡’。將詐騙嫌分子的錢打到個人賬戶,相當于被動參與了騙子的洗錢行為,個人銀行卡也成了‘嫌疑卡’,存在被凍結的風險。”羅永此解釋。


李永光也進一步提醒,反薅騙子的錢款源于詐騙分子詐騙所得的“贓款”,屬于違法犯罪分子應被國家沒收的罰沒款項,隨時可能受到公安機關的追繳。以此圖利,并不可取。


總之,來源不明的快遞包裹往往暗藏風險。市民在收到陌生快遞時,特別是內含掃碼領獎、補貼等信息的,應高度警覺。避免掃描未知二維碼或將信息提供給陌生人,務必通過官方渠道核實活動的真實性。同時,在處理詐騙卡片時,建議先進行物理銷毀再丟棄,以規避潛在的二次風險。


MORE+深度聚焦

熱度排行